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192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异物检测装置具有:多个第1检测线圈(42-1~42-n),彼此可电磁耦合地被配置在以非接触方式输送电力的、输电装置(2)的发送线圈(12)和受电装置(3)的接收线圈(21)之间,与第1电容器一起构成具有第1谐振频率的谐振电路;多个第2检测线圈(44-1~44-m),被配置为彼此可电磁耦合,与第2电容器一起构成具有第2谐振频率的谐振电路;电力供给电路(41-1、41-2),对各检测线圈供给具有该检测线圈谐振的频率的交流电;以及检测电路(46-1、46-2),根据经由各检测线圈传输的交流电的电压,检测在发送线圈(12)和接收线圈(21)之间混入的异物。的异物。的异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物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以非接触方式输送电力的电力输送系统内的异物的异物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研究不经由金属的触点等而通过空间来输送电力的、所谓非接触供电(也被称为无线供电)技术。作为这样的非接触供电技术之一,已知通过电磁感应来供电的方式。在通过电磁感应进行供电的方式中,通过一次侧(输电侧或供电侧)的线圈(以下,称为发送线圈)和二次侧(受电侧)的线圈(以下,称为接收线圈)进行电磁耦合,电力从发送线圈被输送到接收线圈。
[0003]在利用了这样的非接触供电技术的电力输送系统中,在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有时会有金属等的异物进入。这样的情况下,有时电力输送中该异物被感应加热而起火,或者装置起因于异物的发热而产生故障。此外,在这样的电力输送系统中,有时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的相对位置关系在电力输送中变动,其结果,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间的耦合度变化。因此,提出了即使在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间的耦合度变化的情况下,也防止在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混入的异物造成的故障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技术中,即使在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物检测装置,具有:多个第1检测线圈,彼此可电磁耦合地被配置在基板上,所述基板被配置在以非接触方式输送电力的输电装置的发送线圈和受电装置的接收线圈之间;多个第1电容器,对于所述多个第1检测线圈的每一个,分别与该第1检测线圈一起构成具有第1谐振频率的第1谐振电路;多个第2检测线圈,彼此可电磁耦合地被配置在所述基板上;多个第2电容器,对于所述多个第2检测线圈的每一个,分别与该第2检测线圈一起构成具有与所述第1谐振频率不同的第2谐振频率的第2谐振电路;至少一个电力供给电路,对所述多个第1检测线圈之中的第1输入线圈,供给具有各个所述第1谐振电路可谐振的第1频率的交流电,并且对所述多个第2检测线圈之中的第2输入线圈,供给具有各个所述第2谐振电路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尾悟朗今泽孝则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