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钓鱼系统绕线轮中的视频线连接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0123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8:38
一种可视钓鱼系统绕线轮中的视频线连接器,涉视频信号传输设备技术领域,解决现有视频线连接器易磨损,视频信号传输不稳定的技术不足,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定子和转子,二者间转动电连接;转子上设有两组导电环组,每组导电环组包括至少三个导电环,每个导电环电连接有一导线A,导线A从转子尾端经定子首端向外伸出;定子上设有两组导电刷组,每组导电刷组包括有个数及位置与导电环相同的导电刷,每个导电刷电连接有一导线B,导线B从定子的尾端向外伸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组导电环组及导电刷组实现导线A与导线B间的旋转导电连接,增加了视频线连接器的导电接触位点,降低了导电接触位点处的摩擦力,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钓鱼系统绕线轮中的视频线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视频信号传输设备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可视钓鱼系统绕线轮中的视频线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的可视钓鱼系统绕线轮中的视频线连接器通常选用3.5mm三段式插头结构接头,如中国专利号201820497811.0技术专利中所公开的可旋转收放线可视钓鱼装置中的用于视频信号活动连接的3.5mm三段式插头结构接头。这种用于视频线转接的三段式转接头包括有插接座和与插接座相配合的插接头,插接座内设有导电接触弹片,插接头上对应设置有接线柱。其导电接触弹片与接线柱之间为单点弹性接触,导电接触位点少,一旦其导电接触弹片出现故障就会导致整个视频线断接,可靠性差。而且,这种3.5mm三段式插头结构接头依靠其导电接触弹片弹性挤压接触接线柱实现插接座与插接头的旋转导电连接。其插接座的导电接触弹片是沿着插接头接线柱轴线方向延伸的角簧结构,导电接触弹片与接线柱间的弹性挤压强度较高,导电接触位点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角簧结构的导电接触弹片会严重刮擦接线柱,使导电接触位点间的金属材料磨损严重。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导电接触弹片就会在接线柱上刮擦出严重的凹痕,同时,导电接触弹片的接触点位也会被严重磨损,致使插接座与插接头之间的电性连接不稳定,出现虚接断接,导致视频线的信号传输出现异常,以至于无法通过摄像头看到水内情况。另外,由于这种3.5mm三段式插头结构的视频线连接器极易磨损,所以使用者不得不经常对其进行更换,增加了使用者使用及维护的成本。综上,需要提供一种使用寿命更长、可靠性更好、视频信号传输更稳定的视频线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可视钓鱼系统绕线轮中视频线连接器易磨损,视频信号传输不稳定的技术不足,而提视频传输效果更好、可靠性更高、不易磨损且使用寿命更长的一种可视钓鱼系统绕线轮中的视频线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可视钓鱼系统绕线轮中的视频线连接器,包括有定子和转动设于所述定子内的转子,所述定子与转子之间转动电连接。所述的转子上设有两组导电环组,所述每组导电环组皆包括有至少三个互不接触的导电环,所述的每个导电环皆电连接有一导线A,所述的导线A从转子的尾端经所述定子的首端向外伸出,分属于两组导电环组的导线A间分别两两并联连接。所述的定子上对应设有两组分别与所述的导电环组配合使用的导电刷组,所述每组导电刷组皆包括有个数及位置与每组导电环相同的导电刷,所述的导电刷分别对应活动夹持在所述导电环的外周上。所述的每个导电刷皆电连接有一导线B,所述的导线B从所述定子的尾端向外伸出,分属于两组导电刷组的导线B间分别两两并联连接。所述转子的首尾两端部分别套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定子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容腔和用于容置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容腔。所述的定子上开设有用于观察定子内部所述导电刷与导电环之间夹持状态的检视窗口。所述的定子包括有两个匹配卡合的定子外壳,所述的两组导电刷组分别纵向排列设于所述的两个定子外壳上。所述每个定子外壳的外侧面上皆设有一水平向内凹陷的纵向容置槽,所述每个纵向容置槽内匹配设有一集线块,所述每个集线块朝向所述纵向容置槽的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所述的导电刷,所述纵向容置槽上对应设有用于所述导电刷插入到所述定子内部的导电刷孔位,所述的导线B集中连接于所述集线块的尾端并在集线块的内部与所述的导电刷电连接。所述的定子外套设有保护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定子与转子的旋转结构并通过两组导电刷组对应活动夹持两组导电环组的模式将视频线两端的导线A和导线B进行旋转导电连接。两组导电刷组之间通过两两相连的导线B并联连接,两组导电环组之间通过两两相连的导线A并联连接,保证了两组导电刷组之间、两组导电环组之间可独立工作,互不干扰。