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辊复合再生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3118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轧辊装置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轧辊复合再生制造装置,包括安置机构、转动机构、卷辊机构、抵触机构和托载机构;通过安置机构的设置进而便于为各个机构搭建平台,合理尺寸的机械长度避免占用过多的空间,转动机构设于安置机构的内部,通过转动机构的设置进而便于制作好成品后方便取出,通过卷辊机构的设置进而便于对材料进来回滚动,减速结构的应用降低了电机的运转负荷,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抵触机构设于安置机构的内部,通过抵触机构的设置进而便于配合卷辊机构对材料进行压弯作用,使得材料可以快速的成型,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通过托载机构的设置进入便于辅助材料扎弯,且避免材料一端延伸太长垂落变形。且避免材料一端延伸太长垂落变形。且避免材料一端延伸太长垂落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辊复合再生制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轧辊装置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轧辊复合再生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轧机上使金属产生连续塑性变形的主要工作部件和工具。轧辊主要由辊身、辊颈和轴头3部分组成。辊身是实际参与轧制金属的轧辊中间部分。它具有光滑的圆柱形或带轧槽的表面。辊颈安装在轴承中,并通过轴承座和压下装置把轧制力传给机架。传动端轴头通过连接轴与齿轮座相连,将电动机的转动力矩传递给轧辊。轧辊在轧机机架中可呈二辊、三辊、四辊或多辊形式排列。
[0003]现如今卷板装置大多是由多个辊作组成,通过其中一个辊搭配另外两个辊使得材料完成所需的弯曲弧度,传统的装置大多不带有方便拿取成品的机构,造成制作好的材料需要掰弯拿出,降低了装置的使用体验且需要一直托载材料进行加工,增加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轧辊复合再生制造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轧辊复合再生制造装置,包括安置机构、转动机构、卷辊机构、抵触机构和托载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辊复合再生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置机构(1)、转动机构(2)、卷辊机构(3)、抵触机构(4)和托载机构(5),用于方便成品拿取的所述转动机构(2)设于用于方便为多个机构提供安置平台的所述安置机构(1)的内部,用于带动材料参与扎弯工作的所述卷辊机构(3)设于所述安置机构(1)的内部,用于辅助所述卷辊机构(3)工作的所述抵触机构(4)设于所述安置机构(1)的内部,用于省力托载材料的所述托载机构(5)设于所述安置机构(1)的一侧,且所述托载机构(5)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安置机构(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复合再生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机构(1)包括安装台(11)、托板(12)、固定台(13)和限位板(14),所述安装台(11)的一侧设有所述固定台(13),所述安装台(11)和所述固定台(13)之间固定有所述托板(12),所述托板(12)的中部一侧固定有所述限位板(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轧辊复合再生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辊机构(3)包括主动辊(31)、第二转轴(32)、第三齿轮(33)、第四齿轮(34)、齿圈(35)、第五齿轮(36)和第二电机(37),所述安装台(11)和所述固定台(13)之间设有所述主动辊(31),所述主动辊(31)的一端转动于所述固定台(13)且另一端固定有所述第二转轴(32),所述第二转轴(32)转动于所述安装台(11)的内部,所述第二转轴(32)的端部固定有所述第三齿轮(33),所述第三齿轮(33)的外侧啮合有四个所述第四齿轮(34),所述第四齿轮(34)的外侧共同啮合有所述齿圈(35),所述齿圈(35)的外侧啮合有所述第五齿轮(36),所述安装台(11)的内部安装有所述第二电机(37),所述第二电机(37)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五齿轮(3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轧辊复合再生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机构(4)包括从动辊(41)、转板(42)、第三转轴(43)、角度杆(44)、限位杆(45)和伸缩油缸(46),所述主动辊(31)的底端设有两个所述从动辊(41),所述从动辊(41)的两端分别偏置固定有一个所述转板(42),其中一个所述转板(42)转动于所述固定台(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锡昌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盛鼎特殊冶金材料再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