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和具有该导光板的平面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2859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光板和具有该导光板的平面光源,属于背光源技术领域。该导光板的反射面上设有若干个间隔排布且直径均小于0.1mm的导光网点,相邻两导光网点之间的最小间距至少为等于导光网点的直径,其缩小导光网点直径并密集化排布导光网点,从而达到肉眼从导光板出光面无法分辨导光网点的效果;此外导光板的出光面设置为光滑平面或具有凹凸不平的微结构的粗糙表面,用以调整出光光型;使用该导光板的平面光源如背光模组和平面灯,能够取消扩散板的使用,从而达到平面光源的轻薄化,同时能够节约成本。同时能够节约成本。同时能够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和具有该导光板的平面光源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和具有该导光板的平面光源,属于背光源


技术介绍

[0002]导光板一般具有一个入光面、一个与该入光面连接的出光面以及一个与该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反射面,在常见的侧边入光式光源模块中,其主要作用是将配置于侧边入光面的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经反射面导引至导光板的出光面后,形成面光源。为使光线从出光面射出时能形成均匀的面光源,通常会在反射面上分布若干呈网状分布的微型凸起或凹陷来构成导光网点,这些导光网点可以是油墨网点、热压网点、注塑网点等,则导光板的原理为:光源的光线从入光面进入导光板后照射在反射面的导光网点上后,利用该导光网点来破坏光源光线的全反射,使光线在导光网点处往各个角度扩散,从而使光线从导光板出来时形成均匀的面光源,实现光源从线光源向面光源转变的目的。导光板一般在其反射面的一侧配合反射层,在其出光面的一侧配合扩散板使用,其中反射层的用途在于将从导光板反射面露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中,提高光线使用效率;其中扩散板的用于在于进一步将光扩散使光线更加柔和。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所使用导光板上所设置的导光网点尺寸均较大,光线自入光面进入导光板后从出光面射出,不管出光面如何设置,肉眼情况下均能分辨出导光网点。因此将上述导光板应用在平面光源如平面灯或者背光模组等中时,其出光面所设置的扩散板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件,该扩散板能够通过其自身的结构将光线进一步扩散从而达到导光网点肉眼不可见的效果。但随着平面光源需求的轻薄化以及对成本的控制,上述需要同时使用导光板和扩散板的平面光源结构已不再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和具有该导光板的平面光源,该导光板能够在不额外使用扩散板的情况下达到肉眼无法分辨导光网点,从而能够取消平面光源中设置的扩散板,实现平面光源的轻薄化并节约成本。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相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其中正面为反射面,背面为出光面,该导光板上与反射面和出光面相邻的侧壁形成入光面,所述反射面上设有若干个间隔排布的导光网点,该所述导光网点的直径均小于0.1mm,且相邻两导光网点之间的最小间距至少为等于所述导光网点的直径;所述出光面为光滑平面或具有凹凸不平的微结构的粗糙表面。
[0007]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0008]所述导光网点的直径大小为下述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0009]一、所述导光网点的直径一致且均小于0.1mm;
[0010]二、所述导光网点的直径不一致且均小于0.1mm;
[0011]且相邻两所述导光网点之间的最小间距为下述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0012]一、相邻两所述导光网点之间的最小间距一致且至少为等于所述导光网点的直径;
[0013]二、相邻两所述导光网点之间的最小间距不一致且至少为等于所述导光网点的直径。
[0014]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0015]所述导光网点的排布方式为下述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0016]一、所述导光网点呈矩阵式间隔排布于所述反射面上;
[0017]二、所述导光网点呈无序状间隔排布于所述反射面上。
[0018]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0019]所述导光网点通过热压制程、激光雕刻制程、移印制程和小网点印刷制程中的一种成型于所述反射面上。
[0020]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0021]所述出光面为具有凹凸不平的微结构的粗糙表面时,该凹凸不平的微结构为棱镜结构、线条结构、网格结构、桔皮纹结构、磨砂面结构和雾面结构中的一种。
[0022]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0023]所述棱镜结构为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0024]一、所述棱镜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上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且该棱镜结构在平行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上的形状为多边形;
