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红外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029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红外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仓、红外加热管、把手和散热仓,所述加热仓为侧面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设置,所述红外加热管设于加热仓内,所述散热仓连接于加热仓侧壁上,所述把手设于散热仓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利用散热仓,通过驱动电机控制散热扇叶转动,加快红外加热管温度降低,避免烫伤情况发生的便携式红外加热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红外加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加热装置
,具体是指一种便携式红外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红外线加热的装置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加热的装置,主要热量来源来自于红外线灯管,红外线灯管在通电后产生一定的温度,且灯管处于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人们将待加热的物体放置在这个空间内进行加热;现有的红外线加热的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现有的红外线加热装置不能够在对物体加热的同时对物体进行旋转,可能会导致物品加热不够均匀,加热效率不高,且没有温度感应措施,在加热时人们不能够了解装置内部的具体温度,不方便人们判断加热的进程,使用不够方便,此外加热完成后不方便对装置内部进行散热,装置处于较高的温度时不方便人们再次放置物品进行加热,容易产生被烫伤的现象,安全性不高,给实际使用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散热仓,通过驱动电机控制散热扇叶转动,加快红外加热管温度降低,避免烫伤情况发生的便携式红外加热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红外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仓、红外加热管、把手和散热仓,所述加热仓为侧面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设置,所述红外加热管设于加热仓内,所述散热仓连接于加热仓侧壁上,所述把手设于散热仓顶部,便于携带和使用装置,增加装置的实用性;所述散热仓包括仓体、进风孔、散热扇叶、驱动电机、电机外壳、支撑套环和通风孔,所述仓体连接于加热仓侧壁上,所述电机外壳设于仓体内远离加热仓的一端,所述支撑套环套接于电机外壳,所述支撑套环固定设于仓体内壁上,所述驱动电机设于电机外壳内,用于将电机外壳固定在加热仓仓体内,所述散热扇叶套接于驱动电机转轴上,所述通风孔贯穿仓体远离加热仓的侧壁设置,在散热扇叶工作时,带动仓体内空气吹向加热仓,通风孔便于外界空气进入仓体内,补充空气,同时从通风孔内进入的空气增加驱动电机的散热能力,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进风孔设于贯穿仓体上壁与底面设置,所述进风孔设于仓体靠近加热仓的一端,散热扇叶带动仓体内空气吹向加热仓,仓体内形成负压状态,仓体外的空气经过进风孔进入仓体内,不经过驱动电机,温度较从通风孔进入的空气温度低,有较好的降温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孔内设有过滤网,滤除进入空气中的杂质,避免杂质进入仓体内,缠绕在散热扇叶上,影响装置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转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设有固定套杆,所述固定套杆套接于驱动电机转轴,所述固定套杆一端设于仓体上壁,所述固定套杆另一端设于仓体底面上,为驱动电机转轴提供支撑力,避免散热扇叶由于自重以及转速较高,长时间使用导致驱动电机转轴弯曲变形,导致装置无法使用。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仓与加热仓连接处设有疏风块,所述疏风块上均匀分布设有导向口,所述导向口开口朝向各不相同,通过导向口,控制吹入加热仓的空气运动方向,最大程度利用进入空气,使进入的空气均匀吹向红外加热管。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仓开口处均匀分布设有分隔杆,避免用户接触到红外加热管,导致烫伤。