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包括上门框、上门板、下门框、下门板和门锁,上门板设置在上门框的内侧,上门框的下端与下门框的上端连接,下门板设置在下门框的内侧,门锁设置在上门框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机构简单,环环相扣,安装快速,连接紧实,而且也便于运输移动,当需要反向开锁时,即可以快速打开反锁木门,又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对木门损坏,当门打开后,推动件和封堵件又可以二次使用。推动件和封堵件又可以二次使用。推动件和封堵件又可以二次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木门
,具体为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
技术介绍
[0002]木门,即木制的门。按照材质、工艺及用途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广泛适用于民、商用建筑及住宅。有欧式复古风格、简约现代风格、美式风格、地中海风格、中式风格、法式浪漫风格、意大利风格。
[0003]然而现如今的木门存在在使用过程中只能通过门锁进行开合,当不小心将宝宝反锁在屋内或内部人员反锁后,因特殊情况造成无法打开木门时,只能通过破门而入,这样不仅造成木门及门锁的损坏,而且对于好的木门破门时间就非常长,门内人员危险时间就会增加,还有木门进行榫卯拼接时,连接点过多,连接麻烦,而且都是单独榫卯连接,稳固效果差的问题。
[0004]因此,我们推出了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通过先将下门板从下门框背面沿对应的榫槽插入,再将连接榫块插入第三榫槽,再将下榫柱依次贯穿下框体、下门板和下榫柱,此时完成上门框、下门框和下门板的安装,再将上门板从上门框背面沿对应的榫槽插入,再将上榫柱依次贯穿上框体和上榫柱,过程均用橡胶锤敲击,完成门体的基本安装,当需要反向开锁时,通过敲击推动块,推动块的卡槽端首先推动挤压驱动块,当抵块完全不受上框体的内侧限制时,在弹力作用下,抵块将驱动块完全推入封堵壳内,在驱动块进入的同时,带动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反向移动,最终收入封堵壳内,再敲击封堵壳,将封堵壳从上框体上推出,将手臂从上框体的槽中穿过,并反向打开锁,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包括上门框、上门板、下门框、下门板和门锁,上门板设置在上门框的内侧,上门框的下端与下门框的上端连接,下门板设置在下门框的内侧,门锁设置在上门框的一侧;
[0007]上门框包括上框体、上榫柱、连接榫块、推动件和封堵件,上榫柱贯穿设置在上框体上,连接榫块设置在上框体的下端两侧,推动件榫插在上框体的下端,封堵件位于推动件的一侧榫插在上框体的下端;
[0008]上门板包括门板体和固定榫块,固定榫块设置在门板体的两侧,上门板与下门板机构组成相同;下门框包括下框体和下榫柱,下榫柱贯穿设置在下框体上。
[0009]进一步地,上框体的内侧开设有供固定榫块连接的第一榫槽,固定榫块贯穿开设有供上榫柱贯穿的第二榫槽。
[0010]进一步地,下框体上端开设有供连接榫块连接的第三榫槽,连接榫块贯穿开设有供下榫柱贯穿的第四榫槽。
[0011]进一步地,推动件包括推动块和弹性件,弹性件设置在推动块的一端内侧;封堵件包括封堵壳、调节件、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调节件的一端设置在封堵壳的内部,且另一端突出在封堵壳的一侧,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分别位于封堵壳内侧与调节件的上下两端活动连接。
[0012]进一步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抵块,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推动块内侧固定连接,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抵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调节件包括驱动块、第一活动片、连动片、中心柱和复位弹簧,驱动块的一端贯穿封堵壳,且另一端与第一活动片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动片的另一端与连动片的一侧活动连接,中心柱一端与连动片的中部活动连接,且另一端与封堵壳固定连接,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封堵壳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连动片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地,推动块的一侧开设有卡槽,卡槽与驱动块的伸出封堵壳的一端相匹配。
