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0577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通过第一进气管(10)将压缩空气引入第一内罐(2)内部,进而通过Laskin喷嘴(6)产生小粒径气溶胶的装置;以及产生大粒径气溶胶的装置,其中所述产生大粒径气溶胶的装置包括:第二进气管(20)及与所述第二进气管(20)连通的空气雾化喷嘴(19);第三进气管(21),将压缩空气引入第二内罐(2)内部,进而使得液体通过虹吸管(16)引导至所述空气雾化喷嘴(19)以产生大粒径气溶胶。径气溶胶。径气溶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溶胶产生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气溶胶的
,具体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溶胶(aerosol)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μm,分散介质为气体。液体气溶胶通常称为雾,固体气溶胶通常称为雾烟。
[0003]生活中常见的:天空中的云、雾、尘埃,工业上和运输业上用的锅炉和各种发动机里未燃尽的燃料所形成的烟,采矿、采石场磨材和粮食加工时所形成的固体粉尘,人造的掩蔽烟幕和毒烟等都是气溶胶的具体实例。
[000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此外,伴随精密制造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对于无尘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因而空气过滤器的应用场景迎来迅速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需要对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率进行评估。
[0005]对于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率评估,国内主要有GB/T 6165,GB/T 13554,GB/T 14295,GB/T 34012等标准,还有国际标准ISO 16890,ASHRAE 52.2等。对空气过滤器效率进行分析的常见方法如下:
[0006]一、计重法:采用高浓度的人工尘,粒径大于大气尘,其成分有尘土、炭黑和短棉绒,按一定比例构成,在过滤器前、后测出其含尘质量后计算效率。适用于初效过滤器。
[0007]二、计径计数法:测试尘源为多分散标准气溶胶,仪器为激光粒子计数器,测量过滤器前后空气中颗粒物浓度。适用于各类型空气过滤器。
[0008]三、大气尘计径计数法:测试尘源为大气尘。适用于各类型空气过滤器。
[0009]四、钠焰法:用雾化干燥的方法人工发生氯化钠气溶胶,气溶胶颗粒的质量中值直径为0.5μm。将过滤器上下游的氯化钠气溶胶采集到燃烧器中并在氢火焰下燃烧,将燃烧产生的钠焰光转变为电流信号并由光电测量仪检测,电流值代表了氯化钠气溶胶的质量浓度,用测定的电流值即可求出过滤器的过滤效率。适用于高效过滤器。
[0010]大气尘因简单易得,业内广泛使用以大气尘作为尘源的测试方法,但是大气尘的浓度和粒径分布受室外污染源、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粒子浓度和粒径分布都很难控制。因此通常以粒径分布确定的稳定的人工气溶胶来代替大气尘作为试验尘源。
[0011]然而,现有的Laskin喷嘴所发生的气溶胶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1μm以下,其不能产生大粒径气溶胶,与大气尘的粒径分布差别较大,试验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偏差;而GB/T 14295中推荐的大粒径气溶胶发生器,其发生粒径主要在(0.3

2)μm,但缺点是其构造复杂,体积较大,不易携带,不便于现场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以提供一种可同时产生稳定的小粒径气溶胶,同时也能产生大粒径气溶胶的气溶胶产生装置。
[0013]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包括:通过第一进气管将压缩空气引入第一内罐内部,进而通过Laskin喷嘴产生小粒径气溶胶的装置;以及产生大粒径气溶胶的装置,其中所述产生大粒径气溶胶的装置包括:第二进气管及与所述第二进气管连通的空气雾化喷嘴;第三进气管,将压缩空气引入第二内罐内部,进而使得液体通过虹吸管引导至所述空气雾化喷嘴以产生大粒径气溶胶。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压缩空气通过变径接口进入所述第一进气管。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挡板环绕所述Laskin喷嘴的顶部设置,并且所述挡板上分布设置有气流孔。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环绕所述挡板的外周设置有集尘罩。
[00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高效空气过滤器为所述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以及第三进气管提供压缩空气。
[00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的下游端通过四通阀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以及第三进气管连通。
[00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内罐的材质为PVC。
[00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内罐的材质为不锈钢。
[00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内罐和所述第二内罐分隔开且设置在一个主罐体内。
[0022]根据本技术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可产生稳定的(0.1

1)μm的小粒径气溶胶,同时也能产生(1

10)μm的大粒径气溶胶,并且小巧易安装携带,便于在现场检测使用,同时避免了传统的Laskin喷嘴不能产生大粒径气溶胶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23]结合下面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4]图1是本技术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

主罐体;2

第一内罐;3

液面;4

内丝连接件;5

双螺栓卡箍;6

Laskin喷嘴;7

挡板;8

集尘罩;9

气溶胶出口;10

第一进气管;11

法兰盘;12

密封垫;13

固定栓;14

变径接头;15

第二内罐;16

虹吸管;17

主进气管;18

稳压阀;19

空气雾化喷嘴;20

第二进气管;21

第三进气管;22

调节阀;23

四通阀;24

高效空气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8]图1示意性的示出了本技术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中,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产生小粒径气溶胶的装置和产生大粒径气溶胶的状,具体为分别独立设置的第一内罐2和第二内罐15。图中示意性的示出了第一内罐2和第二内罐15均设置在主罐体1的内部,并且主
罐体1的顶部通过双螺栓卡箍5连接盖板封闭。从图中可看见,第一内罐2和第二内罐15是分隔开并且在主罐体1的内部的不能互相连通。
[0029]第一内罐2的顶部开口通过固定栓13连接密封垫12以进行封闭,第一内罐2的内部填充一定量的液体。
[0030]第一进气管10穿过主罐体1和密封垫12延伸进入第一内罐2的内部,并且第一进气管10的端部连接有L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产生小粒径气溶胶的装置,所述产生小粒径气溶胶的装置通过第一进气管(10)将压缩空气引入第一内罐(2)内部,进而通过Laskin喷嘴(6)产生小粒径气溶胶;以及产生大粒径气溶胶的装置,其中所述产生大粒径气溶胶的装置包括:第二进气管(20)及与所述第二进气管(20)连通的空气雾化喷嘴(19);第三进气管(21),将压缩空气引入第二内罐(15)内部,进而使得液体通过虹吸管(16)引导至所述空气雾化喷嘴(19)以产生大粒径气溶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缩空气通过变径接口(14)进入所述第一进气管(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挡板(7)环绕所述Laskin喷嘴(6)的顶部设置,并且所述挡板(7)上分布设置有气流孔。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昭炜侯银燕郜津慧王智超路宾李剑东杨英霞白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