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用挂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114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47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镀用挂接结构,涉及电镀挂具技术领域,其包括固定在盛放框架上挂件和连接在行车上的钩件,所述挂件上沿竖直方向分别开设有第一挂接槽和第二挂接槽,所述钩件包括与行车连接的连接部和用于钩接的钩接部,所述钩接部设置有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与第一挂接槽形成挂接配合,所述第二挂钩与第二挂接槽形成挂接配合。本申请将挂件上的第一挂接槽和第二挂接槽分别与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进行挂接配合,即在竖直方向上采用双重钩接固定,有助于避免盛放框架发生晃动,进而有助于提高行车与盛放框架连接的牢固性。有助于提高行车与盛放框架连接的牢固性。有助于提高行车与盛放框架连接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镀用挂接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电镀挂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镀用挂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在电镀作业中,需要利用行车将待电镀的工件运输至电镀池中,相关技术中,常常采用单钩挂接的方式实现行车与盛放框架之间的连接固定。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固定不稳定,易产生晃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行车与盛放框架之间连接的牢固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电镀用挂接结构。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镀用挂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镀用挂接结构,包括固定在盛放框架上挂件和连接在行车上的钩件,所述挂件上沿竖直方向分别开设有第一挂接槽和第二挂接槽,所述钩件包括与行车连接的连接部和用于钩接的钩接部,所述钩接部设置有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与第一挂接槽形成挂接配合,所述第二挂钩与第二挂接槽形成挂接配合。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挂件上的第一挂接槽和第二挂接槽分别与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进行挂接配合,即在竖直方向上采用双重钩接固定,有助于避免盛放框架发生晃动,进而有助于提高行车与盛放框架连接的牢固性。
[0008]优选的,所述钩接部沿靠近挂件的方向呈倾斜设置。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钩接部沿靠近挂件的方向呈倾斜设置,使得钩件上的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更易进入挂件上的第一挂接槽和第二挂接槽,即便于钩件与挂件之间的安装。
[0010]优选的,所述挂件包括底板、竖直侧板、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所述竖直侧板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竖直侧板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沿竖直方向间隔架设固定在两个竖直侧板之间,所述第一卡接块位于第二卡接块的下侧,所述第一挂接槽形成于底板和第一卡接块之间,所述第二挂接槽形成于第一卡接块与第二卡接块之间。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实现了第一挂接槽和第二挂接槽在挂件上的形成方式。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接块上设置有第一引导斜面。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第二卡接块上设置的第一引导斜面,使得第二挂钩更易进入第二挂接槽。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块上设置有第二引导斜面。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第一卡接块上设置的第二引导斜面,使得第一挂钩更易进入第一挂接槽。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块上设置有过渡弧面。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挂钩位于第二挂钩的下方,利用第一卡接块上设置的过渡弧面,便于第一挂钩下移过渡至第一挂接槽中。
[0018]优选的,所述钩接部还包括连接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的连接杆,所述第一挂钩包括呈垂直设置的第一水平杆和第一竖直杆,所述第一水平杆固定设置在连接杆上,所述第二挂钩包括呈垂直设置的第二水平杆和第二竖直杆,所述第二水平杆固定设置在连接杆上。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将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移动至第一挂接槽和第二挂接槽中,并使得第一水平杆和第一竖直杆抵接在第一卡接块的下方形成挂接配合,第二水平杆和第二竖直杆抵接在第二卡接块的下方形成挂接配合,即具体实现了钩件与挂件之间的挂接配合。
