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光谱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3530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光谱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控制模块、检测器、内部层,电源、数据传输模块、控制模块、光谱检测器、内部层结构位于外壳内;装置整体为长方体状,由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上下对接组合成,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的前部结构上下对称,外壳前部设置的光源定位槽、接收光口、环形挡板,光源散热口、发光口均由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上下对接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体积小巧,便于随身携带,自带移动电源,装置内部安装有数据传输模块,通过蓝牙可与电脑和智能手机进行短距离的数据接发,实现检测结果的传输和装置的无线控制。现检测结果的传输和装置的无线控制。现检测结果的传输和装置的无线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光谱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光谱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了一种手持式光谱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谱检测技术是检测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手段。近年来,随着各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就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光谱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性的检测技术因为其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在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
[0003]然而目前常见的光谱检测设备功耗大且移动性差,常用在实验室检测,不适合随身携带现场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持式光谱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检测设备移动性差不适合现场检测的问题,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使数据传输更加灵活和便捷。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包括外壳、控制模块、检测器、内部层,控制模块、光谱检测器、内部层结构位于外壳内;
[0007]外壳主要由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上下对接组成;外壳前部中间开有阶梯孔,阶梯孔主要由大阶梯孔和小阶梯孔组成,大阶梯孔上设置有与阶梯孔同轴布置的环形挡板,小阶梯孔作为接收光口;阶梯孔两侧对称设有光源定位槽,两侧的光源定位槽延伸至外壳前端面作为发光口;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的前部结构上下对称,发光口、光源定位槽、接收光口、环形挡板均由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通过上下对接形成;
[0008]下部外壳设有检测器定位槽用于嵌装光谱检测器;下部外壳设置有内部层定位槽用于嵌装内部层结构,内部层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布置的内部层Ⅰ、内部层Ⅱ和内部层Ⅲ,内部层结构下方安装有控制模块;内部层Ⅰ和内部层Ⅱ上分别安装有电源和数据传输模块,内部层Ⅲ上固定安装有电源开关按钮和显示屏,上部外壳上端面开有分别与电源开关按钮和显示屏位置对应的按钮孔Ⅰ和显示屏孔,电源开关按钮和显示屏分别通过按钮孔Ⅰ和显示屏孔显露于上部外壳上端面,内部层Ⅰ和内部层Ⅱ侧边开有按钮定位槽用于安装检测启动按钮,上部外壳侧面开有与检测启动按钮位置对应的按钮孔Ⅱ,检测启动按钮通过按钮孔Ⅱ显露于上部外壳侧面。
[0009]按钮孔Ⅰ和按钮孔Ⅱ均为按钮孔。
[0010]控制模块嵌装于下部外壳设置的控制模块定位槽内。
[0011]数据传输模块、光谱检测器、显示屏均与控制模块连接。
[0012]电源开关按钮与电源连接,通过电源开关按钮控制电源通断;检测启动按钮与控制模块连接,通过检测启动按钮控制控制模块的开闭。
[0013]电源用于给整个光谱检测装置供电。
[0014]接收光口一端与环形挡板围成的圆孔相通,接收光口另一端对应于光谱检测器的入射通道。
[0015]环形挡板延伸至外壳前端面与待测物接触,环形挡板防用于止外界环境光在检测时进入接收光口。
[0016]两侧的光源定位槽均朝中心线方向倾斜布置,中心线为接收光口的中轴线;光源定位槽内放置有光源,光源发出的光经由发光口从两侧照射到待测物上。
[0017]两侧所述的光源定位槽开有多个与外界相通的光源散热口,光源散热口用于散热。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装置主要用于对常见物质的光谱信息(矿物质、农产品、食品等)进行现场测量,相对于传统的光谱检测设备,优化了结构,使体积更加小巧,便于口袋携带,提高了检测的便捷性。
