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原材料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269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搅拌均匀、移动方便的混凝土原材料混合装置,涉及建筑工程机械技术领域。一种混凝土原材料混合装置,包括小车,所述小车上安装有打散装置、粉料混合装置和混凝土搅拌装置;所述打散装置包括打散室、第一电机和设置于打散室内的转轴,所述粉料混合装置包括搅拌腔和第二电机,所述搅拌腔进料口承接设置于所述打散室底板下方,所述搅拌腔一端设有左轴头,另一端设有右轴头,所述搅拌腔内设有两根搅拌带。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混凝土出现搅拌不够均匀的问题,该装置特别适用于对混凝土要求较高的工程中,如:道路桥梁施工。道路桥梁施工。道路桥梁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原材料混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机械
,具体为一种混凝土原材料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道路桥梁一般由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工程和交通工程等设施组成。桥梁施工作为桥梁工程的重要阶段,在施工中需要对大量的混凝土进行搅拌以填充钢筋架构之间的间隙形成主体构造。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量大,质量要求高,建设周期长,其中混凝土质量好坏对道路桥梁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在材料合格的前提下,混凝土质量好坏主要受混凝土搅拌均匀程度影响。传统的混泥土搅拌装置移动不便,在施工现场,混凝土的浇筑多采用混凝土输送车输送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其成本高且等待时间较长。结合传统的搅拌装置来看,其无法对混凝土进行进一步搅拌均匀,砂石与水泥之间无法达到均匀的配比,从而导致凝固不均匀影响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搅拌均匀、移动方便的混凝土原材料混合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原材料混合装置,包括小车,所述小车上安装有打散装置、粉料混合装置和混凝土搅拌装置;所述打散装置包括打散室、第一电机和设置于打散室内的转轴,所述打散室底板设有筛孔,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叶片;
[0005]所述粉料混合装置包括搅拌腔和第二电机,所述搅拌腔进料口承接设置于所述打散室底板下方,所述搅拌腔一端设有左轴头,另一端设有右轴头,所述搅拌腔内设有两根搅拌带,所述搅拌带一端与所述左轴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轴头连接,两根所述搅拌带呈双螺旋状设置在所述搅拌腔内,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右轴头传动连接;
[0006]所述混凝土搅拌装置承接设置于所述搅拌腔出料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小车上还设有混凝土泵送装置,所述混凝土泵送装置承接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搅拌装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小车上安装有为所述打散装置上料的上料装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料装置包括铲斗、液压缸、提升装置、绞车、导轨和滑块,所述导轨竖直设置在所述小车上,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液压缸一端通过铰轴与所述铲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块固接,所述提升装置与所述滑块连接,以控制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上下滑动,所述绞车绞绳与所述铲斗连接,以拉动所述铲斗绕所述铰轴翻转。
[0010]进一步地,所述提升装置为电动葫芦。
[0011]进一步地,所述铰轴上设有使所述铲斗回转至铲料位置的扭簧。
[0012]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搅拌装置为滚筒式混凝土搅拌机。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原材料混合装置,通过打散装置先将原材
料中的结块打散并选出符合粒度要求的原材料,再通过粉料混合装置进行搅拌,粉料混合装置采用由两搅拌带构成的双螺栓结构进行搅拌,得到搅拌均匀的原材料,最后在通过混凝土搅拌装置与水混合,从而避免了混凝土出现搅拌不够均匀的问题,该装置特别适用于对混凝土要求较高的工程中,如:道路桥梁施工。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的左视图;
