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涂兵专利>正文

一种术中麻醉剂调配混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367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术中麻醉剂调配混合机公开了一种通过高压气体控制浮子的上下浮动,对两端同时注入的药液撞击,进行逐步混合的混合机。两端同时注射药液,通过浮子进行分割,进行逐步的混合,混合均匀性更好。其特征在于内套筒一端置于外套筒内,所述内套筒的外侧壁和外套筒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形成混合腔,密封环置于内套筒一端的外侧壁上,且和外套筒内壁相贴合,浮子置于混合腔内,所述浮子的外侧壁上等距离开有多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沿浮子轴向延伸,所述浮子中部开有中部贯穿孔,所述中部贯穿孔和浮子共轴,所述浮子上等角度开有多个外连通孔,所述外连通孔贯穿浮子,主导入管置于外套筒的一端。主导入管置于外套筒的一端。主导入管置于外套筒的一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中麻醉剂调配混合机


[0001]本技术一种术中麻醉剂调配混合机,涉及一种在医疗手术过程中,对病患所需要的麻醉剂进行均匀混合调配的混合机,属于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高压气体控制浮子的上下浮动,对两端同时注入的药液撞击,进行逐步混合的混合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医疗手术过程中,为了减缓病患痛感需要进行麻醉,以便手术的顺利进行,由于患者不同,在进行麻醉时,需要根据病情、手术时长、手术部位确定麻醉效果,进而需要混合调配出能够符合病患的麻醉剂,通常麻醉剂是麻醉医师通过注射器按一定比例抽取,然后放置在无菌容器内,进行振荡,完成混合,该装置混合通过外部动力进行振荡,混合药剂添加存在先后,混合效果较差,尤其是在混合过程中,由于药液密度的不同,容易出现分层,达不到麻醉剂的最佳调配混合效果。
[0003]公开号 CN207641376U公开了一种麻醉剂存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透明观察板置于主体箱一侧,所述主体箱顶部开有两个通孔,出液管一端置于主体箱底部,且和主体箱相连通,所述主体箱另一侧置有两个固定耳,两个中空管分别置于主体箱内,且一端分别和主体箱顶部相连接,所述两个中空管的一端分别和主体箱顶部的两个通孔相对应,所述中空管上开有多组出液孔,且呈环形分布,所述多组出液孔的数量呈等差比例变化,且公差为1,转动管一端穿过主体箱顶部的通孔置于对应的中空管内,该装置虽然能够同时注射麻醉混合药液,但其混合过程中,单单采用螺旋叶片进行混合,其混合均匀性较差,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技术一种术中麻醉剂调配混合机提供了一种通过高压气体控制浮子的上下浮动,对两端同时注入的药液撞击,进行逐步混合的混合机。两端同时注射药液,通过浮子进行分割,进行逐步的混合,混合均匀性更好。
[0005]本技术一种术中麻醉剂调配混合机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一种术中麻醉剂调配混合机由内套筒、握持推板、气孔塞、辅注入管、浮子、密封环、主导入管、外套筒、限位杆、导流槽、外连通孔和中部贯穿孔组成,内套筒一端置于外套筒内,所述内套筒的外侧壁和外套筒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形成混合腔,密封环置于内套筒一端的外侧壁上,且和外套筒内壁相贴合,浮子置于混合腔内,所述浮子的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浮子的短半径小于内套筒内径的五分之四,所述浮子的长半径小于内套筒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浮子的外侧壁上等距离开有多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沿浮子轴向延伸,所述浮子中部开有中部贯穿孔,所述中部贯穿孔和浮子共轴,所述浮子上等角度开有多个外连通孔,所述外连通孔贯穿浮子,主导入管置于外套筒的一端,所述主导入管和混合腔相连通,辅注入管置于内套筒的另一端,所述辅注入管和混合腔相连通,所述内套筒的另一端上开有通气孔,气孔塞置于通气孔内,两个握持推板分别置于外套筒一端和内套筒另一端,多个限位杆一端分别置于外套筒一端的握持推板上,多个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内套筒另一端
的握持推板,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上开有螺纹,螺母套置于限位杆另一端上,且和限位杆相螺接,所述气孔塞为胶塞,所述浮子由聚酯材料制成,所述主导入管上置有调节阀,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为螺旋状。
