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立式转盘运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3143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对称立式转盘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及两个立式转盘组。每一个立式转盘组有一转轴、一垂立盘面及一握把,该转轴沿一水平方向枢设在该基座上,该垂立盘面固设于该转轴,使该两个立式转盘组的垂立盘面相向设置,该两个立式转盘组在该水平方向有一间距而形成一操作空间,该握把设置于该垂立盘面,且该握把相对设置并位于该操作空间。间。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称立式转盘运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对称立式转盘运动装置,尤指凭借两个立式转盘组在水平方向有一间距而形成供使用者操作的操作空间的运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今运动风气日益兴盛,人们在运动上也不局限于室外运动。一般常见用于室内运动器材,有跑步机、健身车、椭圆机等诸多运动器材,上述运动器材,仅能运动到下半身肌肉,上半身无法充分锻炼。
[0003]而上半身锻炼的运动器材大多都是操作者需面对运动器材锻炼。申请人曾申请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594972号「多功能健身器」,包括一架体、一腿部训练器、一手部训练器、一阻力单元、一连接单元及一座椅。该架体设置一推揉器,推柔器包含二个彼此盘面平列的转盘。但二个彼此盘面平列的转盘仅能对操作者的双手进行水平旋转的训练,由于拳击手快速挥击沙包的动作,双手较趋近于快速垂直旋转,如果要进行类似拳击手挥击沙包的挥拳训练,上述中国台湾第M594972号「多功能健身器」的推揉器并无法提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称立式转盘运动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有别于前案,提出一种对称立式转盘运动装置,包括一基座及两个立式转盘组。每一个立式转盘组有一转轴、一垂立盘面及一握把,该转轴沿一水平方向枢设在该基座上,该垂立盘面固设于该转轴,使该两个立式转盘组的垂立盘面相向设置,该两个立式转盘组在该水平方向有一间距而形成一操作空间,该握把设置于该垂立盘面,且该握把相对设置并位于该操作空间。
[0006]进一步,有两个阻力单元设置在该基座上,且该两个阻力单元分别连接该两个立式转盘组。
[0007]进一步,每一阻力单元包括一传动轮、一阻力轮、一皮带、一阻力件、一第一弹性件、一索件及一控制件,该传动轮固设于该转轴上,该阻力轮枢设在该基座上,该皮带连接该传动轮及该阻力轮,该阻力件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枢接在该基座,该第一弹性件连接于该基座与该第二端之间,该阻力件对应该阻力轮,该索件连接在该第二端及该控制件之间,该控制件设置在该基座,该控制件通过该索件牵引该阻力件,以控制该阻力件接触该阻力轮。
[0008]进一步,该基座有一底座及两个支架,该两个立式转盘组分别设置在该两个支架,该两个支架活动式的设置在该底座两侧,使该两个支架可沿着该水平方向位移,以改变该间距。
[0009]进一步,该底座有一滑轨及一第一固定件,每个支架分别有一滑块及一第二固定件,该滑块连接该滑轨,该第二固定件对应在该第一固定件,凭借该滑块在该滑轨上位移以
带动该两个支架沿着该水平方向位移,并凭借该第二固定件固定在该第一固定件,将该两个支架固定在该底座。
[0010]进一步,该滑轨沿着该水平方向设置的一导杆,该滑块沿着该水平方向设置的一套筒,该套筒穿设在该导杆上,该套筒在该导杆上位移以带动该两个支架沿着该水平方向位移。
[0011]进一步,该第一固定件沿着该水平方向设置的一杆件,在该杆件上有沿着该水平方向设置的复数固定孔;该第二固定件有一按压件、一第二弹性件及一固定杆,该按压件有一按压端、一控制端及一枢接端,该枢接端枢接在该支架,该控制端连接该固定杆,该第二弹性件套设在该固定杆,该固定杆延伸有一凸块,该第二弹性件抵于该控制端及该凸块之间;凭借该固定杆插入任一固定孔以将该两个支架固定在该底座上,并可凭借按压该按压端使该固定杆远离该固定孔以解除该两个支架固定在该底座的状态。
[0012]进一步,有一座椅,设置在该架体,该座椅在该操作空间任一侧,且远离该两个立式转盘组。
[0013]进一步,有一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设置在该基座。
[0014]根据上述技术特征可达成以下功效:
[0015]1.本技术凭借该两个立式转盘组在该水平方向的间距而形成该操作空间,且该握把相对设置并位于该操作空间,操作者可以双手在该操作空间操作该立式转盘组对手臂做锻炼,适合拳击手或其他使用者的上肢锻炼,也适合复健者的上肢复健。
[0016]2.本技术的两个立式转盘组设有阻力单元,可凭借调整该阻力单元以控制训练强度。