[0015]进一步地,上固定件包括上卡柱和第二活动片,第二活动片的一端与上卡柱活动连接,且另一端与连动片的上端活动连接,下固定件包括下卡柱和第三活动片,第三活动片的一端与下卡柱活动连接,且另一端与连动片的下端活动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先将下门板从下门框背面沿对应的榫槽插入,再将连接榫块插入第三榫槽,再将下榫柱依次贯穿下框体、下门板和下榫柱,此时完成上门框、下门框和下门板的安装,再将上门板从上门框背面沿对应的榫槽插入,再将上榫柱依次贯穿上框体和上榫柱,过程均用橡胶锤敲击,完成门体的基本安装,机构简单,环环相扣,安装快速,连接紧实,而且也便于运输移动。
[0018]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当需要反向开锁时,通过敲击推动块,推动块的卡槽端首先推动挤压驱动块,当抵块完全不受上框体的内侧限制时,在弹力作用下,抵块将驱动块完全推入封堵壳内,在驱动块进入的同时,带动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反向移动,最终收入封堵壳内,再敲击封堵壳,将封堵壳从上框体上推出,将手臂从上框体的槽中穿过,并反向打开锁,即可以快速打开反锁木门,又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对木门损坏。
[0019]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当门打开后,首先将推动件向上框体内推入,然后再将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向内推动,并将封堵壳整体向上框体内敲击塞入,直到封堵壳完全进入,直到敲击不进,此时完成安装,又可以二次使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的上门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的上门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的下门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的推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的封堵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的封堵件未工作状态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的封堵件工作状态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上门框;11、上框体;111、第一榫槽;12、上榫柱;13、连接榫块;131、第四榫
槽;14、推动件;141、推动块;1411、卡槽;142、弹性件;1421、第一弹簧;1422、第二弹簧;1423、抵块;15、封堵件;151、封堵壳;152、调节件;1521、驱动块;1522、第一活动片;1523、连动片;1524、中心柱;1525、复位弹簧;153、上固定件;1531、上卡柱;1532、第二活动片;154、下固定件;1541、下卡柱;1542、第三活动片;2、上门板;21、门板体;22、固定榫块;221、第二榫槽;3、下门框;31、下框体;311、第三榫槽;32、下榫柱;4、下门板;5、门锁。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包括上门框(1)、上门板(2)、下门框(3)、下门板(4)和门锁(5),其特征在于:上门板(2)设置在上门框(1)的内侧,上门框(1)的下端与下门框(3)的上端连接,下门板(4)设置在下门框(3)的内侧,门锁(5)设置在上门框(1)的一侧;上门框(1)包括上框体(11)、上榫柱(12)、连接榫块(13)、推动件(14)和封堵件(15),上榫柱(12)贯穿设置在上框体(11)上,连接榫块(13)设置在上框体(11)的下端两侧,推动件(14)榫插在上框体(11)的下端,封堵件(15)位于推动件(14)的一侧榫插在上框体(11)的下端;上门板(2)包括门板体(21)和固定榫块(22),固定榫块(22)设置在门板体(21)的两侧,上门板(2)与下门板(4)机构组成相同;下门框(3)包括下框体(31)和下榫柱(32),下榫柱(32)贯穿设置在下框体(3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其特征在于:上框体(11)的内侧开设有供固定榫块(22)连接的第一榫槽(111),固定榫块(22)贯穿开设有供上榫柱(12)贯穿的第二榫槽(22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其特征在于:下框体(31)上端开设有供连接榫块(13)连接的第三榫槽(311),连接榫块(13)贯穿开设有供下榫柱(32)贯穿的第四榫槽(13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搬运榫卯拼接式木门,其特征在于:推动件(14)包括推动块(141)和弹性件(142),弹性件(142)设置在推动块(141)的一端内侧;封堵件(15)包括封堵壳(151)、调节件(152)、上固定件(153)和下固定件(154),调节件(152)的一端设置在封堵壳(151)的内部,且另一端突出在封堵壳(151)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武,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赛球家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