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纳米管包覆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2838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纳米管包覆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粉体加入到流化床中并排除空气,之后加热至设定温度并通入碳源前驱体和保护气组成的混合气,达到预设反应时间后,停止通入所述碳源前驱体,仅通所述保护气将残留的碳源前驱体排除,之后进行冷却,得到所述碳纳米管包覆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复合粉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特定的原料和重新设计的制备工艺,实现了核壳结构的复合粉体,该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流程短、成本低、产业化前景良好等优点。产业化前景良好等优点。产业化前景良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纳米管包覆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反应堆包壳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碳纳米管包覆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粉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超临界水堆是基于水冷反应堆技术和超临界火电技术发展起来的第四代反应堆,具有高的安全性、经济性、延续性等优势,已成为我国核电技术未来发展的关键候选堆型。然而,超临界水堆需要运行在高压(>25MPa)、高温(>500℃)以及强烈中子辐照环境下,这种极端的运行条件导致常规压水堆的包壳管材料在高温力学性能与抗腐蚀性能方面无法满足超临界水堆包壳管材料要求,因此,材料选择问题已成为制约着超临界水堆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0003]相比于其他核反应堆包壳管传统结构材料,例如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镍基合金而言,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由于在高温条件下具有优异的抗蠕变强度和抵抗中子辐照性能而成为超临界水堆的重要候选结构材料。然而,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力学性能仍然没有达到纳米氧化物增强相同等当量的理论强度,在添加量达到1%以上时,其室温强度也仅比商用不锈钢提高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纳米管包覆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粉体加入到流化床中并排除空气,之后加热至设定温度并通入碳源前驱体和保护气组成的混合气,达到预设反应时间后,停止通入所述碳源前驱体,仅通所述保护气将残留的碳源前驱体排除,之后进行冷却,得到所述碳纳米管包覆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复合粉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粉体通过将气雾化预合金粉和稀土氧化物粉经高能球磨得到;优选地,所述高能球磨的粉体中稀土氧化物粉以质量百分含量计为0.1

2%,余量为气雾化预合金粉;优选地,所述气雾化预合金粉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Fe 45

95.5%,余量为合金元素;优选地,所述合金元素包括Cr、Ni、Mo、W、Ti、Zr或Hf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气雾化预合金粉中颗粒的形状为球形;优选地,所述气雾化预合金粉的纯度>98%;优选地,所述气雾化预合金粉的粒度<150μ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氧化物粉包括氧化钇粉;优选地,所述稀土氧化物的粒度<500nm;优选地,所述稀土氧化物的纯度>97%。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前驱体包括甲烷、乙烷、丙烷、乙烯、丙烯、乙炔、丙炔或一氧化碳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碳源前驱体的纯度>99.99%。5.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夫崔景毅杨亚锋胡超权王宇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