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328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44
本申请提供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属于织造方法技术领域。在纬纱排列为甲纬:乙纬=2:1的单经双纬结构中,设计两组表里纬组织和对应遮盖技术点并用影光加强法实现织物甲纬单纬渐变、乙纬和甲纬混合渐变两种显色效果,渐变最大显色组织数为[R/N(6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属于织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甲纬与乙纬排列比为2:1的纬二重提花织物采用单一平面设计模式,由于受组织结构和织造技术的限制,织物色彩以表现纬纱固有色为主,色彩数少且缺乏层次感。为增加织物的色彩数,一般采用挖花盘织的方法,但一方面该方法增加了织物的厚度,且造成织物背面纱线杂乱,限制了织物的应用;另一方面由于该方法只能采用手工方式,导致生产效率极低,且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无法设计出色彩丰富、轻薄又可大量生产的甲纬与乙纬排列比为2:1的纬二重提花织物。目前为止,没有文献提出过采用纬纱排列比为甲纬比乙纬=2:1的单经双纬遮盖结构来实现织物表面甲纬单纬渐变显色、乙纬和甲纬混合渐变显色效果的纬二重提花织物织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传统甲纬与乙纬排列比为2:1的纬二重提花织物色彩少及无法兼顾多色彩和高效率、批量生产等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织造方法,其织物采用纬纱排列比为甲纬:乙纬=2:1的单经双纬结构,通过设计2组表里纬组织和对应的遮盖技术点并采用影光加强法,实现甲纬和乙纬都能作为表纬遮盖里纬且在织物表面甲纬单纬渐变显色、乙纬和甲纬混合渐变显色的效果。渐变最大显色组织数为[R/N(6R

2J2‑
J1‑
3)+2],渐变级别数≤最大显色组织数。其中R是乙纬的纬纱循环数,N是一次加强的组织点个数,J1和J2分别为乙纬和甲纬作表纬时的一个组织循环内一根纬纱上的遮盖技术点数。所设计的织物组织组合结构交织平衡且可大批量生产。
[0004]本申请的实现方法和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
[0005](1)结构模型构建
[0006]①
确定织物的纱线配置为一个系统的经纱和两个系统的纬纱,其中经纱为甲经一色,纬纱为甲纬、乙纬两色,且甲纬和乙纬按2:1排列,甲纬和甲经交织成甲纬组织,乙纬和甲经交织成乙纬组织;
[0007]②
当显色表纬为甲纬时,甲纬组织为表组织、乙纬组织为里组织;当显色表纬为乙纬时,乙纬组织为表组织、甲纬组织为里组织。
[0008](2)甲纬和乙纬组织的选择
[0009]根据不同织物的设计要求,选择所需的不同组织,
[0010]①
选择所需的乙纬组织。乙纬组织的有效选择范围为隔经平纹、隔经斜纹或隔经缎纹,组织循环数为2R
×
R,其范围在4
×
2到48
×
24之间(2≤R≤24且R为正整数);
[0011]②
根据所选的乙纬组织,选择对应的甲纬组织。甲纬组织的有效选择范围为斜纹或缎纹,其经纱循环数与乙纬组织相同,纬纱循环数是乙纬组织的两倍,组织循环数为2R
×
2R,其范围在4
×
4到48
×
48之间(2≤R≤24且R为正整数)。
[0012](3)当显色表纬为乙纬时,表、里组织和遮盖技术点的设计:
[0013]①
里组织的设计
[0014]在甲纬组织的选择范围内选定一个经面组织作为里组织A
L
,其组织循环数为2R
×
2R(2≤R≤24且R为正整数);
[0015]②
遮盖技术点Bj的设计
[0016]根据里组织A
L
的组织特征,对表组织B
B
进行遮盖技术点(类似一种组织)的设计,方法是:将里组织A
L
进行反向,得到反向组织A
L
F,再将A
L
F按奇数纬和偶数纬进行分解,得到分解组织A
L
F1和A
L
F2,最后将A
L
F2的经组织点叠加到A
L
F1上,就得到遮盖技术点Bj;
[0017]③
表组织的设计
[0018]表组织B
B
是纬面组织,其组织循环数与Bj相同。Bj中所有纬组织点位置就是B
B
所有可能的经组织点位置。在满足交织平衡的前提下,从Bj所有纬组织点中每纬选择一个组织点作为经组织点就可组成表组织B
B

[0019]进一步,作为优选:
[0020]表组织B
B
选择与A
L
F1或A
L
F2相同的飞数,从起始点位置为左下角(经,纬)=(1,1)开始,在组织循环为2R
×
R的组织格子中按所选飞数设计一个纬面组织,再将起始点位置沿纬向每次移动1个组织点的位置就设计1个新组织,一直移动到起始点位置为(2R,1),设置一系列组织。将这一系列组织中与Bj经组织点重叠的组织剔除,即可得到所有满足要求的表组织B
B
的备选组织。这样的备选组织一共有(2R

