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井下阻尼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128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井下阻尼支撑装置,针对无法自行解决稳定性以及快速减震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外壁靠近边缘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环形挡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外壁上设有多个阻尼缓冲机构,所述阻尼缓冲机构的底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配重板,所述配重板底部外壁靠近边缘的位置开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的设有三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驱动机构、固定架和水平传感器,所述水平传感器用于检测水平度,并将信号传递并控制驱动机构在环形滑槽内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工作人员落下时以及装置上方受到意外冲击时,装置都会迅速恢复振动的振幅,从而快速缓冲,保证装置稳定,装置还能保持装置的水平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井下阻尼支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维修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井下阻尼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涵盖面广,上到入天,下到水利,比如开井等,井下空间有限,光源较暗,且有积水,下井人员直接入井没有支撑点,且水里情况较为复杂,工作人员不注意容易造成自身受伤,因而需要使用到一种建筑用井下支撑装置用于保护人体,方便维修工作的进行。
[0003]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一种建筑用井下支撑装置专利中大多存在以下不足:本身作为一个支撑平台,无法自行解决稳定性以及快速减震,工作人员需要依靠自身才能维持身体平衡,而现有专利不易解决此类问题,因此,亟需一种建筑用井下阻尼支撑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现有建筑用井下支撑装置无法自行解决稳定性以及快速减震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用井下阻尼支撑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井下阻尼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外壁靠近边缘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环形挡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外壁上设有多个阻尼缓冲机构,所述阻尼缓冲机构的底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配重板,所述配重板底部外壁靠近边缘的位置开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的设有三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驱动机构、固定架和水平传感器,所述水平传感器用于检测水平度,并将信号传递并控制驱动机构在环形滑槽内移动。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阻尼缓冲机构包括缓冲筒、缓冲杆和垫板,所述缓冲杆插接在缓冲筒的顶部内壁上,垫板与缓冲杆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筒固定连接在配重板的顶部外壁上,垫板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筒和缓冲杆形成的空腔为下油室,缓冲杆内设有上油室,上油室和下油室内均填充有油液。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杆底部设有活塞缸,所述活塞杆内部开有多个贯穿的节流孔,节流孔使得上油室和下油室相连通,缓冲筒和缓冲杆的圆周外壁上套接有缓冲弹簧。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筒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底阀,底阀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分别伸入数个节流孔内,数个节流孔靠近上油室的一侧设有第一阀盖,第一伸缩杆与第一阀盖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杆内部设有顶阀,顶阀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分别伸入数个节流孔内,数个节流孔靠近下油室的一侧设有第二阀盖,第二伸缩杆与第二阀盖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内部均设有流道。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位于环形滑槽的内壁上,其一端与固定架固定连接,水平传感器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架的内壁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配重板圆周外壁靠近边缘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多个扣件,所述扣件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穿过支撑板位于支撑板的上方。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配重板底部外壁上粘接有软垫块。