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3806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以及多条栅极信号走线;其中每一排扫描线仅设有一个过孔;过孔将栅极信号走线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与第二段在过孔所在的像素单元内断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传统走线过孔依序线状密集排列的方式打乱,过孔的位置随意排布,避免了在显示区内因线状密集排列的过孔导致的线性显示不均匀成像。并进一步减少标准像素单元电路图像为一组进行对比分析,不需要检测并判定包括栅极信号走线、过孔以及断路位置的像素单元电路图像,极大地提高了图像检测效率,从而提升了设备检测能力。从而提升了设备检测能力。从而提升了设备检测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邻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因应市场的需求,大尺寸、高解析度及超窄边框的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成为市场的趋势,随着窄边框技术导入,栅极信号走线(Gate Line)、数据走线(Data Line)和公共电极走线设计到同一边的技术称为3in 1技术,以压缩三边边框实现超窄边框。其相对于栅极信号走线与数据走线设置在不同侧出线的方式更能缩减边框宽度。
[0003]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采用3in 1技术,显示面板90包括像素单元91,和驱动像素单元91的行驱动单元92以及数据驱动单元93,像素单元91内设有像素电路。行驱动单元92与数据驱动单元93位于同一侧,行驱动单92通过栅极信号走线911穿过位于显示面板90上的过孔912与扫描线913连接,扫描线913与像素电路中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数据驱动单元93通过数据走线914与像素电路中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性连接。但现有的行驱动单元92逐行扫描的方式限定了过孔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呈阵列式排布,每一像素单元内设有一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设有至少一薄膜晶体管;多条扫描线,与每一像素驱动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多条数据线,与每一像素驱动电路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性连接,用于传输数据信号;以及多条栅极信号走线,与每一条扫描线交叉设置,用于传输扫描信号;每一列所述栅极信号走线穿过一过孔与其中一排的所述扫描线电性连接;其中,每一排所述扫描线仅设有一个所述过孔;所述过孔将所述栅极信号走线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扫描信号沿所述第一段传输至所述过孔处时传输至所述扫描线,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在所述过孔所在的像素单元内断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信号沿纵向在所述栅极信号走线上从上至下传输,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的断路位置位于所述过孔下方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的断路位置的长度小于所述过孔所在的像素单元沿所述栅极信号走线一侧的边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通过蚀刻所述栅极信号走线的方式制作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信号走线与所述数据线平行设置,在制作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前的所有栅极信号走线的长度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栅极驱动单元,电连接于多条栅极信号走线,用于输出扫描信号。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丹
申请(专利权)人: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