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件、安装仓及共享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07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尼件、安装仓及共享车辆,其中,阻尼件具有阻尼部。所述阻尼部与安装仓的仓体本体连接,所述阻尼部具有阻尼面,所述阻尼面相对所述仓体本体的内壁面向内突出设置;当所述阻尼部处于阻尼状态时,所述阻尼面与安装在所述安装仓内的待安装件相互抵接,且所述阻尼面与所述待安装件之间产生摩擦。阻尼部通过阻尼面相对仓体内壁面凸出设置,即可实现阻尼面与安装仓内的待安装件相互抵接,待安装件为电池时,安装仓可以为电池仓,电池在向电池仓内安装时,即可实现与电池的外壁面发生摩擦,实现安装过程中阻尼件对电池产生阻尼作用,电池在阻尼作用的影响下缓慢落下,起到对待安装件也即对电池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尼件、安装仓及共享车辆
本技术涉及安装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阻尼件、安装仓及共享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全国各个大、中型城市兴起的共享车辆车几乎随处可见,给用户带来了极大便利。现有使用的的共享电动车辆电量不足时,需要使用者或是运维人员及时更换电池,进而保证使用者或是用户长时间骑行。一般情况下,通过电池放置在电池仓内或是通过电池从电池仓内取出,即可实现电池的安装或移除。但是,在对电池从电池仓内频繁取放和更换后,由于电池重量较重,电池在向在电池仓内放置时,若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电池容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在电池仓内,造成电池仓与电池底部发生强烈碰撞,导致电池或是电池仓的底座部分发生损坏,致使共享车辆无法进行骑行。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共享电动车辆,由于电池重量较重,电池在向在电池仓内放置时,若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电池容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在电池仓内,造成电池仓与电池底部发生强烈碰撞,导致电池或是电池仓的底座部分发生损坏,致使共享车辆无法进行骑行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阻尼件,包括阻尼部,所述阻尼部与安装仓的仓体本体连接,所述阻尼部具有阻尼面,所述阻尼面相对所述仓体本体的内壁面向内突出设置;当所述阻尼部处于阻尼状态时,所述阻尼面与安装在所述安装仓内的待安装件相互抵接,且所述阻尼面与所述待安装件之间产生摩擦。可选地,上述的阻尼件,所述阻尼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连接所述阻尼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侧与所述仓体本体连接。可选地,上述的阻尼件,所述阻尼部还包括至少一个过渡面,所述过渡面的一侧与阻尼面连接,所述过渡面的另一侧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过渡面用以引导所述待安装件向所述阻尼面的滑动。可选地,上述的阻尼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阻尼部之间,且所述支撑部环绕在所述阻尼部外周。可选地,上述的阻尼件,在所述阻尼状态下,所述阻尼部具有沿垂直于所述阻尼面的方向朝向所述待安装件一侧运动的弹性复位力;所述阻尼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具有至少一个让位孔,所述让位孔沿所述待安装件的安装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让位孔以在所述阻尼状态后形成所述阻尼部脱离与所述待安装件抵接时的回弹空间。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安装仓,包括仓体本体;以及上述的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与所述仓体本体连接。可选地,上述的安装仓,所述仓体本体包括限位部,所述阻尼件(1)包括连接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连接部通过至少两组抵接面相互连接,至少两组所述抵接面相交设置。可选地,上述的安装仓,所述限位部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限位部;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所述限位部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限位部,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可选地,上述的安装仓,所述连接部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限位部还包括限位孔;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在所述限位孔内。一种共享车辆,包括上述的安装仓。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阻尼件,阻尼部通过阻尼面相对仓体内壁面凸出设置,即可实现阻尼面与安装仓内的待安装件相互抵接,待安装件为电池时,安装仓可以为电池仓,电池在向电池仓内安装时,即可实现与电池的外壁面发生摩擦,实现安装过程中阻尼件对电池产生阻尼作用,电池在阻尼作用的影响下缓慢落下,起到对待安装件也即对电池的保护作用。此外,在共享车辆在骑行状态下电池在电池仓内被阻尼件限位在电池仓内,避免电池晃动产生异响或电池与电池仓松动发生断电现象。2.本技术提供的阻尼件,阻尼部通过过渡面实现阻尼面与连接部的连接,过渡面的设置,从而在待安装件安装过程起到顺滑导向和过渡的作用,保证待安装件安装和取出的可靠性,避免待安装件在安装和取出过程中发生卡顿。3.本技术提供的阻尼件,通过支撑部的设置,实现对阻尼部的支撑,同时,通过让位孔的留存,提供了阻尼部脱离阻尼状态后发生回弹时的回弹空间,进一步提高了阻尼件的韧性,保证阻尼件可多次使用,提高阻尼件的寿命。4.本技术提供的阻尼件,通过连接部实现与安装仓的安装,保证阻尼件与仓体本体之间的可靠连接。5.本技术提供的安装仓,通过限位部与阻尼件的连接部限位安装,从而保证阻尼件与仓体本体限位固定,从而安装阻尼件后,阻尼件两个连接部与仓体本体的限位部通过面面接触紧配贴合,从而实现在阻尼件受力时,为阻尼件提供上下两个方向的档位,避免阻尼件产生晃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安装仓与待安装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仓体本体与阻尼件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图2中沿竖直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阻尼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阻尼件;111-第一连接部;1111-第一抵接面;112第二连接部;1121-第三抵接面;113-第三连接部;12-阻尼部;121-阻尼面;122-第一过渡面;123-第二过渡面;13-支撑部;14-让位孔;2-仓体本体;21-第一限位部;211-第二抵接面;22-第二限位部;221-第四抵接面;23-限位孔;3-待安装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为了阐释的目的而描述了本技术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可通过附图中没有具体示出的其他方式来实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阻尼部(12),所述阻尼部(12)与安装仓的仓体本体(2)连接,所述阻尼部(12)具有阻尼面(121),所述阻尼面(121)相对所述仓体本体(2)的内壁面向内突出设置;/n当所述阻尼部处于阻尼状态时,所述阻尼面(121)与安装在所述安装仓内的待安装件(3)相互抵接,且所述阻尼面(121)与所述待安装件(3)之间产生摩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阻尼部(12),所述阻尼部(12)与安装仓的仓体本体(2)连接,所述阻尼部(12)具有阻尼面(121),所述阻尼面(121)相对所述仓体本体(2)的内壁面向内突出设置;
当所述阻尼部处于阻尼状态时,所述阻尼面(121)与安装在所述安装仓内的待安装件(3)相互抵接,且所述阻尼面(121)与所述待安装件(3)之间产生摩擦。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阻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连接所述阻尼部(12),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侧与所述仓体本体(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阻尼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部(12)还包括至少一个过渡面,所述过渡面的一侧与阻尼面(121)连接,所述过渡面的另一侧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过渡面用以引导所述待安装件(3)向所述阻尼面(121)的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阻尼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部(13),所述支撑部(13)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阻尼部(12)之间,且所述支撑部(13)环绕在所述阻尼部(12)外周。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阻尼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阻尼状态下,所述阻尼部(12)具有沿垂直于所述阻尼面(121)的方向朝向所述待安装件(3)一侧的弹性复位力;
所述阻尼部(12)与所述支撑部(13)之间具有至少一个让位孔(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孙兆文许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