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装置通过支撑板来支撑人体,装置底面由软垫块垫入地面,其在与石块等接触后,会凹陷将石块裹入,从而使得软垫块水平的铺设在地面,周围的固定架支撑于地面,其水平度由水平传感器检测,水平传感器检测出其水平度不齐,则会将信号传递给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即带动固定架在环形滑槽内滑动,直至滑动至水平位置后停下,在工作人员落下支撑装置表面之前,自行调节好装置的水平度,然后工作人员得以平稳落下,工作人员落下时以及装置上方受到意外冲击时,装置都会迅速恢复振动的振幅,从而快速缓冲,保证装置稳定,装置在受压缓冲杆下压时,底阀打开,第一伸缩杆顶起第一阀盖,部分节流孔打开,油液通过流道通入节流孔由下腔室进入上腔室产生阻尼力,反之缓冲杆压缩后上移时顶阀打开,第二伸缩杆顶起第二阀盖,部分节流孔打开,油液通过流道通入节流孔由上腔室进入下腔室产生阻尼力,外侧缓冲弹簧压缩的力转化为阻尼力,阻尼力在散发于大气中,从而使得能量转化排出,使得装置振幅迅速减小,从而使得装置趋于稳定,保证工作人员的人体稳定,便于进行工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用井下阻尼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用井下阻尼支撑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用井下阻尼支撑装置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配重板、2支撑板、3环形挡板、4固定杆、5扣件、6软垫块、7固定架、8水平传感器、9缓冲筒、10底阀、11缓冲弹簧、12活塞缸、13节流孔、14顶阀、15第二伸缩杆、16垫板、17第一阀盖、18第一伸缩杆、19环形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7]参照图1

3,一种建筑用井下阻尼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2,支撑板2顶部外壁靠近边缘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环形挡板3,支撑板2的底部外壁上设有多个阻尼缓冲机构,阻尼缓冲机构的底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配重板1,配重板1底部外壁靠近边缘的位置开有环形滑槽19,环形滑槽19的设有三个支撑件,支撑件包括驱动机构、固定架7和水平传感器8,水平传感器8用于检测水平度,并将信号传递并控制驱动机构在环形滑槽19内移动。
[0018]本专利技术中,阻尼缓冲机构包括缓冲筒9、缓冲杆和垫板16,缓冲杆插接在缓冲筒9的顶部内壁上,垫板16与缓冲杆固定连接,缓冲筒9固定连接在配重板1的顶部外壁上,垫板16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缓冲筒9和缓冲杆形成的空腔为下油室,缓冲杆内设有上油室,上油室和下油室内均填充有油液,油液在节流孔13通过时会产生阻尼力,即将缓冲压缩形成的力转化为阻尼力,将力转化使得缓冲造成力消散,装置振动振幅降低,快速趋于稳定。
[0019]缓冲杆底部设有活塞缸12,活塞杆12内部开有多个贯穿的节流孔13,节流孔13使得上油室和下油室相连通,缓冲筒9和缓冲杆的圆周外壁上套接有缓冲弹簧11,缓冲弹簧压缩时,缓冲杆压入缓冲筒9内,油液在上油室和下油室内流动。
[0020]缓冲筒9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底阀10,底阀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伸缩杆18,第一伸缩杆18分别伸入数个节流孔13内,数个节流孔13靠近上油室的一侧设有第一阀盖17,第一伸缩杆18与第一阀盖17固定连接。
[0021]缓冲杆内部设有顶阀14,顶阀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伸缩杆15,第二伸缩杆15分别伸入数个节流孔13内,数个节流孔13靠近下油室的一侧设有第二阀盖,第二伸缩杆15与第二阀盖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18和第二伸缩杆15内部均设有流道,第一阀盖17和第二阀盖打开时流道内会流入油液从而进入节流孔13内,形成阻尼力。
[0022]驱动机构位于环形滑槽19的内壁上,其一端与固定架7固定连接,水平传感器8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井下阻尼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顶部外壁靠近边缘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环形挡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底部外壁上设有多个阻尼缓冲机构,所述阻尼缓冲机构的底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配重板(1),所述配重板(1)底部外壁靠近边缘的位置开有环形滑槽(19),所述环形滑槽(19)的设有三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驱动机构、固定架(7)和水平传感器(8),所述水平传感器(8)用于检测水平度,并将信号传递并控制驱动机构在环形滑槽(19)内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井下阻尼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缓冲机构包括缓冲筒(9)、缓冲杆和垫板(16),所述缓冲杆插接在缓冲筒(9)的顶部内壁上,垫板(16)与缓冲杆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筒(9)固定连接在配重板(1)的顶部外壁上,垫板(16)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筒(9)和缓冲杆形成的空腔为下油室,缓冲杆内设有上油室,上油室和下油室内均填充有油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井下阻尼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杆底部设有活塞缸(12),所述活塞杆(12)内部开有多个贯穿的节流孔(13),节流孔(13)使得上油室和下油室相连通,缓冲筒(9)和缓冲杆的圆周外壁上套接有缓冲弹簧(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用井下阻尼支撑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倩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新红胜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