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裁片打揽结构及压胶打揽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98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服装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裁片打揽结构及压胶打揽制作工艺。该裁片打揽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底层布料、弹性层和面层布料;所述底层布料与所述弹性层通过车线连接;所述面层布料由若干个连接部和若干个褶皱部组成;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弹性层连接;所述褶皱部与所述弹性层之间存在间隙。通过底层布料限制弹性层发生过度拉伸,将面层布料设置连接部和褶皱部,在弹性层收缩时,连接部形变小于褶皱部形变,能够保持连接部原本形状,连接部不易发生变形,在连接部的间隔下,褶皱部褶皱程度可控,进而使得整个裁片纹理不易发生变形。形。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裁片打揽结构及压胶打揽制作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服装加工
,特别是一种裁片打揽结构及压胶打揽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服装加工时,通常在外套下脚及袖口采用罗纹、车橡筋等形式。采用的打揽工艺为明线(上线)采用普通线,下线(底线)采用松紧线(细橡筋线),常常几行平行,间距均匀。如图1所示,布料100在松紧线200的牵拉下,形成褶皱结构。
[0003]但是采用罗纹、车橡筋等方式对外套的穿着、维护、保养要求极高。因为罗纹容易变形、橡筋容易发生部分断裂,失去弹性,形成荷叶边,影响美观和穿着使用。因为打揽工艺中,底线为平行的双线,两根松紧线的弹力不一致,容易拉断线,留有缝位,容易散口。
[0004]另外,由于打揽机属于特殊专机,在服装加工厂不能生产,需拿到特定工厂进行生产,加大时间消耗及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采用打揽工艺制成的袖口或者下摆容易发生断线,失去弹性的问题,提供一种裁片打揽结构,该裁片打揽结构,通过使用弹性层,将面层布料由褶皱部和连接部组成,连接部与弹性层连接,使得裁片打揽结构能够保持良好的弹性,且不易发生变形。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裁片打揽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底层布料、弹性层和面层布料;所述底层布料与所述弹性层通过车线连接;所述面层布料由若干个连接部和若干个褶皱部组成;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弹性层连接;所述褶皱部与所述弹性层之间存在间隙。
[0007]层叠的视角为以布料的截面为观察视角下,呈层叠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弹性层为橡筋层。
[0009]在面层布料中,褶皱部之外的即为连接部;连接部之外的即为褶皱部。
[0010]底层布料与弹性层车线连接,底层布料能够限制弹性层的最大拉伸距离。避免弹性层发生过大的弹性拉伸形变,导致弹性层断裂。也能够避免,弹性层过度拉伸,与面层布料分离。面层布料与弹性层通过连接部连接时,弹性层处于拉伸状态。当弹性层收缩后,连接部与弹性层由于保持连接,连接部受到弹性层的收缩影响较小,能够保持连接部原本状态。而褶皱部与弹性层之间存在间隙,容易在弹性层收缩时向外凸起,产生褶皱。即,连接部和褶皱部在弹性层收缩时,形变的程度不同,从而更易形成不同的纹理褶皱,且不易发生变形。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褶皱部为第一条形,所述连接部为第二条形;所述褶皱部和所述连接部交替排列设置。即所述面层布料分成若干个间隔排布的连接部和褶皱部;采用条形的褶皱部和条形的连接部,形成竖条形间隔的褶皱。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观察视角为将裁片打揽结构水平展开放置时,俯视的视角。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褶皱部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0014]通过将褶皱部和连接部设置为不同的形状,在弹性层收缩时,褶皱部和连接部组合为不同的纹理或者泡泡效果。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边框,所述连接边框位于所述裁片打揽结构的周边。
[0016]通过在裁片打揽结构周边设置连接边框,防止裁片周边发生褶皱,利于保持面层布料的褶皱形貌。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裁片打揽结构具有长度方向;所述底层布料和所述面层布料在长度方向的侧面连为一体。
[0018]即所述底层布料和所述面层布料为一片布。将一块布料折叠为双层布料,其中一层为底层布料,另一层为面层布料。弹性层夹设于两层布料之间。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裁片打揽结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形成环形。通过原身布布片将裁片打揽结构连接为环形,作为袖口使用。不连接为环形时,该裁片打揽结构作为下摆使用。使用时,底层布料位于靠近人体的一侧,面层布料位于远离人体的一侧。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粘胶层;所述粘胶层位于所述面层布料和所述弹性层之间;所述粘胶层包括若干个粘胶部;所述粘胶部与所述连接部位置匹配;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粘胶部与所述弹性层粘合连接。
[0021]通过胶层粘连的方式,利于实现拉伸状态的弹性层和面层布料之间的连接,方便保持褶皱部和连接部的形貌。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压胶打揽制作工艺,用于制作上述的裁片打揽结构,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裁片布料;将弹性层拉伸,将拉伸后的弹性层与底层布料缝制连接;S2,在面层布料上涂覆胶水,将面层布料盖设在拉伸后的弹性层上,胶水位于面层布料和弹性层之间;根据面层布料中褶皱部和连接部的预设形状,选择压胶模板;进行压胶,将连接部与弹性层连接。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步骤S2中弹性层与底层布料采用弹性线缝制连接;针距为每寸10

11针。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步骤S4中,采用压胶机进行压胶,压胶温度为140

150℃,时间为15

18s,压力为5

6kg/cm2。
[002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裁片打揽结构,通过底层布料限制弹性层发生过度拉伸,将面层布料设置连接部和褶皱部,在弹性层收缩时,连接部形变小于褶皱部形变,能够保持连接部原本形状,连接部不易发生变形,在连接部的间隔下,褶皱部褶皱程度可控,进而使得整个裁片纹理不易发生变形。
[0026]2、本专利技术的裁片打揽结构,通过将褶皱部和连接部设置为不同的形状,在弹性层收缩时,褶皱部和连接部组合为不同的纹理或者泡泡效果。通过在裁片打揽结构周边设置连接边框,防止裁片周边发生褶皱,利于保持面层布料的褶皱形貌。面层布料正面没有任何
车线,但是有泡泡或者褶皱的效果,更为美观。
[0027]3、本专利技术的裁片打揽压胶制作工艺,操作方便,缩减生产时间,打揽工艺能在成衣加工厂就能完成,可以不使用专机,增加效率。面上压痕由于使用压胶工艺,压痕更加均匀,较之前使用打揽机更加立体,效果持续更加持久。改善了现有打揽结构中多道线且间隔不均匀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裁片打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裁片打揽结构(橡筋层处于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裁片打揽结构(橡筋层处于拉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裁片打揽结构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裁片打揽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裁片打揽结构展开后的结构及加工步骤示意图。
[0034]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压胶打揽制作工艺中使用的压胶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压胶打揽制作工艺中使用的另一压胶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标:100

布料;200

松紧线;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裁片打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底层布料、弹性层和面层布料;所述底层布料与所述弹性层通过车线连接;所述面层布料由若干个连接部和若干个褶皱部组成;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弹性层连接;所述褶皱部与所述弹性层之间存在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片打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部为第一条形,所述连接部为第二条形;所述褶皱部和所述连接部交替排列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片打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片打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边框,所述连接边框位于所述裁片打揽结构的周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片打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裁片打揽结构具有长度方向;所述底层布料和所述面层布料在长度方向的侧面连为一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裁片打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裁片打揽结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形成环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片打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胶层;所述粘胶层位于所述面层布料和所述弹性层之间;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智明
申请(专利权)人:金利来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