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指挥器三通分流自力式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3339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指挥器三通分流自力式调节阀。一种带指挥器三通分流自力式调节阀,包括带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阀体、与阀体可拆卸连接的阀盖、阀座、阀芯和阀杆,还包括:用于调节阀杆压力的调节箱,调节箱内设置有调节膜片,调节膜片与阀杆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有效地根据出水口压力变化进行机械式的自动调压、提高出水口压力变化时整个阀门的调节响应效率等有益效果。时整个阀门的调节响应效率等有益效果。时整个阀门的调节响应效率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指挥器三通分流自力式调节阀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是涉及一种一种带指挥器三通分流自力式调节阀。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调节阀通过调节阀芯与阀座之间的间隙来实现介质流量的调节,阀芯通过阀杆的轴向位移进行控制操作。而对于高压的流体介质,介质压力较大,轻微的波动就可以使出水口的压力变化与进水口出现明显区别,而当出水口的压力变化时,现有的阀门无法根据变化量及时的做出调整,导致调节阀调节的响应效率低,调节精度低。还有一类调节阀的调节结构复杂,成本较高,通过传感器、电路调节等方式容易造成调节不稳定,无法利用机械方式自动补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根据出水口压力变化进行机械式的自动调压、提高出水口压力变化时整个阀门的调节响应效率的一种带指挥器三通分流自力式调节阀。
[0004]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一种带指挥器三通分流自力式调节阀,包括带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阀体、与阀体可拆卸连接的阀盖、阀座、阀芯和阀杆,还包括:用于调节阀杆压力的调节箱,调节箱内设置有调节膜片,调节膜片与阀杆相连;用于控制调节箱内调节膜片受力的指挥器。高压介质由进水口进入阀体内,经过阀座与阀芯的间隙流至出水口排出,在出水口处发生压力变化时能够通过指挥器内部的压力变化实现调节箱内调节膜片的位移,利用调节膜片的位移来带动阀杆的位移,进而实现阀芯与阀座间隙大小的调节。整个装置利用机械结构的方式,通过指挥器来感受进水口的压力和出水口的压力变化,利用指挥器的压力变化控制调节箱内的调节膜片的移动,采用调节膜片的移动来带动阀杆移动,采用村机械式传动结构,能够更加稳定的传输压力,实现阀门出口压力的自动调剂。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调节箱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调节膜片位于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调节膜片与上箱体之间的部分为上调压腔,调节膜片与下箱体之间的部分为下调压腔,调节膜片与下箱体之间设置有调节弹簧,上调压腔和下调压腔分别与指挥器相连接。调节箱由上箱体和下箱体拼接构成,在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设置调节膜片,调节膜片上方部分为上调压腔,调节膜片下方部分为下调压腔,调节膜片通过调节弹簧对调节膜片支撑和预紧。当指挥器感受到阀体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压力变化时,利用指挥器将压力变化直接传递到上调压腔和下调压腔内。当上调压腔的压力增大并大于下调压腔的压力与调节弹簧预紧力之和时,将调节膜片向下推动并挤压调节弹簧,进而实现阀杆向下移动,阀芯远离阀座,阀门流量增大,出水口压力增大。当下调压腔的压力增大时,下调压腔的内部压力与调节弹簧预紧力推动调节膜片向上移动,进而拉动阀杆向上移动,阀芯与阀座之间的间隙减小,出
水口压力减小。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指挥器包括指挥器本体、上密封腔和下密封腔,上密封腔与指挥器本体之间设置有上调节机构,下密封腔与指挥器本体之间设置有下调节机构,指挥器本体上设置有进口流道、第一出口流道和第二出口流道,进口流道的一端与进水口相连接,进口流道的另一端与下调节机构相对应,第二出口流道与下调节机构上方连通并通过管路与上调压腔相连通,第一出口流道与上调节机构相对应,第一出口流道通过管路与下调压腔相连通,下密封腔处位于下调节机构的下方还设置有反馈口,反馈口与出水口相连接。进水口与指挥器本体的进口流道连通,进水口的压力传输到指挥器本体内,出水口与指挥器的下密封腔连通,出水口的压力传输到指挥器的下密封腔内且位于下调节机构下方。当出水口的压力增大时,下调节机构下方受力增大向上调节,将进口流道的口径间隙遮挡,进入的高压介质进入到上密封腔内,此时上密封腔内的高压介质由第一出口流道通过管路到达调节箱的下调压腔内的压力增大,下密封腔的下调节机构上方的高压介质通过管路进入到调节箱的上调压腔内的压力减小,调节膜片向上移动,带动阀杆和阀芯向上移动,减小了阀芯与阀座之间的间隙,降低出水口处的压力,实现压力调节。