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除蒺藜苜蓿种皮休眠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1952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破除蒺藜苜蓿种皮休眠的装置,包括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带上设置有种子存放结构,所述输送装置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该一种破除蒺藜苜蓿种皮休眠的装置,通过输送装置、种子存放结构、安装架、刀片、安装板、电动伸缩杆、种子存放腔、分隔架、刀槽与框体的配合使用,采用机械化的种子外皮划破方式,代替人工手动对种子外皮进行划破,大大的提高了单次划破的种子数量,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持续性的对种子进行划破操作,且在进行划破操作时,工作人员的手部是原理工作区域的,避免了刀片划破手的安全隐患。患。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破除蒺藜苜蓿种皮休眠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蒺藜苜蓿休眠领域,具体是一种破除蒺藜苜蓿种皮休眠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蒺藜苜蓿起源于地中海,随着欧洲移民已经广泛地分布于世界上其它地区。根系为主根系,根瘤圆形或扇形。蒺藜苜蓿被认为是研究豆科植物遗传学的模式植物,因为其倍性小,基因组小、自花受粉及种子较多。蒺藜苜蓿的植株再生时间较短,有大量的突变体和多种生态型,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而且蒺藜苜蓿具有较高的遗传转化效率。在对蒺藜苜蓿种子进行种植前,需要先破除其种子的休眠状态,以提高其发芽率。
[0003]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现有技术中在对种子外皮划破时,常采用人工划破的方式进行,人工划破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且存在划破手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破除蒺藜苜蓿种皮休眠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破除蒺藜苜蓿种皮休眠的装置,包括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带上设置有种子存放结构,所述输送装置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驱动端贯穿安装架的顶部并延伸至安装架的内部,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呈等距固定安装有若干刀片。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种子存放结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分隔架,所述分隔架的顶部贯穿开设有若干种子存放腔,所述分隔架与框体的顶部均开设有若干刀槽。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装置的顶部且位于安装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上料结构。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料结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料箱,且料箱的卸料端贯穿支架的顶部并延伸至支架的下方,所述料箱的出料端固定连接有竖框,所述竖框的出料端固定连接有网格板,所述料箱底部的一侧焊接安装有L型架,所述L型架上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动端的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的下部固定安装有挡料板。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料板的一侧呈三角形设置。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刀片的长度大于框体的长度,且刀片与刀槽相适配。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实用通过上料结构、料箱、支架、竖框、挡料板、网格板、L型架、连接板与气缸的配合使用,实现了机械化的对种子存放结构进行上料的操作,无需人工一粒一粒的将种
子放入种子存放腔的内部完成上料,减少了工作流程,也减少了人工所需要参与的环境,进而大大的降低了工作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省事省力,也便于控制料箱是否进行出料,避免输送装置上无种子存放结构的时候种子直接掉落在输送装置上。
[0014]2、本实用通过输送装置、种子存放结构、安装架、刀片、安装板、电动伸缩杆、种子存放腔、分隔架、刀槽与框体的配合使用,采用机械化的种子外皮划破方式,代替人工手动对种子外皮进行划破,大大的提高了单次划破的种子数量,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持续性的对种子进行划破操作,且在进行划破操作时,工作人员的手部是原理工作区域的,避免了刀片划破手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破除蒺藜苜蓿种皮休眠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破除蒺藜苜蓿种皮休眠的装置中种子存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破除蒺藜苜蓿种皮休眠的装置中上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输送装置1、种子存放结构2、安装架3、刀片4、安装板5、电动伸缩杆6、上料结构7、种子存放腔8、分隔架9、刀槽10、框体11、料箱12、支架13、竖框14、挡料板15、网格板16、L型架17、连接板18、气缸19。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破除蒺藜苜蓿种皮休眠的装置,包括输送装置1,输送装置1的输送带上设置有种子存放结构2,输送装置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3,安装架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6,且电动伸缩杆6的驱动端贯穿安装架3的顶部并延伸至安装架3的内部,电动伸缩杆6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安装板5的底部呈等距固定安装有若干刀片4,种子存放结构2包括框体11,框体1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分隔架9,分隔架9的顶部贯穿开设有若干种子存放腔8,分隔架9与框体11的顶部均开设有若干刀槽10,输送装置1的顶部且位于安装架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上料结构7,上料结构7包括支架13,支架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料箱12,且料箱12的卸料端贯穿支架13的顶部并延伸至支架13的下方,料箱12的出料端固定连接有竖框14,竖框14的出料端固定连接有网格板16,料箱12底部的一侧焊接安装有L型架17,L型架17上固定安装有气缸19,气缸19的活动端的连接有连接板18,连接板18一侧的下部固定安装有挡料板15,且挡料板15的一侧贯穿竖框14的一侧并延伸至竖框14的内部,挡料板15的一侧呈三角形设置,刀片4的长度大于框体11的长度,且刀片4与刀槽10相适配。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0022]使用时,将种子存放结构2放置在输送装置1的顶部,输送装置1在带动种子存放结构2向安装架3一侧进行移动时,种子存放结构2会经过网格板16的下方,此时气缸19收回带动连接板18向L型架17的一侧移动,进而将挡料板15从竖框14的内部移出,解除了挡料板15
对竖框14内部的堵塞,使得料箱12内部的物料经过竖框14和网格板16进入种子存放结构2上的种子存放腔8内部,由于种子存放结构2在逐渐的向安装架3的方向移动,实现对所有的种子存放腔8均进行上料,上料完成后,气缸19伸长,使挡料板15重新对竖框14的内部进行堵塞,避免种子泄漏,实现了机械化的对种子存放结构2进行上料的操作,无需人工一粒一粒的将种子放入种子存放腔8的内部完成上料,减少了工作流程,也减少了人工所需要参与的环境,进而大大的降低了工作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省事省力,也便于控制料箱12是否进行出料,避免输送装置1上无种子存放结构2的时候种子直接掉落在输送装置1上,当装满种子的种子存放结构2在向安装架3的一侧移动时,当种子存放结构2经过安装架3内部时,电动伸缩杆6带动安装板5向下移动,使得刀片4进入刀槽10的内部,并使种子的外壁与刀片4的刀刃部进行接触,种子存放结构2继续移动,从而通过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破除蒺藜苜蓿种皮休眠的装置,包括输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1)的输送带上设置有种子存放结构(2),所述输送装置(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3),所述安装架(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6),且电动伸缩杆(6)的驱动端贯穿安装架(3)的顶部并延伸至安装架(3)的内部,所述电动伸缩杆(6)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的底部呈等距固定安装有若干刀片(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破除蒺藜苜蓿种皮休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存放结构(2)包括框体(11),所述框体(1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分隔架(9),所述分隔架(9)的顶部贯穿开设有若干种子存放腔(8),所述分隔架(9)与框体(11)的顶部均开设有若干刀槽(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破除蒺藜苜蓿种皮休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1)的顶部且位于安装架(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