[0006]有益效果。
[0007]一、浮子配合高压气体进行浮动,对内部的药液进行撞击,提高混合均匀性。
[0008]二、两端同时注射药液,通过浮子进行分割,进行逐步的混合,混合均匀性更好。
[0009]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一种术中麻醉剂调配混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一种术中麻醉剂调配混合机浮子的立体结构图。
[0012]图3为本技术一种术中麻醉剂调配混合机实施例2浮子的立体结构图。
[0013]附图中
[0014]其中为:内套筒(1),握持推板(2),气孔塞(3),辅注入管(4),浮子(5),密封环(6),主导入管(7),外套筒(8),限位杆(9),导流槽(10),外连通孔(11),中部贯穿孔(12)。
[0015]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
[0017]本技术一种术中麻醉剂调配混合机是这样实现的,由内套筒(1)、握持推板(2)、气孔塞(3)、辅注入管(4)、浮子(5)、密封环(6)、主导入管(7)、外套筒(8)、限位杆(9)、导流槽(10)、外连通孔(11)和中部贯穿孔(12)组成,内套筒(1)一端置于外套筒(8)内,所述内套筒(1)的外侧壁和外套筒(8)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内套筒(1)和外套筒(8)之间形成混合腔,密封环(6)置于内套筒(1)一端的外侧壁上,且和外套筒(8)内壁相贴合,浮子(5)置于混合腔内,所述浮子(5)的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浮子(5)的短半径小于内套筒(1)内径的五分之四,所述浮子(5)的长半径小于内套筒(1)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浮子(5)的外侧壁上等距离开有多个导流槽(10),所述导流槽(10)沿浮子(5)轴向延伸,所述浮子(5)中部开有中部贯穿孔(12),所述中部贯穿孔(12)和浮子(5)共轴,所述浮子(5)上等角度开有多个外连通孔(11),所述外连通孔(11)贯穿浮子(5),主导入管(7)置于外套筒(8)的一端,所述主导入管(7)和混合腔相连通,辅注入管(4)置于内套筒(1)的另一端,所述辅注入管(4)和混合腔相连通,所述内套筒(1)的另一端上开有通气孔,气孔塞(3)置于通气孔内,两个握持推板(2)分别置于外套筒(8)一端和内套筒(1)另一端,多个限位杆(9)一端分别置于外套筒(8)一端的握持推板(2)上,多个所述限位杆(9)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内套筒(1)另一端的握持推板(2),所述限位杆(9)的另一端上开有螺纹,螺母套置于限位杆(9)另一端上,且和限位杆(9)相螺接,所述气孔塞(3)为胶塞,所述浮子(5)由聚酯材料制成,所述主导入管(7)上置有调节阀。
[0018]使用时,当对麻醉剂进行混合调配时,首先操作人员将两种不同的药液1和药液2分别从主导入管(7)和辅注入管(4)同时注入混合腔,浮子(5)位于混合腔中间位置,然后旋松两个螺母,根据所需要混合的麻醉剂的量调节混合腔内的容积,将握持推板(2)沿着限位杆(9)推动,带动内套筒(1)在外套筒(8)内滑动,调整混合腔的容积,再将螺母旋紧进行固定,在调整过程中,驱动两种药液混合,然后将气孔塞(3)从通气孔内拔下,操作人员从主导
入管(7)注入高压气体,气体进入混合腔内,通过调节阀调整气体的流量,浮子(5)受到气体的压力,向混合腔顶部上浮,在上浮过程中,挤压混合腔上部的药液2,药液2分别从浮子(5)上的中部贯穿孔(12)、外连通孔(11)和浮子(5)外侧壁上的导流槽(10)流过,流至混合腔下部,和药液1混合,当浮子(5)上升至混合腔顶部时,再通过调节阀调整气体的流量,将气体流量调整减小,使浮子(5)从混合腔的上部下沉,在下沉过程中,浮子(5)挤压混合腔下部的药液1,药液1分别从浮子(5)上的中部贯穿孔(12)、外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中麻醉剂调配混合机,其特征是:由内套筒、握持推板、气孔塞、辅注入管、浮子、密封环、主导入管、外套筒、限位杆、导流槽、外连通孔和中部贯穿孔组成,内套筒一端置于外套筒内,所述内套筒的外侧壁和外套筒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形成混合腔,浮子置于混合腔内,所述浮子的外侧壁上等距离开有多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沿浮子轴向延伸,所述浮子中部开有中部贯穿孔,所述中部贯穿孔和浮子共轴,所述浮子上等角度开有多个外连通孔,所述外连通孔贯穿浮子,主导入管置于外套筒的一端,所述主导入管和混合腔相连通,辅注入管置于内套筒的另一端,所述辅注入管和混合腔相连通,所述内套筒的另一端上开有通气孔,气孔塞置于通气孔内,两个握持推板分别置于外套筒一端和内套筒另一端,多个限位杆一端分别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兵罗正勇杨昌飞
申请(专利权)人:涂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