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低压综合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2162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低压综合配电箱,包括底板和两组侧板,两组所述侧板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板顶部两侧,且两组所述底板顶部横向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背部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背板;所述侧板内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底板顶部中心设置有储存罐。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向容置腔内注入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对配电箱内热量进行吸收,排气扇对通入冷却管内的冷却水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冷却循环过程;同时在寒冷状态下将容置腔内冷却水排出,并将冷却腔内抽气形成负压真空状态,从而提高配电箱侧壁的隔热效果,以通过配电箱内电器件生热维持正常使用温度,改善外界低温环境对配电箱内部的影响,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智能低压综合配电箱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箱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智能低压综合配电箱。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的低压配电装置。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配电箱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为

5℃~40℃,在配电箱使用过程中由于电器件产生热量导致配电箱内温度过高影响正常使用,且在部分寒冷地区环境温度低于正常使用温度,造成箱体内电器件功能异常。
[0003]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所使用的配电箱在高温环境下使用依靠散热网格与外界环境进行自然散热,箱体内降温速度慢,实用性差,且在寒冷区域箱体内区域无法保持到正常使用温度,影响配电箱内电器件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智能低压综合配电箱,通过在配电箱两组侧壁内部设置中空的容置腔,在需要降温条件下向该容置腔内注入冷却水,以通过冷却水对配电箱内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排气扇对通入冷却管内的冷却水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冷却循环过程;同时在寒冷地区使用配电箱时,将容置腔内冷却水排出,并将冷却腔内抽气形成负压真空状态,从而提高配电箱侧壁的隔热效果,以通过配电箱内电器件生热维持正常使用温度,且改善外界低温环境对配电箱内部的影响,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智能低压综合配电箱,包括底板和两组侧板,两组所述侧板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板顶部两侧,且两组所述底板顶部横向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背部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背板;
[0007]所述侧板内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底板顶部中心设置有储存罐,所述储存罐两端均横向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供液管,所述供液管中部设置有水泵,所述储存罐上方设置有排气扇,该排气扇正面上下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上导管与下导管,所述上导管与所述下导管之间竖向连通有多条冷却管,所述上导管顶部两端均通过回水管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且所述下导管两端均通过循环管与所述储存罐相连通。
[0008]采用上述一种新型智能低压综合配电箱,在使用过程中,当配电箱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时,通过所述水泵将所述储存罐内的冷却水沿供液管导入容置腔内,充满所述容置腔的冷却水沿所述回水管进入所述上导管内,同时通过所述排气扇将配电箱内高温气体沿所述通槽向安装框位置排出,预先将所述安装框内部的密封板抽出,从而将通槽排出的高温气体沿散热栅排出,同时流经所述冷却管的气体将冷取管内的冷却水进行降温,冷却水在所述冷却管位置降温后通过循环管再次导入储存罐内,从而实现冷却水的循环降温过程;
当配电箱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时,确保所述密封块置于所述安装框内以对所述通槽进行封闭,关闭所述水泵,在重力作用下将冷却水沿供液管回流到储存罐内,确保容置腔内处于空腔状态,之后将所述开关阀和所述控制阀关闭,而后通过所述真空泵将容置腔内抽气形成负压真空状态,以提高两组侧板的隔热效果,从而降低外界寒冷环境对配电箱内电器件的影响。
[0009]作为优选,所述水泵靠近所述容置腔一侧的所述供液管上设置有开关阀,所述回水管中部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开关阀与所述控制阀均为手动球阀。
[0010]作为优选,两组所述侧板相对侧对称设置有两组真空泵,所述真空泵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背板正面。
[0011]作为优选,所述真空泵进气端连通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远离所述真空泵一端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且所述抽气管中部设置有直通阀。
[0012]作为优选,所述背板背部中心对应所述排气扇设置有矩形通槽,该通槽后方的所述背板背部设置有安装框,该安装框内横向滑动设置有密封板,该密封板正面与所述通槽外侧相抵紧。
[0013]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框背部竖向排列有多组横向延伸的散热栅,所述散热栅纵向贯穿所述安装框,且所述密封板一侧设置有限位板,该限位板上下侧与所述安装框外侧相抵紧,且所述安装框靠近所述限位板一侧上下方对称设置有两组磁块,所述磁块与所述限位板磁吸连接。
[0014]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配电箱两组侧壁内部设置中空的容置腔,在需要降温条件下向该容置腔内注入冷却水,以通过冷却水对配电箱内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排气扇对通入冷却管内的冷却水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冷却循环过程;同时在寒冷地区使用配电箱时,将容置腔内冷却水排出,并将冷却腔内抽气形成负压真空状态,从而提高配电箱侧壁的隔热效果,以通过配电箱内电器件生热维持正常使用温度,且改善外界低温环境对配电箱内部的影响,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内部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后视结构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0]1、底板;2、侧板;201、容置腔;202、门板;3、顶盖;4、储存罐;401、供液管;402、水泵;403、开关阀;5、背板;501、通槽;6、排气扇;601、上导管;601a、回水管;601b、控制阀;602、冷却管;603、下导管;603a、循环管;7、真空泵;701、抽气管;701a、直通阀;8、安装框;801、限位板;801a、握把;802、密封板;803、散热栅;804、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2]参见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智能低压综合配电箱,包括底板1和两组侧板2,两组侧板2对称设置于底板1顶部两侧,且两组底板1顶部横向连接有顶盖3,顶盖3背部与底板1之间设置有背板5,两组侧板2相对侧正面设置有门板202,门板202一侧与一组侧板2正面相铰接,且门板202另一侧与另一组侧板2正面通过锁扣相接。
[0023]侧板2内部设置有容置腔201,底板1顶部中心设置有储存罐4,储存罐4两端均横向设置有连通容置腔201的供液管401,供液管401中部设置有水泵402,储存罐4上方设置有排气扇6,该排气扇6正面上下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上导管601与下导管603,上导管601与下导管603之间竖向连通有多条冷却管602,上导管601顶部两端均通过回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低压综合配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两组侧板(2),两组所述侧板(2)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板(1)顶部两侧,且两组所述底板(1)顶部横向连接有顶盖(3),所述顶盖(3)背部与所述底板(1)之间设置有背板(5);所述侧板(2)内部设置有容置腔(201),所述底板(1)顶部中心设置有储存罐(4),所述储存罐(4)两端均横向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置腔(201)的供液管(401),所述供液管(401)中部设置有水泵(402),所述储存罐(4)上方设置有排气扇(6),该排气扇(6)正面上下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上导管(601)与下导管(603),所述上导管(601)与所述下导管(603)之间竖向连通有多条冷却管(602),所述上导管(601)顶部两端均通过回水管(601a)与所述容置腔(201)相连通,且所述下导管(603)两端均通过循环管(603a)与所述储存罐(4)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智能低压综合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402)靠近所述容置腔(201)一侧的所述供液管(401)上设置有开关阀(403),所述回水管(601a)中部设置有控制阀(601b),所述开关阀(403)与所述控制阀(601b)均为手动球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荣健黄有文周锡源程诚廖佩玲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电力开关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