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级Sn-Beta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104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级S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级Sn

Beta的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合成技术及其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级Sn

Beta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将分子筛骨架引入杂原子,特别是具有特定催化性能的过渡金属离子同晶取代所得到的杂原子分子筛,因为金属离子在分子筛骨架上处于孤立的高分散状态,同时也由于与分子筛母体骨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它们具备了常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所没有的特殊催化功能,其性能也明显区别于母体分子筛的原有功能,不仅对沸石催化剂的酸性、表面性能起到调节作用,同时有利于沸石催化剂实现多功能催化。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钛硅分子筛。1983年,意大利的Taramasso成功地将钛引入MFI拓扑结构硅酸盐体系中,合成得到了TS

1分子筛,从而使分子筛的应用从传统的酸碱催化过程扩展到催化氧化过程,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分子筛催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0003]除去钛硅分子筛,功能性杂原子分子筛最有学术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的乃是含锡杂原子分子筛,尤其是Sn

Beta杂原子分子筛。众所周知,Beta分子筛是一种微孔高硅分子筛,其骨架由三维十二元环孔道交错而成,一般条件下所合成的Beta沸石是多形体A、多形体B、多形体C共生,是唯一具有三维十二元环直通道体系的高硅沸石。Beta沸石分子筛独特的孔道结构、良好的热及水热稳定性和合适的酸度使其可作为催化材料广泛用于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工程中,如苯和丙烯烷基化、醇类的胺化、烯烃水合、甲苯的岐化及甲基化、加氢裂化和催化脱蜡等,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催化材料。
[0004]锡由于其酸性适中,氧化性能优越使得其在催化领域的研究较为活跃,然而含锡的催化剂容易失活,重复使用性较差。将锡引入分子筛骨架,合成含锡杂原子分子筛,从而得以利用锡的独特的催化性能,成为分子筛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对Sn

Beta杂原子沸石的制备及应用探究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其中具有代表性和突破性的是西班牙的Corma教授研究组。2001年Corma等人首次报道了Sn

Beta分子筛的合成方法[Corma A.,NemethL.,Renz M.,Valencia S.,Nature,2001,412,423

425],他们采用正硅酸四乙酯作为硅源,添加HF作为矿化剂,在含氟体系中成功合成出无铝的Sn

Beta,通过对其催化性能的探究,发现该催化剂对Baeyer

Viiliger反应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和近乎100%的产物酯或内酯选择性。他们对Sn

Beta分子筛在精细化工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持续而深入的研究[CormaA.,Renz M.,Angew.Chem.Int.Ed.2007,46,298

300]。
[0005]除了采用水热体系的合成,采用二次合成方法进行难于合成的杂原子分子筛的合成一直被广泛的研究,诸如含钛杂原子分子筛的二次合成。对于含锡杂原子分子筛来说,P.Wu等将经硝酸脱铝的Beta分子筛采用气相SnCl4同晶取代[P.Li,G.Liu,H.Wu,Y.Liu,J.Jiang,and P.Wu,J.Phys.Chem.C,dx.doi.Org/10.1021/jp1076966],但是该方法存在难于操作以及难以控制的缺点。I.Hermans等则将经硝酸脱铝的Beta分子筛采用固态离子交换的方式进行后合成方法的研究[C.Hammond,S.Conrad,and I.Hermans,
Angew.Chem.Int.Ed.,DOI:10.1002/anie.201206193],该方法则存在着所用锡源容易团聚、不易分散的明显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级Sn

Beta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将易溶于醇类的硅源与水解剂在10~120℃的条件下按摩尔比为1:500~1000的比例混合均匀,再将水、有机模板剂一同加入,室温条件下搅拌16~20h,得到溶胶;
[0008]2)将步骤1)中所得到的溶胶置于60~90℃的水浴锅中,待搅拌3~7h后,加入Beta晶种和含F

离子化合物,获得晶化前驱混合物;
[0009]3)将晶化前驱混合物快速装入水热反应釜中进行分段晶化,晶化采用分段晶化,第一段晶化温度为130~160℃,晶化时间为1~3d,第一段晶化完成后取出反应釜,在釜中加入锡源后,进行第二段晶化,晶化温度为140~170℃,晶化时间为5~10d;
[0010]4)晶化完成后冷却到室温,将固体晶化产物与母液分离,产物洗涤至中性,在70~130℃的条件下干燥,然后在马弗炉中以450~650℃的温度焙烧2~6h,得纳米级Sn

Beta分子筛原粉。
[0011]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硅源为有机硅酸酯。
[0012]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有机硅酸酯为正硅酸甲酯、硅酸异丙酯、亚硅酸乙酯、四乙氧基硅烷、正硅酸四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水解剂为氨水、氟化铵、有机酸、无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4]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酸为甲酸或酒石酸,无机酸为硝酸或盐酸。
[0015]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模板剂由四乙基氢氧化铵或四乙基氢氧化铵与多乙烯基多胺NH2CH2CH2(NCH2CH2)nNH2按摩尔比为1:5的比例混合制得。
[0016]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的锡源为卤化锡、卤化亚锡、硫酸亚锡、硫酸锡、锡酸盐、亚锡酸盐、硝酸锡、氧化锡、氧化亚锡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7]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的锡源为氯化锡、硝酸锡、硫酸锡、锡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8]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晶化前驱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摩尔比为nSiO2:nF

:nSnO2:nTEA+:nH2O=80.0~150.0:50.0~65.0:0.5~1.0:50.0~70.0:500.0~1000.0。
[0019]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的分子筛晶化方式为动态晶化或静态晶化,优选地选择动态晶化。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制备出的纳米级Sn

Beta具有颗粒尺寸小、粒径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0022](2)本专利技术制备出的纳米级Sn

Beta结晶度较高,同时通过调整原料和控制反应条件,有效避免了杂晶的产生;
[002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纳米级Sn

Beta的合成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得到的纳米级Sn

Beta品质高,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级Sn

Beta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易溶于醇类的硅源与水解剂在10~120℃的条件下按摩尔比为1:500~1000的比例混合均匀,再将水、有机模板剂一同加入,室温条件下搅拌16~20h,得到溶胶;2)将步骤1)中所得到的溶胶置于60~90℃的水浴锅中,搅拌3~7h后,加入Beta晶种和含F

离子化合物,获得晶化前驱混合物;3)将晶化前驱混合物快速装入水热反应釜中进行分段晶化,第一段晶化温度为130~160℃,晶化时间为1~3d,第一段晶化完成后取出反应釜,在釜中加入锡源后,进行第二段晶化,晶化温度为140~170℃,晶化时间为5~10d;4)晶化反应完成后冷却到室温,将固体晶化产物与母液分离,产物洗涤至中性,在70~130℃的条件下干燥,然后在马弗炉中以450~650℃的温度焙烧2~6h,得纳米级Sn

Beta分子筛原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级Sn

Beta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硅源为有机硅酸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纳米级Sn

Beta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有机硅酸酯为正硅酸甲酯、硅酸异丙酯、亚硅酸乙酯、四乙氧基硅烷、正硅酸四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级Sn

Beta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水解剂为氨水、氟化铵、有机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于于浩淼王贤彬王炳春李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