[0025]二、所述棱镜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上的横截面为凸起于出光面或凹进于出光面的半圆形,且该棱镜结构在平行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上的形状为圆形。
[0026]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0027]所述出光面的表层上形成有一硬化层。
[0028]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导光板的平面光源,该平面光源包括所述导光板,还包括背板、反射层、光源和外框,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反射面一侧,所述背板设置于所述反射层背向导光板的一侧,所述背板、反射层和导光板于边缘处固定于外框的内侧,所述光源固定于外框内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处,其中所述反射层是下述两种结构中的一种:
[0029]一、所述反射层是呈片材状结构的反射片;
[0030]二、所述反射层是形成于所述背板朝向导光板的一侧面上的背板反射面。
[0031]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0032]该平面光源还包括缓冲片,所述缓冲片设置于所述反射片和背板之间。
[0033]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0034]所述光源为LED、OLED和激光中的一种,所述平面光源为平面灯或背光模组。
[0035]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36]1、本申请中采用热压、激光雕刻、移印和小网点丝印技术,将设置于导光板反射面上导光网点的直径缩小至0.1mm以下,并密集化排布导光网点,从而使导光板出光面的出光能够更加均匀化,使得在不使用扩散板的情况下,肉眼无法分辨出导光网点,避免出现肉眼看到因导光网点过大而造成的出光面出光不均匀从而看到导光网点阴影的情况;
[0037]2、本申请将导光板的出光面设置为光滑平面或具有凹凸不平的微结构的粗糙表面,经导光网点反射的光线由上述表面结构不同的出光面射出时,能够产生不同的光型,同时具有一定的光扩散作用;
[0038]3、本申请中通过改变导光板上的导光网点的设置方式,能够达到原有的扩散板所起的作用,使肉眼无法分辨网点,因此在平面光源如平面灯和背光模组中可以直接取消常用的扩散板,从而达到平面光源的轻薄化,同时能够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现有平面光源之一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0040]图2是现有平面光源之二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0041]图3是本技术所述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4是本技术所述平面光源的结构之一示意图;
[0043]图5是本技术所述平面光源的结构之二示意图;
[0044]图6是本技术所述平面光源的结构之三示意图;
[0045]其中:
[0046]10-导光板;101-反射面;102-出光面;103-入光面;104-导光网点;
[0047]20-背板;
[0048]30-反射层;301-反射片;302-背板反射面;
[0049]40-光源;
[0050]50-缓冲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10)具有相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其中正面为反射面(101),背面为出光面(102),该导光板上与反射面和出光面相邻的侧壁形成入光面(103),所述反射面(101)上设有若干个间隔排布的导光网点(104),该所述导光网点的直径均小于0.1mm,且相邻两导光网点之间的最小间距至少为等于所述导光网点的直径;所述出光面(102)为光滑平面或具有凹凸不平的微结构的粗糙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网点(104)的直径大小为下述两种方式中的一种:一、所述导光网点(104)的直径一致且均小于0.1mm;二、所述导光网点(104)的直径不一致且均小于0.1mm;且相邻两所述导光网点(104)之间的最小间距为下述两种方式中的一种:一、相邻两所述导光网点(104)之间的最小间距一致且至少为等于所述导光网点的直径;二、相邻两所述导光网点(104)之间的最小间距不一致且至少为等于所述导光网点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网点(104)的排布方式为下述两种方式中的一种:一、所述导光网点(104)呈矩阵式间隔排布于所述反射面(101)上;二、所述导光网点(104)呈无序状间隔排布于所述反射面(10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网点(104)通过热压制程、激光雕刻制程、移印制程和小网点印刷制程中的一种成型于所述反射面(101)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102)为具有凹凸不平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诚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