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349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从上方往卷材上表面涂布的落料装置和从下方往卷材下表面涂布的上料装置,落料装置包括由涂布内管和涂布外管组成的具有双层夹套结构、底部设贯穿涂布内管和涂布外管的落料口的涂布管、为涂布管供料的涂布运料管及为涂布外管输送导热油用的运油管;上料装置包括用于盛放沥青的料池和设于料池内部且部分浸入沥青中、通过转动对胎基布下表面涂覆沥青的上料辊及由利用上表面开口进行涂布的溢料斗、连于溢料斗下部并为溢料斗供料的溢料运料管所组成的溢料机构;落料装置设于上料装置上方,溢料机构设于上料辊后方。采用本设备不会出现胎基布张力大、在后段工序中收缩严重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严重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防水卷材生产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沥青防水卷材是指以沥青材料、胎料和表面撒布防黏材料等制成的成卷材料,又称油毡,常用于张贴式防水层。沥青防水卷材包括有胎卷材和无胎卷材。凡是用厚纸或玻璃丝布、石棉布、棉麻织品等胎料浸渍石油沥青制成的卷状材料,称为有胎卷材;将石棉、橡胶粉等掺入沥青材料中,经碾压制成的卷状材料称为辊压卷材即无胎卷材。
[0003]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俗称改性沥青油毡,以玻纤毡、聚酯毡、黄麻布、聚乙烯膜、聚酯无纺布、金属箔或者两种复合材料为胎基,以掺量不少于10%的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氧化沥青为浸涂材料,以粉状、片状、粒状矿质材料、合成高分子薄膜、金属膜为覆面材料制成的可卷曲的片状类防水材料。由于沥青本身的低软化点、高针入度和低温脆性等固有缺点,在利用它作为防水材料时,限制了使用范围。在沥青中添加了高分子聚合物改性后,大大改善了上述性能,使其耐候性、感温性(高温特性、低温柔性)、及与基底龟裂的适应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使用这种改性沥青制成的防水材料从过去的“重、厚、长、大”的时代进入到“轻、薄、短、小”的工业化时代成为现实和可能。
[0004]无论是未经改性的有胎沥青防水卷材还是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都属于有胎防水卷材,这类防水卷材的生产工艺通常是在玻璃纤维布或无纺布等胎基布上浸涂沥青,再对浸涂了沥青的胎基布进行挤压使沥青夯实于胎基布上。生产时需经预浸、涂盖两道工序;预浸的作用是将预浸用的沥青浸透到胎基布中,保证胎基布能够全部浸透沥青,避免成品在遇水后出现窜水、分层;涂盖的作用是使防水卷材的胎基布上下两面的沥青防水层均达到一定的厚度要求,更重要的是为了最终得到严实均匀的防水卷材。目前常用的涂盖过程为:使用一个压辊将经过预浸的胎基布引入沥青涂盖料池内,胎基布双面粘沥青涂盖料后离开料池,这种方式仅靠胎基布对沥青涂盖料的粘附作用使沥青涂盖料停留在胎基布的上下表面,因此生产出的沥青防水卷材的上下两面沥青的厚度不好调整,且由于压辊对胎基布的持续压力作用,会导致胎基布的张力大,并在后段工序中收缩严重。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涂盖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用于解决经浸入式沥青涂盖设备所生产出的防水卷材张力大、收缩率大的问题。
[0006]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包括从上方往卷材上表面涂布的落料装置和从下方往卷材下表面涂布的上料装置,所述落料装置包括由涂布内管和涂布外管组成的具有双层夹套结构的涂布管、为涂布管供料的涂布运料管及为涂布外管输送导热油用的运油
管;
[0008]所述涂布管底部设贯穿涂布内管和涂布外管的落料口;
[0009]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用于盛放沥青的料池和设于料池内部且部分浸入沥青中、通过转动对胎基布下表面涂覆沥青的上料辊;
[0010]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利用上表面开口进行涂布的溢料斗、连于溢料斗下部并为溢料斗供料的溢料运料管所组成的溢料机构;
[0011]所述落料装置设于上料装置上方,将胎基布进入和离开上料装置的两端规定为前方和后方,所述溢料机构设于上料辊后方。
[0012]本技术方案中,摒弃使用一个压辊将经过预浸的胎基布压入沥青涂盖料池内,使胎基布双面粘附沥青涂盖料后离开料池达到在胎基布表面涂布沥青的方式,而采用一种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对设备中部传送的胎基布进行上表面落料和下表面上料的方式进行涂布。
[0013]本技术方案中,落料使用涂布管,涂布管由内外管通过焊接组合而成,一方面通过涂布运料管将来自配料池的沥青输送到涂布管中,另一方面通过运油管将适宜温度的导热油输送至涂布外管中,通过流动的导热油给涂布内管内的沥青供热,保持沥青的适宜温度和良好流动性。涂布管底部设贯穿内外管的开口,用于沥青落料。通过调整沥青的落料速度与胎基布的传送速度,可控制胎基布上表面沥青层的厚度,方便制造不同厚度的防水卷材。