相较于普通3.5mm三段式插头结构接头,本技术通过两组转动电连接的导电刷组和导电环组增加了导电接触位点,使用过程中即便其中一组导电刷组与导电环组之间的转动电连接出现异常,还会有另外一组导电刷组在夹持导电环组实现视频线连接器的正常视频信号传输功能,不会影响可视钓鱼系统的正常工作,使本技术的故障率更低,可靠性更高,视频信号传输更稳定。同时,本技术采用导电刷活动夹持导电环外周的模式,取代3.5mm三段式插头结构接头的导电接触弹片弹性挤压刮擦接线柱的模式。导电刷从导电环的外周两侧切线处对应活动夹持导电环,在相对转动过程中导电刷能够始终沿导电环外周的切线方向利用导电刷自身的弹性相对夹持导电环,二者间的摩擦力相对于3.5mm三段式插头结构接头中导电接触弹片弹性挤压并刮擦接线柱的摩擦力更小,相对转动时导电刷几乎不会刮擦导电环造成导电接触位点处金属材质的磨损,因此,即使长期使用,导电刷与导电环之间也不会因严重的磨损而影响视频信号的正常传输,使用可靠性更高,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另外,在视频线中最少只需三根导线即可实现最基本的视频信号的正常传输,此即现有可视钓鱼系统绕线轮中选用3.5mm三段式插头结构接头的原因。普通3.5mm三段式插头结构接头,其插接座与插接头之间只能实现三根导线间的旋转导电连接,即这种视频线连接器可以进行最基本的视频信号的传输,但是其不能依据实际需求随意增加视频线内导线数量。然而,本技术每组导电环组皆包括有至少三个的导电环,为了提高视频信号传输的质量或增加其他信号传输功能,本技术可依据实际需要相应的增加每组导电环组中导电环的数量,同时对应增加与导电环组配合使用的导电刷组中导电刷的数量,即可实现本技术视频线连接器的相应的功能,提高视频信号传输的质量及信号传输的类别,相较于3.5mm三段式插头结构接头本技术的适用性更好、视频信号传输质量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定子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转子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转子整体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转子,11.导电环,111.凹槽,12.导线A,13.第一轴承,14.第二轴承,2.转子端导线,3.定子外壳,31.纵向容置槽,311.容置槽缺口,312.导电刷孔位,32.半圆形缺口,33.第二容腔A,34.第一容腔A,35.矩形凹口,4.集线块,41.延伸部,42.导线B,5.导电刷,51.导电爪,6.保护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本技术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可视钓鱼系统绕线轮中的视频线连接器,该视频线连接器包括有空心圆柱体结构的定子和转动匹配设于该定子内的圆柱体结构的转子1,定子与转子1之间转动电连接,且转子1右侧的首端部处于定子右侧的尾端部内,转子1左侧的尾端部处于定子左侧的首端部内。具体的,参照图1、图3及图4所示,转子1主体为绝缘材质,优选的可采用酚醛塑料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视钓鱼系统绕线轮中的视频线连接器,包括有定子和转动设于所述定子内的转子(1),所述定子与转子(1)之间转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1)上设有两组导电环组,每组所述导电环组皆包括有至少三个互不接触的导电环(11),每个所述的导电环(11)皆电连接有一导线A(12),所述的导线A(12)从转子(1)的尾端经所述定子的首端向外伸出,分属于两组导电环组的导线A(12)间分别两两并联连接;所述的定子上对应设有两组分别与所述的导电环组配合使用的导电刷组,每组所述导电刷组皆包括有个数及位置与每组导电环(11)相同的导电刷(5),所述的导电刷(5)分别对应活动夹持在所述导电环(11)的外周上;每个所述的导电刷(5)皆电连接有一导线B(42),所述的导线B(42)从所述定子的尾端向外伸出,分属于两组导电刷组的导线B(42)间分别两两并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钓鱼系统绕线轮中的视频线连接器,包括有定子和转动设于所述定子内的转子(1),所述定子与转子(1)之间转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1)上设有两组导电环组,每组所述导电环组皆包括有至少三个互不接触的导电环(11),每个所述的导电环(11)皆电连接有一导线A(12),所述的导线A(12)从转子(1)的尾端经所述定子的首端向外伸出,分属于两组导电环组的导线A(12)间分别两两并联连接;所述的定子上对应设有两组分别与所述的导电环组配合使用的导电刷组,每组所述导电刷组皆包括有个数及位置与每组导电环(11)相同的导电刷(5),所述的导电刷(5)分别对应活动夹持在所述导电环(11)的外周上;每个所述的导电刷(5)皆电连接有一导线B(42),所述的导线B(42)从所述定子的尾端向外伸出,分属于两组导电刷组的导线B(42)间分别两两并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钓鱼系统绕线轮中的视频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1)的首尾两端部分别套设有第一轴承(13)和第二轴承(14),所述定子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二轴承(14)的第二容腔和用于容置所述第一轴承(13)的第一容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仁义
申请(专利权)人:视丰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