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卤代酮类化合物及联烯基促进的环醇的碳碳键断裂制备卤代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049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卤代酮类化合物及通过联烯基促进的环醇的碳碳键断裂制备卤代酮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系在催化剂,氧化剂,卤代剂,有机试剂/水的混合溶剂中,高效地将环醇转化为对应卤代酮类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原料简单易得,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底物范围广,官能团兼容性好,有优良的区域选择性。有优良的区域选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卤代酮类化合物及联烯基促进的环醇的碳碳键断裂制备卤代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合成
,具体涉及卤代酮类化合物及通过联烯基促进的环醇的碳碳键断裂制备卤代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C-C键断裂作为一种构建各种有机分子的高效策略,开始越来越引起化学家们广泛的关注(Rybtchinski,B.;Milstein,D.Angew.Chem.,Int.Ed.1999,38,870-883;Necas,D.;Kotora,M.Curr.Org.Chem.2007,11,1566-1591;Kim,D.-S.;Park,W.-J.;Jun,C.-H.Chem.Rev.2017,117,8977-9015.)。因为小环的环张力存在,环丙烷以及环丁烷衍生物在C-C键断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ubin,M.,Rubina,M.;Gevorgyan,V.Chem.Rev.2007,107,3117-3179;Seiser,T.;Cramer,N.Org.Biomol.Chem.2009,7,2835-2840;C.Synthesis,2011,21,3389-3407;Seiser,T.;Saget,T.;Tran,D.N.;Cramer,N.Angew.Chem.,Int.Ed.2011,50,7740-7752;Fumagalli,G.;Stanton,S.;Bower,J.F.Chem.Rev.2017,117,9404-9432.)。同时,因为环烷醇可以轻松的通过环烷酮制备得到,所以环丙醇,环丁醇及其衍生物被认为是有机合成中最重要的C3和C4合成子之一,该类化合物的研究近些年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Kulinkovich,O.Chem.Rev.2003,103,2597-2632;Cramer,N.;Seiser,T.Synlett 2011,4,449-460;Wu,X.;Zhu,C.Chem.Rec.2018,18,587-598;Liu,Y.;Wang,Q.;Chen,Z.;Zhou,C.;Xiong,B.;Zhang,P.;Yang,C.;Zhou,Q.Beilstein J.Org.Chem.2019,15,256-278.)。但是,对于非张力环体系,因为其环张力的减小,C-C键越发稳定,故而相较于张力环而言,非张力环醇体系的研究要少的多(Yayla,H.;Wang,H.;Tarantino,K.;Orbe,H.;Knowles,R.J.Am.Chem.Soc.2016,138,10794-10797;Guo,J.;Hu,A.;Chen,Y.;Sun,J.;Tang,H.;Zuo,Z.Angew.Chem.Int.Ed.2016,55,15319-15322;Wang,D.;Mao,J.;Zhu,C.Chem.Sci.2018,9,5805-5809;Zhao,K.;Yamashita,K.;Carpenter,J.;Sherwood,T.;Ewing,W.;Cheng,P.;Knowles,R.J.Am.Chem.Soc.2019,141,8752-8757)。因此,进一步发展非张力环醇的C-C键断裂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条件温和、高效、底物范围广,高区域选择性的通过联烯基促进的环醇的碳碳键断裂制备卤代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通过联烯基促进的环醇的碳碳键断裂制备卤代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在催化剂,氧化剂,卤代剂,有机试剂/水的混合溶剂中,将环醇转化为对应卤代酮类化合物,反应过程如反应式(1)所示:
[0006][0007]其中,
[0008]n为-2到3的整数;
[0009]X为卤素;
[0010]R1和R2分别独立地为氢,烷基。
[0011]Y为氧,烷基。
[0012]优选地,
[0013]n为-2,-1,0,1,2,3;
[0014]X为氟,氯,溴;
[0015]R1和R2分别独立地为氢,C1-C5烷基。
[0016]Y为氧,C1-C5烷基。
[0017]作为进一步改进,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18]1)反应管连接氩气钢瓶抽换气3次,在氩气保护下依次加入催化剂、氧化剂、卤代剂、含有环醇的有机试剂和水。将反应管置于10℃冷浴中,搅拌12

14小时;
[0019]2)待步骤1)反应完全后,将反应管提出冷浴,所得混合液用一定量的水稀释后,用一定量的二氯甲烷萃取3次后,合并有机相,用硅胶短柱过滤,浓缩,快速柱层析得卤代酮类化合物;以式(1)所示的环醇的用量为基准,所述水和二氯甲烷的用量为5.0-10.0mL/mmol,优选地,为10mL/mmol。