[0014]本技术方案中,上料装置包括设于胎基布下方的上料辊和用于盛放沥青的料池,上料辊设于料池内部且部分浸入沥青中、通过转动对胎基布下表面涂覆沥青。上料辊一半浸入沥青内,一半在沥青上,上料辊转动形成的上表面最高处切线与胎基布下表面接触,通过上料辊持续滚动,胎基布只需持续往前平稳传送便可均匀涂覆上沥青,大大减少了胎基布的收缩变形。
[0015]本技术方案中,上料装置还包括溢料机构,其中溢料斗的功能是进一步为位于上方的水平传送的胎基布下表面涂覆沥青,溢料运料管将沥青持续输送至溢料斗内,沥青从溢料斗的上表面开口溢出,粘附到胎基布下表面上。
[0016]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胎基布呈水平状在落料装置下方平稳匀速传送,在涂布过程中胎基布无需压入沥青涂盖料池内,胎基布不处于持续拉扯状态,因此不会出现张力大、在后段工序中收缩严重的情况。
[0017]进一步地,所述涂布运料管穿过涂布外管,所述涂布运料管出口与涂布内管相连通,所述涂布管底部设长条形的涂布内管落料口和纵截面为外扩的锥形的涂布外管落料口,所述涂布外管落料口设于所述涂布内管落料口正下方。
[0018]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涂布运料管穿过涂布外管将来自配料池的沥青输送到涂布内管中,涂布内管底部开设涂布内管落料口,涂布外管底部开设涂布外管落料口,且涂布外管落料口设于涂布内管落料口正下方,使沥青可从涂布内管落料口落下,穿过涂布外管落料口后掉落于涂布管下方水平传送的胎基布上,完成沥青涂布过程。涂布外管上的外扩锥形开口设计比起普通矩形开口,可使沥青具有更大的掉落空间,不会因机器震动等原因导致沥青在掉落过程中产生抖动而粘附在涂布外管落料口上,避免了长时间生产中涂布外管落料口因沥青粘附堆积而堵塞的情况。
[0019]本技术方案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锥形角度为30
°‑
60
°
。外扩的锥形角度过小,容易
导致沥青涂盖料在落料过程中因机器抖动或涂布压力不稳定等原因出现非直线下落而粘附在涂布外管落料口的锥形侧面上;同时外扩的锥形角度也不能过大,由于涂布外管与涂布内管外壁之间流动导热油,为涂布内管内的沥青涂盖料起供热保温作用,用于保持沥青的流动性,所以在涂布内管和涂布外管直径及涂布内管落料口开口大小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外扩的锥形角度过大可能会导致涂布内管落料口周围缺少导热油供热,导致涂布内管落料口周围的沥青因温度下降而粘度提高甚至凝固,因此出现落料不稳定或沥青涂盖料部分堵塞出口的问题。
[0020]本技术方案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涂布内管落料口宽度为1

3mm。根据防水卷材的厚度要求,可控制涂布内管落料口宽度从而控制掉落在下方的胎基布上表面的沥青涂盖料的厚度。若涂布内管落料口宽度小于1mm,则由于沥青本身黏度较大的特性,容易堵塞开口;若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包括从上方往卷材上表面涂布的落料装置和从下方往卷材下表面涂布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装置包括由涂布内管和涂布外管组成的具有双层夹套结构的涂布管、为涂布管供料的涂布运料管及为涂布外管输送导热油用的运油管;所述涂布管底部设贯穿涂布内管和涂布外管的落料口;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用于盛放沥青的料池和设于料池内部且部分浸入沥青中、通过转动对胎基布下表面涂覆沥青的上料辊;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利用上表面开口进行涂布的溢料斗、连于溢料斗下部并为溢料斗供料的溢料运料管所组成的溢料机构;所述落料装置设于上料装置上方,将胎基布进入和离开上料装置的两端规定为前方和后方,所述溢料机构设于上料辊后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运料管穿过涂布外管,所述涂布运料管出口与涂布内管相连通,所述涂布管底部设长条形的涂布内管落料口和纵截面为外扩的锥形的涂布外管落料口,所述涂布外管落料口设于所述涂布内管落料口正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内管与涂布外管之间设置挡板,所述挡板将涂布内管与涂布外管之间的空间分隔成两个腔,所述运油管进油口和运油管出油口设于所述涂布外管同一端的两个腔上,所述挡板在远离进油口的一端尽头开设可供导热油通过的通油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运料管设两组,包括第一涂布运料管和第二涂布运料管,所述涂布管设两组,包括第一涂布管和第二涂布管,第一涂布管上的运油管出油口与第二涂布管上的运油管进油口通过运油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涂布管设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昭奇匡奕楠丁爱国
申请(专利权)人: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