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尺寸内外式双轨道结构柔性密封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255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尺寸内外式双轨道结构柔性密封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两个单侧密封组件。单侧密封组件包括转轴、连接块、钢带卷筒、密封钢带和绕带辊。转轴由动力元件驱动旋转。钢带卷筒的内侧与转轴偏心固定,使得钢带卷筒能够绕转轴转动。钢带卷筒内安装有能够主动旋转的绕带辊。绕带辊上缠绕有密封钢带。密封钢带的外端端部穿过钢带卷筒的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能够收卷存放的柔性钢带作为密封部件,相对于现有的通过伸缩存放的风琴式密封装置,减少了密封装置在轨道上的占用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单侧密封组件能够翻转,从而使得上轨道伸出下轨道外时,上轨道暴露出的滑动面也能得到良好的保护,从而大幅度提高内外式双轨道结构的滑动范围。构的滑动范围。构的滑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尺寸内外式双轨道结构柔性密封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柔性密封
,针对于大尺寸内外式双轨道结构,主要探讨其密封方法的实现。

技术介绍

[0002]密封是机械工业中的重要技术,密封装置是对轨道起保护作用的主要机构,用于防止灰尘、雨雪、铁屑、木屑、以及其他杂物对轨道工作面造成一定的磨损和破坏,最终使得轨道寿命的下降和运行精度的不稳定。
[0003]现有的密封技术主要集中于滑块式轨道,为防止滑块润滑油外泄以及空气污染造成润滑油氧化等问题。对于轨道的密封防护大多采用风琴式密封装置,但是由于此种密封需要在轨道两侧留有较大的存放位置,因此空间效益比较差,尤其当轨道为弧形或下轨道无法包络上轨道时,风琴式单侧密封组件往往无法对轨道的所有裸露部分进行保护;并且当上下轨道同时需要密封时,风琴式单侧密封组件需要多套密封装置,导致装置重复使用,经济效益也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大尺寸内外式双轨道结构提供一种接触面密封保护装置和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大尺寸内外式双轨道结构柔性密封装置,包括两个单侧密封组件。单侧密封组件包括转轴、连接块、钢带卷筒、密封钢带和绕带辊。转轴由动力元件驱动旋转。钢带卷筒的内侧与转轴偏心固定,使得钢带卷筒能够绕转轴转动。钢带卷筒内安装有能够主动旋转的绕带辊。绕带辊上缠绕有密封钢带。密封钢带的外端端部穿过钢带卷筒的开口。
[0006]作为优选,所述内外式双轨道结构的下轨道顶面和上轨道底面上均设置有多片磁性贴片。
[0007]作为优选,在使用时,两个单侧密封组件分别安装在内外式双轨道结构的上轨道的两端。密封钢带的外端连接到下轨道的端部。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单侧密封组件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单侧密封组件处于第一个工作位置时,钢带卷筒的开口朝向内外式双轨道结构的下轨道的顶面,压轮靠近下轨道的顶面;单侧密封组件处于第二个工作位置时,钢带卷筒的开口朝向内外式双轨道结构的上轨道的底面,压轮靠近上轨道的底面。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单侧密封组件还包括楔形块和转向连接轴。所述楔形块的内端与钢带卷筒的开口处靠近转轴的一侧固定;楔形块的外端倾斜朝向远离转轴的一侧。所述的单侧密封组件还包括转向连接轴;转向连接轴支承在下轨道的对应端端部。
[0010]作为优选,所述钢带卷筒的开口处并排设置有两根导向杆。导向杆上套置有清洁套。所述的钢带卷筒的开口远离转轴的一侧支承有压轮。密封钢带穿过两根导向杆之间的缝隙,并绕过压轮的外侧。
[0011]作为优选,转轴的轴线位于内外式双轨道结构内的上轨道底面所在圆弧的切线上,且该切线经过上轨道端部。密封钢带的外端与转轴固定。
[0012]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内外式双轨道结构的防尘和密封;所述的外式双轨道届结构包括下轨道和上轨道。下轨道和上轨道均呈圆弧形。下轨道安装在支撑架上,内凹面朝上设置。上轨道滑动安装在下轨道上。上轨道与下轨道的相对侧面均开设有V型凹槽;上轨道与下轨道的V型凹槽之间设置有用于保持上轨道与下轨道相对位置和减少摩擦阻力的滚珠组。
[0013]作为优选,单侧密封组件还包括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对应的触片分别安装在内外式双轨道结构的下轨道、上轨道的端部,用于检测上轨道的端部与下轨道的端部是否达到对齐的状态。上轨道上安装有速度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
[0014]该一种大尺寸内外式双轨道结构柔性密封装置的工作方法具体如下:
[0015]步骤一、初始状态下,两个单侧密封组件内的绕带辊均张紧密封钢带。当内外式双轨道结构的上轨道沿着下轨道向一个方向滑动时,靠近上轨道滑动方向一侧的单侧密封组件内的绕带辊正转收卷密封钢带;远离上轨道滑动方向一侧的单侧密封组件内的绕带辊反转释放密封钢带,释放出的密封钢带覆盖到下轨道的顶面上;且两个单侧密封组件内密封钢带被收卷或释放的速度与上轨道的滑动速度相等,使得下轨道未被上轨道覆盖的部分均被密封钢带所覆盖,避免下轨道的滑动面被污染。
[0016]步骤二、上轨道的一端端部滑出下轨道的对应端部以外时,转轴正转,使得钢带卷筒的开口朝向改变至朝向上轨道底面的状态;当上轨道伸出下轨道以外的部分继续向外滑动时;两个单侧密封组件内的绕带辊均反转释放密封钢带;靠近上轨道滑动方向一侧的单侧密封组件内的密封钢带覆盖到上轨道的底面上;远离上轨道滑动方向一侧的单侧密封组件内的密封钢带覆盖到下轨道的顶面上。
[0017]当上轨道伸出下轨道以外的部分向内滑动时;两个单侧密封组件内的绕带辊均正转收卷密封钢带。
