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方向阻尼可控磁流变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2370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55
一种多方向阻尼可控磁流变减振器,包括磁流变圆柱副、活塞杆、端盖、缸筒、磁芯组件、底盖、底端盖,所述磁流变圆柱副与所述活塞杆的上部螺纹连接,所述活塞杆的下部穿过所述端盖后与所述磁芯组件螺纹连接,所述端盖、所述磁芯组件、所述底盖从上至下设置于所述缸筒内,所述底盖与所述底端盖螺纹连接;所述磁芯组件与所述缸筒之间有第一磁间隙,且所述第一磁间隙内填充有第一磁流变液。其优点是:该减振器使用于平台隔振的磁流变减振器,其轴向、径向阻尼可控,同时将补偿腔与磁芯设计于一体,并利用补偿腔为减振器提供刚度,增大了减振器水平方向阻尼可控范围,减小减振器外形尺寸,从而提升了磁流变减振器的工程应用性。而提升了磁流变减振器的工程应用性。而提升了磁流变减振器的工程应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方向阻尼可控磁流变减振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具体地说是一种多方向阻尼可控磁流变减振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减振技术已经从被动减振发展到半主动减振以及主动减振,磁流变减振器作为一种半主动减振器,其阻尼可控,减振效果好,特别是对低频振动的控制,是传统被动减振器(钢丝绳减振器、橡胶减振器等)难以企及的,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医疗领域(救护担架、救护车),汽车领域(汽车悬架、座椅),军事领域(光电侦查平台、雷达、陀螺仪、计算机)等振动敏感设备中。但是现有的磁流变减振器补偿腔与磁芯大多数都是独立的,导致减振器尺寸变大,同时现有减振器大多只能实现轴向运动,为实现多方向隔振,通常与并联机构结合,牺牲减振器部分垂向性能,实现水平方向的减振,导致水平方向可调阻尼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方向阻尼可控磁流变减振器,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缺陷,以增大减振器水平方向阻尼可控范围,减小减振器外形尺寸,从而提升磁流变减振器的工程应用性。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方向阻尼可控磁流变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流变圆柱副(10)、活塞杆(20)、端盖(30)、缸筒(40)、磁芯组件(50)、底盖(60)、底端盖(70),所述磁流变圆柱副(10)与所述活塞杆(20)的上部螺纹连接,所述活塞杆(20)的下部穿过所述端盖(30)后与所述磁芯组件(50)螺纹连接,所述端盖(30)、所述磁芯组件(50)、所述底盖(60)从上至下设置于所述缸筒(40)内,所述底盖(60)与所述底端盖(70)螺纹连接;所述磁芯组件(50)与所述缸筒(40)之间有第一磁间隙(41),且所述第一磁间隙(41)内填充有第一磁流变液(42)。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方向阻尼可控磁流变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流变圆柱副(10)包括密封端盖(11)、移动杆(12)、带励磁线圈的第一磁芯(13),所述移动杆(12)横向贯穿所述密封端盖(11)中,且所述第一磁芯(13)位于所述密封端盖(11)内、并固定于所述移动杆(12)上,使得所述第一磁芯(13)与所述密封端盖(11)之间有第二磁流间隙(14),所述第二磁流间隙(14)内填充有第二磁流变液(15)。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方向阻尼可控磁流变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13)上的励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京会徐进卢江昇刘凌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