J1)个。根据所需从备选组织中选择一个组织作为表组织B
B

[0021](4)当显色表纬为甲纬时,表、里组织和遮盖技术点的设计:
[0022]①
里组织的设计
[0023]在乙纬组织的选择范围内选定一个经面组织作为里组织B
L
,其组织循环数为2R
×
R(2≤R≤24且R为正整数);进一步,为提高效率,可将上述表组织B
B
的反向组织B
B
F作为里组织B
L

[0024]②
表组织的设计
[0025]表组织的分解组织A
B
1和A
B
2为纬面组织,其组织循环数与里组织B
L
相同,里组织B
L
中所有经组织点位置就是A
B
1和A
B
2所有可能的经组织点位置。在满足交织平衡的前提下,从B
L
所有经组织点中每纬选择一个经组织点就可组成组织A
B
1或A
B
2;
[0026]进一步,作为优选:
[0027]将里组织B
L
进行反向,获得反向组织B
L
F。A
B
1和A
B
2选择与B
L
F相同的飞数,从起始点位置为左下角(经,纬)=(1,1)开始,在组织循环为2R
×
R的组织格子中按所选飞数设计一个纬面组织,再将起始点位置沿纬向每次移动1个组织点的位置就设计1个新组织,一直移动到起始点位置为(2R,1),设置一系列组织。将这一系列组织中与B
L
F经组织点重叠的组织剔除,就可得到所有满足要求的表组织A
B
的备选分解组织。这样的备选分解组织一共有(2R

J2)个。根据需求从备选分解组织中选择一个起始点位置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渐变遮盖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甲纬和乙纬两个系统的纬纱与一个系统的经纱交织循环而成,且甲纬和乙纬的排列比为2:1,加工步骤如下:(1)结构模型构建:确定织物的纱线配置为一个系统的经纱和两个系统的纬纱,其中经纱为甲经一色,纬纱为甲纬、乙纬两色,且甲纬和乙纬的排列比为2:1,甲纬和甲经交织成甲纬组织,乙纬和甲经交织成乙纬组织,(2)甲纬和乙纬组织的选择:甲纬组织的选择范围为斜纹或缎纹,组织循环数为2R
×
2R,其范围在4
×
4到48
×
48之间,乙纬组织的选择范围为隔经平纹、隔经斜纹或隔经缎纹,组织循环数为2R
×
R,其范围在4
×
2到48
×
24之间,2≤R≤24且R为正整数;(3)表、里组织和遮盖技术点的设计:

当显色表纬为乙纬时,在甲纬组织的选择范围内选定一个经面组织作为里组织A
L
;将A
L
进行反向并按奇数纬和偶数纬分解为组织A
L
F1和A
L
F2,再将A
L
F2的经组织点叠加到A
L
F1上,设定表组织B
B
的遮盖技术点Bj;在满足交织平衡的前提下,从Bj的所有纬组织点中每纬选择一个组织点作为经组织点就组成表组织B
B


当显色表纬为甲纬时,在乙纬组织的选择范围内选定一个经面组织作为里组织B
L
;在满足交织平衡的前提下,从B
L
的所有经组织点中每纬选择一个经组织点就可组成表组织A
B
的分解组织A
B
1或A
B
2,再将A
B
1和A
B
2按经向1:1排列组合就得到表组织A
B
;将B
L
反向获得反向组织B
L
F,再将B
L
F的每一纬沿着经向向上延伸一纬或将两个B
L
F按经向1:1排列组合,设定表组织A
B
的全遮盖技术点Aj,(4)表层影光组织库设计:在不破坏遮盖技术点Bj或Aj的情况下,采用经向、纬向或斜向过渡加强组织点的方式,设计表组织B
B
或A
B
的表层影光组织库,(5)表、里组织组合设计:

确定甲纬和乙纬纬纱排列比为2:1,在甲纬和经纱的交织位置绘制里组织A
L
,在乙纬和经纱的交织位置绘制表组织B
B
,得到乙纬遮盖甲纬的组合组织库,

确定甲纬和乙纬纬纱排列比为2:1,在甲纬和经纱的交织位置绘制表组织A
B
,在乙纬和经纱的交织位置绘制里组织B
L
,得到甲纬全遮盖乙纬的组合组织库,(6)遮盖技术点验证:用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最纬面组织和最经面组织分别与里组织组合,两个组织都能满足:里组织的任意一纬都能被邻近的表组织遮盖的要求,则表层影光组织库中的任意一个组织与里组织组合都能满足遮盖的技术要求,(7)数码图案设计:根据需求设计一个具有两种渐变色效果的数码图案,该图案包含两种色彩,并且每种色彩都进行影光渐变设计,且影光渐变的级别数小于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赳彭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