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结构及饮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924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结构及饮水器,换热结构包括热水罐、加热件及第一出水管,热水罐内设有热水区及进水区,加热件设于热水区或进水区与热水区的交界处,第一出水管的一端与热水区连通,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穿设进水区并伸出热水罐外。上述换热结构,进水区内的常温水可通过加热件的加热成为高温水,位于热水区的高温水可通过第一出水管流出,第一出水管在流出的过程中会穿过进水区,此时第一出水管可与进水区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对进水区的水进行预热,常温水与高温水的换热是通过第一出水管穿过进水区实现,无需额外设置换热管路,结构简单,可降低成本,无需为额外设置的换热管路增加接头,能够有效减少由接头引起的漏水,使用体验更好。体验更好。体验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结构及饮水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净水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结构及饮水器。

技术介绍

[0002]净饮机可通过过滤装置对自来水进行过滤,并能根据需要对水进行加水或冷却,广泛应用在公司、学校等公共场合。
[0003]目前净饮机中热交换器与热罐采用分离式装配,交换器所占体积大。在传统的水路系统结构中,换热方案是将热罐中的存水加热至沸水状态,通过前端的进水压力将沸水压出,换热部分为大管套小管的结构,沸水进入大管与小管中的常温水换热实现降温。但是上述换热部分需使用很长的管道实现热交换,成本较高,同时大管套小管的方式涉及接头多达8处,存在漏水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在于克服现有饮水器中换热部分成本较高且存在漏水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且减少漏水的换热结构及饮水器。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换热结构,包括热水罐、加热件及第一出水管,所述热水罐内设有热水区及进水区,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热水区或所述进水区与所述热水区的交界处,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热水区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穿设所述进水区并伸出所述热水罐外。
[0007]上述换热结构,进水区内的常温水可通过加热件的加热成为高温水,位于热水区的高温水可通过第一出水管流出,第一出水管在流出的过程中会穿过进水区,此时第一出水管可与进水区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对进水区的水进行预热,使进水区的常温水具有一定的初始温度,能够更快被加热件加热为高温水,减少能源消耗,对热量的利用更充分,由于此时常温水与高温水的换热是通过第一出水管穿过进水区实现,无需额外设置换热管路,结构更简单,可降低成本,且此时无需为额外设置的换热管路增加接头等,能够有效减少由接头引起的漏水,使用体验更好。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水罐包括高温水部及第一换热部,所述高温水部围成所述热水区,所述第一换热部围成所述进水区,所述高温水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之间设有连通口,所述热水区与所述进水区通过所述连通口连通。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换热结构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区内设有进水缓冲件,所述进水缓冲件设有水流通道及多个出水口,所述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进水管、所述出水口连通。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缓冲件包括喷洒部,所述喷洒部朝向所述第一出水管位于所述进水区的部分设置,所述出水口间隔设置于所述喷洒部上。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洒部靠近所述第一出水管的面为弧形面。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洒部内设有缓冲腔,所述水流通道与所述缓冲腔连通,所述缓冲腔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缓冲腔内的最大内径大于所述水流通道的内径。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水区、所述进水区沿由上到下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高温水部的顶部连接,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底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部内,所述进水缓冲件设于所述第一出水管远离所述连通口的一侧。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换热结构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于所述进水管上。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水区靠近所述连通口处的内径大于所述连通口的内径,所述进水区靠近所述连通口处的内径大于所述连通口的内径。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热水区靠近所述连通口的一侧。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管包括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位于所述进水区内,所述第二换热部为弯曲结构。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部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为S形、U形或螺旋形。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部为波纹管。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换热结构还包括第二出水管及混合阀,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热水区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混合阀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穿过所述进水区的一端与所述混合阀连通。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有调温阀,所述调温阀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出水管的流量。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水区内设有温度传感器。
[0023]一种饮水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结构。
[0024]上述饮水器,进水区内的常温水可通过加热件的加热成为高温水,位于热水区的高温水可通过第一出水管流出,第一出水管在流出的过程中会穿过进水区,此时第一出水管可与进水区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对进水区的水进行预热,使进水区的常温水具有一定的初始温度,能够更快被加热件加热为高温水,减少能源消耗,对热量的利用更充分,由于此时常温水与高温水的换热是通过第一出水管穿过进水区实现,无需额外设置换热管路,结构更简单,可降低成本,且此时无需为额外设置的换热管路增加接头等,能够有效减少由接头引起的漏水,使用体验更好。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于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换热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换热结构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00、热水罐,101、热水区,102、进水区,103、连通口,110、高温水部,120、第一换热部,130、温度传感器,200、加热件,300、第一出水管,310、第一端,320、第二端,330、第二换热部,400、进水管,500、进水缓冲件,501、水流通道,502、出水口,503、缓冲腔,510、喷洒部,610、水泵,620、电磁阀,710、第二出水管,720、混合阀,730、调温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3]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换热结构,包括热水罐100、加热件200及第一出水管300,热水罐100内设有热水区101及进水区102,加热件200设于热水区101或进水区102与热水区101的交界处,第一出水管300的一端与热水区101连通,第一出水管300的另一端穿设进水区102并伸出热水罐100外。
[0034]上述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水罐、加热件及第一出水管,所述热水罐内设有热水区及进水区,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热水区或所述进水区与所述热水区的交界处,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热水区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穿设所述进水区并伸出所述热水罐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罐包括高温水部及第一换热部,所述高温水部围成所述热水区,所述第一换热部围成所述进水区,所述高温水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之间设有连通口,所述热水区与所述进水区通过所述连通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区内设有进水缓冲件,所述进水缓冲件设有水流通道及多个出水口,所述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进水管、所述出水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缓冲件包括喷洒部,所述喷洒部朝向所述第一出水管位于所述进水区的部分设置,所述出水口间隔设置于所述喷洒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部靠近所述第一出水管的面为弧形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部内设有缓冲腔,所述水流通道与所述缓冲腔连通,所述缓冲腔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缓冲腔内的最大内径大于所述水流通道的内径。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区、所述进水区沿由上到下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高温水部的顶部连接,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底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部内,所述进水缓冲件设于所述第一出水管远离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坚陈志敏张量林艺辉俞海江关鸿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