本技术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红外加热装置操作简单,机构紧凑,设计合理,通过增设散热仓,利用驱动电机控制散热扇叶转动,散热扇叶带动仓体内空气吹向加热仓,仓体内形成负压状态,仓体外的空气经过通风孔以及进风孔进入仓体内,对红外加热管进行降温处理,而且经过进风孔进入仓体内的空气,不经过驱动电机,温度较从通风孔进入的空气温度低,有较好的降温效果,而且利用导向口,控制吹入加热仓的空气运动方向,最大程度利用空气,使进入的空气均匀吹向红外加热管,避免红外加热管降温不均匀,干扰用户判断红外加热管温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红外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其中,1、加热仓,2、红外加热管,3、把手,4、散热仓,5、仓体,6、进风孔,7、散热扇叶,8、驱动电机,9、电机外壳,10、支撑套环,11、通风孔,12、过滤网,13、固定套杆,14、疏风块,15、导向口,16、分隔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述,本技术一种便携式红外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仓1、红外加热管2、把手3和散热仓4,所述加热仓1为侧面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设置,所述红外加热管2设于加热仓1内,所述散热仓4连接于加热仓1侧壁上,所述把手3设于散热仓4顶部;所述散热仓4包括仓体5、进风孔6、散热扇叶7、驱动电机8、电机外壳9、支撑套环10和通风孔11,所述仓体5连接于加热仓1侧壁上,所述电机外壳9设于仓体5内远离加热仓1的一端,所述支撑套环10套接于电机外壳9,所述支撑套环10固定设于仓体5内壁上,所述驱动电机8设于电机外壳9内,所述散热扇叶7套接于驱动电机8转轴上,所述通风孔11贯穿仓体5远离加热仓1的侧壁设置,所述进风孔6设于贯穿仓体5上壁与底面设置,所述进风孔6设于仓体5靠近加热仓1的一端。所述进风孔6内设有过滤网12。所述驱动电机8转轴远离驱动电机8的一端设有固定套杆13。所述散热仓4与加热仓1连接处设有疏风块14,所述疏风块14上均匀分布设有导向口15。所述加热仓1开口处均匀分布设有分隔杆16。具体使用时,首先通过把手3将装置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将加热仓1开口朝向需要加热的装置,启动红外加热管2,红外加热管2发热,同时启动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控制散热扇叶7转动,散热扇叶7带动仓体5内空气吹向加热仓1,仓体5内形成负压状态,仓体5外的空气经过通风孔11以及进风孔6进入仓体5内,空气经过红外加热管2时,经过红外加热管2的加热作用,作为高温空气吹拂在需要加热的装置表面,加热结束之后,关闭红外发热管,驱动电机8继续转动,仓体5外的空气继续经过通风孔11以及进风孔6进入仓体5内,吹向红外加热管2,加快红外加热管2的冷却,空气通过导向口15时,导向口15将吹入加热仓1的空气运动方向分散,使进入的空气均匀吹向红外加热管2各个位置,最大程度利用进入空气,待红外加热管2温度降低之后关闭驱动电机8。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仓、红外加热管、把手和散热仓,所述加热仓为侧面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设置,所述红外加热管设于加热仓内,所述散热仓连接于加热仓侧壁上,所述把手设于散热仓顶部;所述散热仓包括仓体、进风孔、散热扇叶、驱动电机、电机外壳、支撑套环和通风孔,所述仓体连接于加热仓侧壁上,所述电机外壳设于仓体内远离加热仓的一端,所述支撑套环套接于电机外壳,所述支撑套环固定设于仓体内壁上,所述驱动电机设于电机外壳内,所述散热扇叶套接于驱动电机转轴上,所述通风孔贯穿仓体远离加热仓的侧壁设置,所述进风孔设于贯穿仓体上壁与底面设置,所述进风孔设于仓体靠近加热仓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仓、红外加热管、把手和散热仓,所述加热仓为侧面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设置,所述红外加热管设于加热仓内,所述散热仓连接于加热仓侧壁上,所述把手设于散热仓顶部;所述散热仓包括仓体、进风孔、散热扇叶、驱动电机、电机外壳、支撑套环和通风孔,所述仓体连接于加热仓侧壁上,所述电机外壳设于仓体内远离加热仓的一端,所述支撑套环套接于电机外壳,所述支撑套环固定设于仓体内壁上,所述驱动电机设于电机外壳内,所述散热扇叶套接于驱动电机转轴上,所述通风孔贯穿仓体远离加热仓的侧壁设置,所述进风孔设于贯穿仓体上壁与底面设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党岐张晓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企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