[0020]优选的,所述第二竖直杆与连接杆的距离大于第一竖直杆与连接杆的距离。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竖直杆与连接杆的距离大于第一竖直杆与连接杆的距离,增大第二挂钩与第二卡接块之间接触面积,提高挂件和钩件之间的牢固性。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将挂件上的第一挂接槽和第二挂接槽分别与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进行挂接配合,即在竖直方向上采用双重钩接固定,有助于避免盛放框架发生晃动,进而有助于提高行车与盛放框架连接的牢固性;
[0024]借助第一引导斜面、第二引导斜面和过渡弧面以及呈倾斜设置的钩接部,便于将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分别进入第一挂接槽和第二挂接槽4。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电镀用挂接结构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钩件;11、连接部;12、钩接部;121、第一挂钩;1211、第一水平杆;1212、第一竖直杆;122、第二挂钩;1221、第二水平杆;1222、第二竖直杆;123、连接杆;2、挂件;21、底板;22、竖直侧板;23、第一卡接块;24、第二卡接块;3、第一挂接槽;4、第二挂接槽;5、第一引导斜面;6、第二引导斜面;7、过渡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镀用挂接结构。参照图1,电镀用挂接结构包括连接在行车上的钩件1和固定在盛放框架上挂件2,钩件1包括与行车连接的连接部11和用于钩接的钩接部12,该钩接部12沿靠近挂件2的方向呈倾斜设置,钩接部1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挂钩121、第二挂钩122和连接第一挂钩121和第二挂钩122的连接杆123,第一挂钩121位于第二挂钩122的下侧;第一挂钩121包括呈垂直设置的第一水平杆1211和第一竖直杆1212,第二挂钩122包括呈垂直设置的第二水平杆1221和第二竖直杆1222,第一水平杆1211和第二水平1221杆分别连接在连接杆123上,且第二竖直杆1222与连接杆123的距离大于第一竖直杆
1212与连接杆123的距离。
[0029]挂件2包括底板21、竖直侧板22、第一卡接块23和第二卡接块24,底板21通过焊接固定在盛放框架上,竖直侧板22设置有两个,两个竖直侧板22沿水平方向间隔通过焊接固定在底板21上,第一卡接块23和第二卡接块24沿竖直方向间隔架设固定在两个竖直侧板22之间,第一卡接块23位于第二卡接块24的下侧,底板21和第一卡接块23之间形成有第一挂接槽3,第一卡接块23与第二卡接块24之间形成有第二挂接槽4,第一挂钩121与第二挂钩122分别与第一挂接槽3和第二挂接槽4形成挂接配合。其中,第二卡接块24对应第一竖直杆1212与连接杆123的距离,第二卡接块24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卡接块23的横截面积,提高挂件2和钩件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0030]第二卡接块24上设置有第一引导斜面5,第一卡接块23上设置有第二引导斜面6,且第一卡接块23靠近第二卡接块24的一侧设置有过渡弧面7,利用第一引导斜面5、第二引导斜面6和过渡弧面7均有助于钩接部12与挂件2进行挂接配合。
[0031]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镀用挂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0032]实际使用中,将第一挂钩121和第二挂钩122移动至第一挂接槽3和第二挂接槽4中,并使得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用挂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盛放框架上挂件(2)和连接在行车上的钩件(1),所述挂件(2)上沿竖直方向分别开设有第一挂接槽(3)和第二挂接槽(4),所述钩件(1)包括与行车连接的连接部(11)和用于钩接的钩接部(12),所述钩接部(12)设置有第一挂钩(121)和第二挂钩(122),所述第一挂钩(121)与第一挂接槽(3)形成挂接配合,所述第二挂钩(122)与第二挂接槽(4)形成挂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用挂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接部(12)沿靠近挂件(2)的方向呈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镀用挂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件(2)包括底板(21)、竖直侧板(22)、第一卡接块(23)和第二卡接块(24),所述竖直侧板(22)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竖直侧板(22)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底板(21)上,所述第一卡接块(23)和第二卡接块(24)沿竖直方向间隔架设固定在两个竖直侧板(22)之间,所述第一卡接块(23)位于第二卡接块(24)的下侧,所述第一挂接槽(3)形成于底板(21)和第一卡接块(23)之间,所述第二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聚晶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