[0017]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粉料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所示:小车1,上料装置2,打散装置3,粉料混合装置4,混凝土搅拌装置5,混凝土泵送装置6,运输带7,铲斗21,液压缸22,提升装置23,绞车24,导轨25,滑块26,铰轴27,第一连杆28,第二连杆29,扭簧30,打散室31,第一电机34,打散室31,转轴32,搅拌腔41,左轴头42,右轴头43,第二电机44,搅拌带45,吊绳231,铰绳241。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混凝土原材料混合装置,包括小车1,小车1下方设有滚轮,所述小车1上安装有上料装置2、打散装置3、粉料混合装置4和混凝土搅拌装置5。上料装置2为打散装置3上料,当然,也可不设置上料装置2,采用人工上料。所述打散装置3包括打散室31、第一电机34和设置于打散室31内的转轴32,所述打散室31入料口承接于所述上料装置2设置,图1中打散室31入料口通过运输带7与上料装置2进行承接。所述打散室31底板设有筛孔35,所述第一电机34与所述转轴32传动连接,所述转轴32上设有叶片36。所述粉料混合装置4包括搅拌腔41和第二电机44,所述搅拌腔41进料口承接设置于所述打散室31底板下方,所述搅拌腔41一端设有左轴头42,另一端设有右轴头43,所述搅拌腔41内设有两根搅拌带45,所述搅拌带45一端与所述左轴头4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轴头43连接,两根所述搅拌带45呈双螺旋状设置在所述搅拌腔41内,所述第二电机44与所述右轴头43传动连接。所述混凝土搅拌装置5承接设置于所述搅拌腔41出料口。
[0022]上料装置2将配比好的混凝土原材料(沙、碎石、水泥等)送入打散装置3打散室31,第一电机34带动转轴32旋转,转轴32旋转的过程中通过叶片36将原材料中的结块打散,打散后粒度满足要求的原材料从打散室31底板上的筛孔35漏出,进入粉料混合装置4搅拌腔41。待配比好的原材料全部进入搅拌腔41后,启动第二电机44,第二电机44通过右轴头43带动两根搅拌带45在搅拌腔41内旋转,从而对原材料进行混合搅拌。由于两搅拌带45呈双螺旋状设置在搅拌腔41内,搅拌腔41中间没有直通的横轴,从而避免了混凝土原材料黏合中心轴上结块形成抱轴现象,进而可使得原材料混合的更均匀,混合效率也更高。混合后的原材料经过搅拌腔41出料口进入混凝土搅拌装置5,在混凝土搅拌装置5内完成与水混合,形成浇注用混凝土。其中,混凝土搅拌装置5优选采用采用现有滚筒式混凝土搅拌机。该混合装置通过小车1实现移动,移动方便。
[0023]本专利技术的小车1上还设有混凝土泵送装置6,混凝土泵送装置6承接设置于混凝土搅拌装置5。这样方便混凝土浇注。
[0024]上料装置2可以是螺旋输送机、传输带。本专利技术的中所述上料装置包括铲斗21、液压缸22、提升装置23、绞车24、导轨25和滑块26。导轨25竖直设置在小车1上,滑块26与导轨25滑动配合,液压缸22一端通过铰轴27与铲斗21铰接,另一端与滑块26固接,提升装置23与滑块26连接,以控制滑块26沿导轨25上下滑动,绞车24的绞绳241与铲斗21连接,以拉动铲斗21绕铰轴27翻转,从而到达卸料目的。上料时,液压缸22伸出,铲斗21向前运动,完成铲料动作,提升装置23拉动滑块26向上运动,将铲斗21内原材料向上运输,当到达设计卸料高度后,绞车24启动,通过铰绳241拉动铲斗21绕铰轴27向上翻转一定角度,达到卸料目的。其中,铲斗翻转角度可通过在液压缸上设置限位块的方式实现。卸料完成后,绞车反转,释放绞绳,铲斗在重力作用下反转回位。相比螺旋输送机、传输带,上述上料装置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原材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车(1),所述小车(1)上安装有打散装置(3)、粉料混合装置(4)和混凝土搅拌装置(5);所述打散装置(3)包括打散室(31)、第一电机(34)和设置于打散室(31)内的转轴(32),所述打散室(31)底板设有筛孔(35),所述第一电机(34)与所述转轴(32)传动连接,所述转轴(32)上设有叶片(36);所述粉料混合装置(4)包括搅拌腔(41)和第二电机(44),所述搅拌腔(41)进料口承接设置于所述打散室(31)底板下方,所述搅拌腔(41)一端设有左轴头(42),另一端设有右轴头(43),所述搅拌腔(41)内设有两根搅拌带(45),所述搅拌带(45)一端与所述左轴头(4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轴头(43)连接,两根所述搅拌带(45)呈双螺旋状设置在所述搅拌腔(41)内,所述第二电机(44)与所述右轴头(43)传动连接;所述混凝土搅拌装置(5)承接设置于所述搅拌腔(41)出料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原材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1)上还设有混凝土泵送装置(6),所述混凝土泵送装置(6)承接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搅拌装置(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超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