[0020](2)本技术利用蓝牙设备将装置与智能手机和电脑结合,方便数据传输和检测控制。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三视图,(a)为俯视图,(b)为主视图,(c)为侧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下部外壳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上部外壳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上部外壳中的功能模块安装示意图。
[0026]图6为内部层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检测装置数据传输示意图。
[0028]图中:10、上部外壳,101、显示屏孔,102、按钮孔,20、下部外壳,201、接收光口,202、环形挡板,203、发光口,204、光源定位槽,205、光源散热口,206、检测器定位槽,207、控制模块定位槽,208、内部层定位槽,209、按钮定位槽,30、控制模块,40、内部层Ⅰ,401、电源,402、检测启动按钮,50、内部层Ⅱ,501、数据传输模块,60、内部层Ⅲ,601、显示屏,602、电源开关按钮,70、光谱检测器,80、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0]如图1所示,装置上表面有显示屏601和电源开关按钮602,用来显示测量结果和开启设备总电源,侧面有检测开启按钮控制检测的开闭,装置前部两侧有发光口203,光源的光由此发出,中间有接收光口201来接收经过水果透射出的光,环形挡板202防止外界环境光在检测时进入接收光口201,光源散热口205用于散热。
[0031]如图2所示,本技术整体为长方体状,由上部外壳10和下部外壳20上下对接组合成装置主体,上部外壳10和下部外壳20的前部结构上下对称,光源定位槽204、接收光口201、环形挡板202,光源散热口205、发光口203均由上部外壳10和下部外壳20上下对接组成。
[0032]如图3所示,本技术下部外壳20前部两侧有光源定位槽204,用于固定柱状的光源80,光源80发出的光会经由发光口203从两侧照射到水果上。光源80包括卤素灯或LED灯等。
[0033]如图4所示,上部外壳10和下部外壳前部结构一致,通过上下对接来固定内部的光源80和光谱检测器70,上部外壳10中后段为空心壳体,壳体边缘可以和下部外壳边缘相互嵌套,上部外壳上表面分别留有固定电源开关按钮602和显示屏601的按钮孔Ⅰ和显示屏孔101,上部外壳侧面留有固定检测启动按钮402的按钮孔Ⅱ,按钮孔Ⅰ和按钮孔Ⅱ均为按钮孔102。
[0034]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下部外壳具体安装结构,光谱检测器70经检测器定位槽206固定,接收由接收光口201进入的光线,光谱检测器70将检测到的数据经过模数转换发送给控制模块30,控制模块定位槽207用于固定控制模块30,控制模块30是整个设备的核心用来控制各个功能模块正常运行,内部层定位槽208用于固定内部层Ⅰ40、内部层Ⅱ50和内部层Ⅲ60,按钮定位槽209用来固定检测启动按钮402。
[0035]如图6所示为各个内部层的详细结构,内部层都是通过下部外壳20两侧的内部层定位槽208固定,内部层右侧的凹槽是来放置检测启动按钮402,内部层Ⅰ40内部凹槽固定装置电源80,电源80给整个设备供电,内部层Ⅱ50固定数据传输模块501,数据传输模块501与控制模块30相连,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给外界,内部层Ⅲ60上面的凹槽是来固定显示屏601和电源开关按钮602,显示屏601接收控制模块30传输过来的检测结果并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光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控制模块(30)、检测器(70)、内部层,控制模块(30)、光谱检测器(70)、内部层结构位于外壳内;外壳主要由上部外壳(10)和下部外壳(20)上下对接组成;外壳前部中间开有阶梯孔,阶梯孔主要由大阶梯孔和小阶梯孔组成,大阶梯孔上设置有与阶梯孔同轴布置的环形挡板(202),小阶梯孔作为接收光口(201);阶梯孔两侧对称设有光源定位槽(204),两侧的光源定位槽(204)延伸至外壳前端面作为发光口(203);上部外壳(10)和下部外壳(20)的前部结构上下对称,发光口(203)、光源定位槽(204)、接收光口(201)、环形挡板(202)均由上部外壳(10)和下部外壳(20)通过上下对接形成;下部外壳(20)设有检测器定位槽用于嵌装光谱检测器(70);下部外壳(20)设置有内部层定位槽(208)用于嵌装内部层结构,内部层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布置的内部层Ⅰ(40)、内部层Ⅱ(50)和内部层Ⅲ(60),内部层结构下方安装有控制模块(30);内部层Ⅰ(40)和内部层Ⅱ(50)上分别安装有电源(401)和数据传输模块(501),内部层Ⅲ(60)上固定安装有电源开关按钮(602)和显示屏(601),上部外壳(10)上端面开有按钮孔Ⅰ和显示屏孔(101),电源开关按钮(602)和显示屏(601)分别通过按钮孔Ⅰ和显示屏孔(101)显露于上部外壳(10)上端面,内部层Ⅰ(40)和内部层Ⅱ(50)侧边开有按钮定位槽(20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霞萍秦楷张剑一武传宇付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