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83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上顶板组件在驱动杆推动下带动第一传动件作上移顶出运动,通过第一传动件与限位结构形成限位相抵配合以带动导向套同步上移,从而带动第二传动件及下顶板组件作上移顶出运动,当第一传动件达到一次顶出位置后,与限位结构解除限位配合,使得第一传动件与导向套和第二传动件脱离联动关系,这时的上顶板组件可以继续上移至二次顶出位置,而下顶板组件及第二传动件保持在一次顶出位置,实现上顶板组件和下顶板组件通过其上顶针分两次顶出注塑模具内的产品,采用本技术方案,顶出结构设置在模具内部,结构紧凑,且不会对加大模具外形尺寸,模具整体体积变小,方便了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安装与拆装。的安装与拆装。的安装与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的发展,注塑件的应用越来越广,产品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从注塑模具中取出产品,一般是通过模具的顶出系统一次完成。但遇到形状特殊的产品经常出现以下情况:1.在一次顶出动作完成后,产品难以完全脱模或不能自由落下;2.在一次顶出中产品因受力过大而产生变形或损坏;3.产品有倒扣结构,需分次顶出。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104227998B公开了一种两次顶出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座板,动模中板,司筒固定板,顶针固定板,和固设在动模座板上的滑座,以及能在滑座上沿竖直方向滑移的支撑块,滑座首端具有倾斜设置的滑座坡面,动模座板通过多个模脚与动模中板固连,司筒固定板与顶针固定板位于滑座与其中一个模脚之间且该模脚设有抵靠凸台,司筒固定板一侧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活动缺口且活动缺口内活动安装有弹块,弹块与活动缺口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件,弹块具有滑座坡面相配合的弹块坡面,合模时,所述司筒固定板一端抵靠在抵靠凸台上,另一端通过弹块抵靠在支撑块首端上开模时,外部动力源驱动顶针固定板上移,顶针固定板带动支撑块向上滑移,同时支撑块推动弹块上移从而驱动司筒固定板上移,然后弹块顺着滑座坡面滑移,直到弹块坡面与滑座坡面脱离,弹块缩回到活动缺口中,司筒固定板停止运动,外部动力源驱动顶针固定板上移,直到产品脱离注塑型腔。
[0004]但是这种二次顶出注塑模具在实际实用中仍存在以下问题:顶针固定板和司筒固定板之间留有可供顶针固定板上移的空隙,且模脚,滑座和支撑块等部件均设置顶针固定板和司筒固定板的外侧,使模具整体体积偏大,占用注塑机过多空间,不利于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安装与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模脚、滑座和支撑块等部件均设置顶针固定板和司筒固定板的外侧,导致模具整体体积过大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顶出结构紧凑,有利于缩小产品体积的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包括底板,和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上顶板组件和下顶板组件,以及驱动所述上顶板组件作上下移动的驱动杆,还包括:
[0007]导向柱,穿设在所述上顶板组件和所述下顶板组件之间形成的安装腔中,所述导向柱上套设有可滑动的导向套;
[0008]传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包括与所述上顶板组件联动设置的第一传动件,和与所述下顶板组件联动设置的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导向套固定相连,所述第一传动件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导向套之间;
[0009]限位结构,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导向套和所述第一传动件之间,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限位结构形成限位相抵配合时可带动所述导向套和所述第二传动件上移至一次顶出
位置;所述第一传动件达到一次顶出位置后与所述限位结构解除限位相抵配合,并相对于所述导向套和所述第二传动件可继续上移抵达二次顶出位置。
[0010]在上述的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环绕间隔设置在所述导向套上的若干插槽孔,和分别可滑动穿设在若干所述插槽孔中的若干限位块,以及对应一次顶出位置设置于所述导向柱的让位槽结构,所述限位块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导向柱侧壁时,其另一端伸出所述插槽孔抵挡在所述第一传动件顶部,以使所述限位块在所述第一传动件的推动下移动至所述一次顶出位置时插入所述让位槽结构中。
[0011]在上述的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中,所述限位块和所述第一传动件之间设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件顶部的第一导向斜面,和对应设置在所述限位块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配合滑动接触的第二导向斜面。
[0012]在上述的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中,所述让位槽结构为环形设置在所述导向柱侧壁上的限位凹槽,若干所述限位块在所述第一传动件下驱动移动至所述一次顶出位置时插入所述限位凹槽中。
[0013]在上述的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中,所述限位凹槽的两侧设有向所述限位凹槽底部相向倾斜的第三导向斜面和第四导向斜面,所述限位块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四导向斜面配合滑动接触的第五导向斜面。
[0014]在上述的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中,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导向套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由所述导向套顶部贯穿延伸至所述插槽孔中的通孔,和沿所述限位块的运动方向设置在所述限位块顶部的条形槽,以及穿过所述通孔并伸入所述条形槽内的定位杆,所述限位块在所述插槽孔滑动时,所述条形槽相对于所述定位杆滑动。
[0015]在上述的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中,所述导向柱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套配合相抵的限位凸台。