[0017]3.两个立式转盘组的阻力单元分别独立设置,当两个阻力单元的阻力相同时,可以获得左右平衡的训练效果;当阻力单元的阻力不相同时,可以获得左强右弱或右强左弱的训练效果,适合需要单独加强左上肢训练强度或单独加强右上肢训练强度的场合。
[0018]4.本技术该基座有该两个支架及该底座,将该支架的滑块在该底座的滑轨位移调整该操作空间,凭借该第二固定件固定在该第一固定件,使该支架固定在该底座,可以依据操作者的体型调整操作空间。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对称立式转盘运动装置立体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对称立式转盘运动装置前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立式转盘组连接阻力单元立体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立式转盘组连接阻力单元另一侧立体图。
[0023]图5是本技术立式转盘组连接阻力单元前视图。
[0024]图6是本技术阻力件远离阻力轮局部放大图。
[0025]图7是本技术支架与底座局部放大图。
[0026]图8是本技术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剖视图。
[0027]图9是本技术第二固定件的固定杆远离固定孔作动图。
[0028]图10是本技术第二固定件的固定杆置入另一固定孔作动图。
[0029]图11是本技术对称立式转盘运动装置的支架移动后前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11-底座;111-导杆;112-杆件;113-固定孔;12
-ꢀ
支架;121-第一套筒;122-按压件;1221-按压端;1222-控制端;1223-枢接部; 123-第二弹性件;124-固定杆;1241-凸缘;125-第二套筒;126-第一固定块;127
-ꢀ
第二固定块;128-枢接块;2-立式转盘组;21-转轴;22-垂立盘面;23-握把;3
-ꢀ
阻力单元;31-传动轮;32-转轮;33-阻力轮;34-皮带;341-第一张力轮;342
-ꢀ
第二张力轮;35-阻力件;351-第一端;352-第二端;353-连接块;354-摩擦件; 36-第一弹性件;37-索件;38-控制件;4-座椅;5-显示单元;d1-第一间距;S1
-ꢀ
第一操作空间;d2-第二间距;S2-第二操作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综合上述技术特征,本技术对称立式转盘运动装置的主要功效将可于下述实施例清楚呈现。
[0032]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对称立式转盘运动装置,包括一基座1、两个立式转盘组2、一座椅4及一显示单元5。该基座1包括一底座11及两个支架12,该两个支架12分别设置在该底座11两侧。该二个立式转盘组2设置在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称立式转盘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两个立式转盘组,每一个立式转盘组有一转轴、一垂立盘面及一握把,该转轴沿一水平方向枢设在该基座上,该垂立盘面固设于该转轴,使该两个立式转盘组的垂立盘面相向设置,该两个立式转盘组在该水平方向有一间距而形成一操作空间,该握把设置于该垂立盘面,且该握把相对设置并位于该操作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立式转盘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有两个阻力单元设置在该基座上,且该两个阻力单元分别连接该两个立式转盘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称立式转盘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阻力单元包括一传动轮、一阻力轮、一皮带、一阻力件、一第一弹性件、一索件及一控制件,该传动轮固设于该转轴上,该阻力轮枢设在该基座上,该皮带连接该传动轮及该阻力轮,该阻力件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枢接在该基座,该第一弹性件连接于该基座与该第二端之间,该阻力件对应该阻力轮,该索件连接在该第二端及该控制件之间,该控制件设置在该基座,该控制件通过该索件牵引该阻力件,以控制该阻力件接触该阻力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立式转盘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有一底座及两个支架,该两个立式转盘组分别设置在该两个支架,该两个支架活动式的设置在该底座两侧,使该两个支架能够沿着该水平方向位移,以改变该间距。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称立式转盘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敦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