当出水口的压力减小时,反馈口处感受到的压力降低,下调节机构向下移动,第一出口流道流入调节箱下调压腔的压力降低,第二出口流道流入调节箱上调压腔的压力增大,调节膜片向下移动,带动阀杆和阀芯向下移动,使阀芯与阀座之间的间隙增大,出水口的压力增大,实现压力调节。整个调压过程,通过出水口的压力变化反馈至反馈口,利用反馈口处的压力变化来调整下调节机构的上移或者下移,进而调整上密封腔和下密封腔的压力差,从而实现了第一出口流道和第二出口六道流入到调节箱内上调压腔和下调压腔的压力变化,最终实现调节膜片的自动位移。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上调节机构包括上膜片和位于上膜片上方的第一调整弹簧,下调节机构包括下膜片和位于下膜片下方的第二调整弹簧。第一调整弹簧的预紧力能够直接作用在上膜片上,第二调整弹簧的预紧力能够直接作用在下膜片上,通过第一调整弹簧和第二调整弹簧自身预紧力大小不同的选用,能够实现上膜片和下膜片自身受压大小的设定。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下密封腔内底面设置有调节块,调节块的底面设置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贯穿于下密封腔底部并与下密封腔底部螺纹连接,下调整弹簧的下端抵接在调节块上;上箱体的中部朝向下箱体方向凹陷设置有弹片部,弹片部厚度小于上箱体厚度并与上箱体一体成型,调节螺栓远离调节块的一端与弹片部垂直对应并焊接固定,调节螺栓上固定套设有用于旋转调节螺杆的调节旋母。反馈口和第二出口流道均位于下密封腔处,下调节机构作为整个指挥器受力变化最多的部件,第二调整弹簧的变形频率最高,容易产生疲劳强度,导致下调节机构的预紧力发生下降。在下密封腔内设置一个调节块,将第二调节弹簧抵接在调节块上,利用贯穿指挥器的调节螺栓来实现调节块的上下移动。当第二调整弹簧的预紧力因为疲劳强度原因而导致下降时,可以使调节块向上移动,减小调节块与下膜片之间的距离,进而压缩第二调整弹簧,增大第二调整弹簧对下膜片的预紧力。当第二调整弹簧的预紧力过大时,可以使调节块向下移动,增大调节块与下膜片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下膜片受到第二调整弹簧的预紧力。调节箱的上箱体的中部朝向下箱体的方向凹陷形成弹片部,即初始状态时,弹片部朝向上调压腔内方向凹陷。当第二调整弹簧出现疲劳导致预紧力下降时,下密封腔内压力始终保持较大状态,即上调压腔内压力始终保持较大状态、出
水口压力始终保持较大状态。此时,旋转调节螺栓上的调节旋母,使调节螺栓朝向指挥器方向移动并远离调节箱,此时,调节块朝向下膜片方向移动挤压第二调整弹簧,增大调整弹簧的预紧力。在调节螺栓向上移动时,由于调节螺栓底部与上箱体的弹片部固定焊接,当调节螺栓向上移动时能够拉动弹片部向上移动,由于弹片部厚度小于上箱体,能够使弹片部在超过与上箱体所在平面齐平位置后具有向上弹起的支撑力,这个支撑力能够直接作用在调节螺栓上,对调节螺栓的调节起到支撑作用。在弹片部由原本的向内凹陷变形成向外拱起的瞬间,具有一个瞬间弹起的趋势,这一瞬间弹起的趋势使调节箱的上调压腔的容积瞬间增大,而此时与上调压腔连接的第二出口流道内的介质已经由于第二调节弹簧的预紧力增大导致压力减小,所以当上调压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指挥器三通分流自力式调节阀,包括带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阀体、与阀体可拆卸连接的阀盖、阀座、阀芯和阀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阀杆压力的调节箱,调节箱内设置有调节膜片,调节膜片与阀杆相连;用于控制调节箱内调节膜片受力的指挥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指挥器三通分流自力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箱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调节膜片位于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调节膜片与上箱体之间的部分为上调压腔,调节膜片与下箱体之间的部分为下调压腔,调节膜片与下箱体之间设置有调节弹簧,上调压腔和下调压腔分别与指挥器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指挥器三通分流自力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指挥器包括指挥器本体、上密封腔和下密封腔,上密封腔与指挥器本体之间设置有上调节机构,下密封腔与指挥器本体之间设置有下调节机构,指挥器本体上设置有进口流道、第一出口流道和第二出口流道,进口流道的一端与进水口相连接,进口流道的另一端与下调节机构相对应,第二出口流道与下调节机构上方连通并通过管路与上调压腔相连通,第一出口流道与上调节机构相对应,第一出口流道通过管路与下调压腔相连通,下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翔华鑫美李培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永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