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斌专利>正文

一种双面异性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2388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面异性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压敏胶层相结合的方式,在有效控制整体成本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传统敷贴类产品面向皮肤侧药物成分容纳和背向皮肤侧粘接强度不足的问题;借助在胶层内部设置气室结构,获得了更大的容纳量以及更好地释放速度曲线,有利于敷贴产品的持续性稳定输出药性,其市场应用前景广阔,极具推广价值。值。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异性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敏胶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双面异性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硅压敏胶是一种使用方便、适应中高温、化学品、高湿度等多种环境的胶类材料,应用范围广阔。在医疗领域中,热敷贴具有舒筋活络等功效,但要做到热敷与药物涂层的释放同时进行,就对其粘附胶的粘度、残留率、药物容纳空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药物释放均匀、胶质低残留且长效粘接优异的双面异性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药物释放均匀、低残留且长效粘接优异的双面异性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000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面异性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一,利用硅酸酯类原料和硅氧烷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的甲苯溶剂中反应生成MQ硅树脂;
[0006]步骤二,将1

5份含氟类溶剂a、60

100份溶剂b、0.2

1.5份催化剂、30

70份有机硅橡胶、30

70份MQ树脂均匀搅拌获得胶液A;
[0007]步骤三,将1

5份含氢硅油、1

5份交联剂以及0.1

1份催化剂混合均匀获得添加液;
[0008]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添加液匀速加入胶液A中,搅拌均匀后获得胶液B;
[0009]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胶液B均匀涂布到基材表面,并从室温加热到T1并保温,保温时长为t1;
[0010]步骤六,将20

60份有机硅橡胶与30

70份溶剂b混合获得胶液C;
[0011]步骤七,将1

5份抑制剂和1

5份交联剂作为第一批添加物,加入胶液C中搅拌均匀;随后将5

15份溶剂b和0.1

1份催化剂作为第二批添加物,加入胶液C中,混合均匀后获得胶液D;
[0012]步骤八,将2

5份空化剂加入胶液D,乳化处理后获得胶液E;
[0013]步骤九,将胶液E均匀涂布到经过步骤五保温处理后的胶液B表面;
[0014]步骤十,将温度从T1加热至T2,并在T2温度下对胶液B、胶液E进行整体保温处理,保温时长为t2;
[0015]步骤十一,将温度从步骤十中的T2升高至T3并保温,保温时长为t3;
[0016]步骤十二,将温度从步骤十一中的T3升高至T4并保温,保温时长为t4;
[0017]步骤十三,对经过步骤十二保温处理后的胶液B、胶液E进行空冷处理,固化后即获
得双面异性有机硅压敏胶;
[0018]其中,含氟类溶剂a选用四氟丙醇,溶剂b选用甲苯、乙酸乙酯和二甲苯中的任意一种,催化剂选用铂催化剂,有机硅橡胶选用乙烯基硅橡胶,交联剂选用过氧化苯甲酰,抑制剂选用乙炔基环已醇,空化剂选用乙二醇和3

甲基
‑1‑
丁醇;
[0019]T1为80℃

95℃,t1为5min

15min;
[0020]T2为95℃

105℃,t2为5min

15min;
[0021]T3为120℃

130℃,t3为30min

45min;
[0022]T4为200℃

220℃,t4为30

60min;
[0023]乙二醇和3

甲基
‑1‑
丁醇的容积比范围为0.2

0.5。
[0024]优选地,步骤十二中为两段式变速加热,且变速温度点为160℃;在T3

160℃的加热阶段内,加热速度为1

2℃/min,在160℃

T4的加热阶段内,加热温度为2

4℃/min。
[0025]优选地,在步骤十一的保温阶段,同时采用风机对胶液E表面进行吹压;风速范围为3

8m/s;所述风机设置于胶液E对应胶层的背向胶液B的一侧。
[0026]优选地,所述风机斜向出风,且出风方向与胶液E对应胶层的表面之间夹角范围为60
°‑
75
°