[0018]步骤三、上轨道伸出下轨道以外的部分回到下轨道内时,转轴反转,使得钢带卷筒的开口朝向改变至朝向下轨道顶面的状态;之后,绕带辊随上轨道移动的转动过程与步骤一中相同。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专利技术采用能够收卷存放的柔性钢带作为密封主要部件对上、下轨道暴露部分进行了时时保护,相对于现有的通过伸缩存放的风琴式密封装置,减少了密封装置在轨道上的占用空间。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单侧密封组件能够翻转,从而使得上轨道伸出下轨道外时,上轨道暴露出的滑动面也能得到良好的保护,从而大幅度提高内外式双轨道结构的滑动范围。
[0021]2、本专利技术利用压轮和磁性贴片使得柔性钢带稳固的覆盖在轨道上,并利用楔形块使钢带在收卷时能够顺利地脱离磁性贴片。
[0022]3、本专利技术无论对上轨道还是下轨道进行密封时,始终利用钢带的同一个面,这大大降低了钢带保养的工作量。此外,本专利技术在导向杆上装有清洁套,在钢带伸出和收回时能清理钢带上的灰尘和露珠。
[0023]4、本专利技术利用传感器控制电机转动,实现了密封的自动化,并使用闭环负反馈调
节方法,使得钢带在伸出和收缩时保持一个恒定的预紧力。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初始位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单侧密封组件在第一个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转向连接轴与密封钢带的连接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移动至上轨道端部伸出下轨道端部以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图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单侧密封组件在第二个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在上轨道运动至极限位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得阐述。
[0031]如图1所示,一种大尺寸内外式双轨道结构柔性密封装置,应用于内外式双轨道结构的防尘和密封。所述的外式双轨道届结构包括下轨道3和上轨道2。下轨道3和上轨道2均呈圆弧形。下轨道3安装在支撑架4上,内凹面朝上设置。上轨道2滑动安装在下轨道3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内外式双轨道结构为大型抛物柱面天线圆弧轨道,两轨道圆心重合,下轨道3包络上轨道2,上轨道2对应的圆心角为100
°
,下轨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尺寸内外式双轨道结构柔性密封装置,包括两个单侧密封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侧密封组件(1)包括转轴(5)、连接块(6)、钢带卷筒(7)、密封钢带(10)和绕带辊(14);转轴(5)由动力元件驱动旋转;钢带卷筒(7)的内侧与转轴(5)偏心固定,使得钢带卷筒(7)能够绕转轴(5)转动;钢带卷筒(7)内安装有能够主动旋转的绕带辊(14);绕带辊(14)上缠绕有密封钢带(10);密封钢带(10)的外端端部穿过钢带卷筒(7)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内外式双轨道结构柔性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外式双轨道结构的下轨道(3)顶面和上轨道(2)底面上均设置有多片磁性贴片(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内外式双轨道结构柔性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时,两个单侧密封组件(1)分别安装在内外式双轨道结构的上轨道的两端;密封钢带(10)的外端连接到下轨道的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尺寸内外式双轨道结构柔性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侧密封组件(1)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单侧密封组件(1)处于第一个工作位置时,钢带卷筒(7)的开口朝向内外式双轨道结构的下轨道的顶面,压轮(9)靠近下轨道的顶面;单侧密封组件(1)处于第二个工作位置时,钢带卷筒(7)的开口朝向内外式双轨道结构的上轨道的底面,压轮(9)靠近上轨道的底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内外式双轨道结构柔性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侧密封组件(1)还包括楔形块(11)和转向连接轴(13);所述楔形块(11)的内端与钢带卷筒(7)的开口处靠近转轴(5)的一侧固定;楔形块(11)的外端倾斜朝向远离转轴(5)的一侧;所述的单侧密封组件(1)还包括转向连接轴(13);转向连接轴(13)支承在下轨道(3)的对应端端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内外式双轨道结构柔性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卷筒(7)的开口处并排设置有两根导向杆(8);导向杆(8)上套置有清洁套;所述的钢带卷筒(7)的开口远离转轴(5)的一侧支承有压轮(9);密封钢带(10)穿过两根导向杆(8)之间的缝隙,并绕过压轮(9)的外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内外式双轨道结构柔性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5)的轴线位于内外式双轨道结构内的上轨道底面所在圆弧的切线上,且该切线经过上轨道端部;密封钢带(10)的外端与转轴(5)固定。8.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平贾鹏张季平张巨勇李春光孙哲杰沈礼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