[002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有机试剂为甲苯、氯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烷、硝基甲烷、乙醚、乙酸乙酯、丙酮、环己烷、四氢呋喃或乙腈、乙二醇二甲醚、二氧六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地,为二氯甲烷或甲苯。
[002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有机试剂是指以式(1)所示的环醇的用量为基准,所述有机试剂的用量为1.0-10.0mL/mmol;优选地,为2.5mL/mmol。
[0022]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有机试剂和水的体积比为(1.0-10.0):(1.0-10.0);优选地,为1:1。
[002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催化剂选自三氟甲烷磺酸银、亚硝酸银、碳酸银、四氟硼酸银、六氟锑酸银、对甲苯磺酸银和硝酸银、醋酸银、碘化银、氟化银、六氟磷酸银、氧化银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地,为硝酸银。
[002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催化剂是指以式(1)所示的环醇的用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0.1-1.0mmol/mmol;优选地,为0.24mmol/mmol。
[002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氧化剂选自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空气、氧气、叔丁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等中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地,为过硫酸钾。
[002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氧化剂是指以式(1)所示的环醇的用量为基准,所述氧化剂的用量为1.0-3.0mmol/mmol;优选地,为1.2mmol/mmol。
[002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卤代剂选自N-氯代丁二酰亚胺(NCS)、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四
氯化碳、N-碘代丁二酰亚胺(NIS)、N-氟代双苯磺酰胺(NFSI)和选择性氟试剂(Selectfluor)、次氯酸叔丁酯、氯、溴、碘等中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地,为N-氯代丁二酰亚胺(NCS)、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和选择性氟试剂(Selectfluor)。
[002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卤代剂是指以式(1)所示的环醇的用量为基准,所述卤代剂的用量为1.0-3.0mmol/mmol;优选地,为N-氯代丁二酰亚胺(NCS)、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联烯基促进的环醇的碳碳键断裂制备卤代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催化剂,氧化剂,卤代剂,有机试剂/水的混合溶剂中,将环醇转化为对应卤代酮类化合物,反应过程如反应式(1)所示:其中,n为-2到3的整数;X为卤素;R1和R2分别独立地为氢,烷基;Y为氧,烷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为-2,-1,0,1,2,3;X为氟,氯,溴;R1和R2分别独立地为氢,C1-C5烷基;Y为氧,C1-C5烷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试剂为甲苯、氯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烷、硝基甲烷、乙醚、乙酸乙酯、丙酮、环己烷、四氢呋喃、乙腈、乙二醇二甲醚、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和/或,以环醇的用量为基准,所述有机试剂的用量为1.0-10.0mL/mmol;和/或,所述有机试剂和水的体积比为(1.0-10.0):(1.0-10.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选自三氟甲烷磺酸银、亚硝酸银、碳酸银、四氟硼酸银、六氟锑酸银、对甲苯磺酸银、硝酸银、醋酸银、碘化银、氟化银、六氟磷酸银、氧化银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和/或,以环醇的用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0.1-1.0mmol/mmol。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选自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空气、氧气、叔丁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中一种或多种混合;和/或,以环醇的用量为基准,所述氧化剂的用量为1.0-3.0mmol/mmol。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代剂选自N-氯代丁二酰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生明伍鹏霖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