[0027]优选地,步骤一中的硅酸酯类原料采用正硅酸乙酯,硅氧烷原料采用六甲基二硅氧烷。
[0028]优选地,在步骤四中,添加液匀速加入胶液A中时保持300

500r/min的匀速搅拌。
[0029]优选地,在步骤四中,添加液全部加入到胶液A中后,持续进行300

500r/min的匀速搅拌,搅拌时间为20

80min。
[0030]优选地,在步骤二中,对应的搅拌速度为400

500r/min。
[0031]优选地,完成步骤二的搅拌操作后,需要将胶液A静置10min

30min。
[0032]优选地,在进行步骤九中胶液E的涂布操作之前,先用压头部件将步骤五中完成加热后的胶液B表面加工呈凹凸不平的状态。
[003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面异性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压敏胶层相结合的方式,在有效控制整体成本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传统敷贴类产品面向皮肤侧药物成分容纳和背向皮肤侧粘接强度不足的问题;借助在胶层内部设置气室结构,获得了更大的容纳量以及更好地释放速度曲线,有利于敷贴产品的持续性稳定输出药性,其市场应用前景广阔,极具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34]附图1为MQ硅树脂的反应原理示意图;
[0035]附图2为胶液B和胶液E的连接示意图;
[0036]附图3为制备温度曲线图;
[0037]附图4为胶液内部气室生成原理示意图;
[0038]附图5双面异性有机硅压敏胶药力释放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40]一种双面异性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下各步骤中所说的份数均是针对重量而言的,
[0041]步骤一,利用硅酸酯类原料和硅氧烷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的甲苯溶剂中反应生成MQ硅树脂;其中,硅酸酯类原料采用正硅酸乙酯,硅氧烷原料采用六甲基二硅氧烷,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在NaOH碱性条件下的甲苯溶剂中,正硅酸乙酯和六甲基二硅氧烷水解并相互反应,经过蒸馏、水洗、干燥和过滤操作后得到MQ硅树脂;相比于应用广泛的硅酸钠法而言,采用硅酸酯可以令水解反应活性降低,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异性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硅酸酯类原料和硅氧烷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的甲苯溶剂中反应生成MQ硅树脂;步骤二,将1

5份含氟类溶剂a、60

100份溶剂b、0.2

1.5份催化剂、30

70份有机硅橡胶、30

70份MQ树脂均匀搅拌获得胶液A;步骤三,将1

5份含氢硅油、1

5份交联剂以及0.1

1份催化剂混合均匀获得添加液;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添加液匀速加入胶液A中,搅拌均匀后获得胶液B;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胶液B均匀涂布到基材表面,并从室温加热到T1并保温,保温时长为t1;步骤六,将20

60份有机硅橡胶与30

70份溶剂b混合获得胶液C;步骤七,将1

5份抑制剂和1

5份交联剂作为第一批添加物,加入胶液C中搅拌均匀;随后将5

15份溶剂b和0.1

1份催化剂作为第二批添加物,加入胶液C中,混合均匀后获得胶液D;步骤八,将2

5份空化剂加入胶液D,乳化处理后获得胶液E;步骤九,将胶液E均匀涂布到经过步骤五保温处理后的胶液B表面;步骤十,将温度从T1加热至T2,并在T2温度下对胶液B、胶液E进行整体保温处理,保温时长为t2;步骤十一,将温度从步骤十中的T2升高至T3并保温,保温时长为t3;步骤十二,将温度从步骤十一中的T3升高至T4并保温,保温时长为t4;步骤十三,对经过步骤十二保温处理后的胶液B、胶液E进行空冷处理,固化后即获得双面异性有机硅压敏胶;其中,含氟类溶剂a选用四氟丙醇,溶剂b选用甲苯、乙酸乙酯和二甲苯中的任意一种,催化剂选用铂催化剂,有机硅橡胶选用乙烯基硅橡胶,交联剂选用过氧化苯甲酰,抑制剂选用乙炔基环已醇,空化剂选用乙二醇和3

甲基
‑1‑
丁醇;T1为80℃

95℃,t1为5min

15min;T2为95℃

105℃,t2为5min

15min;T3为1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王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