[0016]在上述的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中,所述驱动杆为穿过所述下顶板组件设置与所述上顶板组件固定连接的圆柱推杆。
[0017]在上述的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中,所述第一传动件为套设在所述驱动杆上的套筒结构,所述圆柱推杆顶部设有与所述上顶板组件联动配合的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传动件设有与所述上顶板组件联动配合的第二环形凸台,所述上顶板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容置所述第一环形凸台和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两个第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螺栓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紧固相连并遮盖所述凹槽结构。
[0018]在上述的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中,所述第二传动件为套设在所述驱动杆上的套筒结构,所述第二传动件设有与所述下顶板组件联动配合的第三环形凸台,所述下顶板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容置所述第三环形凸台的第二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螺栓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紧固相连并遮盖所述第二凹槽结构。
[0019]本技术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0]1.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所述上顶板组件在驱动杆推动下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作上移顶出运动,通过第一传动件与所述限位结构形成限位相抵配合以带动所述导向套同步上移,根据导向套与第二传动件固定相连,从而通过导向套带动所
述第二传动件及下顶板组件作上移顶出运动,当所述第一传动件达到一次顶出位置后,与所述限位结构解除限位配合,使得第一传动件与所述导向套和第二传动件脱离联动关系,这时的上顶板组件及第一传动件受驱动杆的驱动可以继续上移至二次顶出位置,而所述下顶板组件及第二传动件保持在一次顶出位置,实现所述上顶板组件和所述下顶板组件通过其上顶针分两次顶出注塑模具内的产品,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述上顶板组件和所述下顶板组件之间无需留有空隙,二者紧密贴合,且所述导向柱、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都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中,使顶出结构设置在模具内部,结构紧凑,且不会对加大模具外形尺寸,模具整体体积变小,方便了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安装与拆装。
[0021]2.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利用限位块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相互抵接,使所述第一传动件上移时能通过所述限位块带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包括底板(1),和安装在所述底板(1)上的上顶板组件(11)和下顶板组件(12),以及驱动所述上顶板组件(11)作上下移动的驱动杆(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柱(3),穿设在所述上顶板组件(11)和所述下顶板组件(12)之间形成的安装腔(13)中,所述导向柱(3)上套设有可滑动的导向套(31);传动结构(4),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3)中,包括与所述上顶板组件(11)联动设置的第一传动件(41),和与所述下顶板组件(12)联动设置的第二传动件(42),所述第二传动件(42)与所述导向套(31)固定相连,所述第一传动件(41)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件(42)与所述导向套(31)之间;限位结构(5),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导向套(31)和所述第一传动件(41)之间,所述第一传动件(41)与所述限位结构(5)形成限位相抵配合时可带动所述导向套(31)和所述第二传动件(42)上移至一次顶出位置;所述第一传动件(41)达到一次顶出位置后与所述限位结构(5)解除限位相抵配合,并相对于所述导向套(31)和所述第二传动件(42)可继续上移抵达二次顶出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5)包括环绕间隔设置在所述导向套(31)上的若干插槽孔(52),和分别可滑动穿设在若干所述插槽孔(52)中的若干限位块(51),以及对应一次顶出位置设置于所述导向柱(3)的让位槽结构(53),所述限位块(51)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导向柱(3)侧壁时,其另一端伸出所述插槽孔(52)抵挡在所述第一传动件(41)顶部,以使所述限位块(51)在所述第一传动件(41)的推动下移动至所述一次顶出位置时插入所述让位槽结构(53)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51)和所述第一传动件(41)之间设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件(41)顶部的第一导向斜面(43),和对应设置在所述限位块(51)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43)配合滑动接触的第二导向斜面(5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的多次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槽结构(53)为环形设置在所述导向柱(3)侧壁上的限位凹槽,若干所述限位块(51)在所述第一传动件(41)驱动下移动至所述一次顶出位置时插入所述限位凹槽中。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文军于国涛陈怀迎潘安明唐国华王翔陈益锋林望万福旗闻明强吴文学汪祥龙庄再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广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