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超表面辅助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波束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的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超表面辅助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波束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对频谱效率、能耗和大规模设备接入有很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高要求,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已被引入作为未来移动网络中的候选技术。与传统的多路访问技术,即正交多址接入不同,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允许多个用户共享相同的资源,例如时间、频率、空间和码本,因此,可以显著提高频谱效率。
[0003]此外,由于能够提供有效资源分配所需的灵活性和空间自由度,多天线技术已在新一代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研究。将多天线技术应用到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可以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此外,在信道准降解条件下,多天线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能够达到系统容量阈值。然而,由于用户的信道是由高度随机的散射环境决定的,因此,无法轻易地对用户的信道进行调整。
[0004]由大量无源元件组成的智能超表面正成为新一代通信系统中极具潜力的技术。通过改变智能超表面的反射元件参数能够实现对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超表面辅助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波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智能超表面应用于多天线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获得用户速率;步骤2:构建以最小化系统能耗为优化目标,以用户最小速率受限为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模型;步骤3:对构建的最小化系统能耗优化问题模型进行迭代求解,得到最小化系统能耗优化方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超表面辅助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波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系统时,基站采用叠加编码,且每个用户的接收信号为:其中,s
i
为用户i的信号,w
i
为用户i的波束成形向量,为方差为σ2均值为零的加性白高斯噪声,表示用户k的信道,其计算式为:其中,表示智能超表面和用户k之间的信道,G为基站和智能超表面之间的信道,h
dk
表示基站和用户之间的信道,Θ表示智能超表面相移矩阵,其计算式为:其中,j为虚部单位,θ
n
为相移角度且θ
n
∈[0,2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超表面辅助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波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速率的计算式为:其中,R1和R2表示用户1和用户2的可达速率,SINR
2,1
和SINR
2,2
分别表示用户1对用户2进行解码和用户2对自身信号进行解码的信干噪比,其计算式为:行解码和用户2对自身信号进行解码的信干噪比,其计算式为:其中,和分别表示用户1和用户2的信道,w1和w2分别为用户1和用户2的波束成形向量,H符号代表矩阵的共轭转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超表面辅助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波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基于最小化系统能耗优化问题模型:
0≤θ
i
≤2π,i=1,
…
,N,...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