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撞电感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00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防撞电感线圈,包括安装座和防护罩,所述安装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防护罩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安装座的内表面且位于放置槽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防护罩向下移动带动卡块向下移动,直至卡块的底部卡接于第一卡座的内腔中,同时第一卡座因受力的影响带动滑板向下滑动,弹簧因力的影响发生形变向内侧挤压,完成对防护罩的初步固定,然后向外侧移动把手,把手通过连接杆带动限位杆向外侧移动,直至限位杆的外侧卡接于第二卡座的内腔中,进一步对防护罩进行固定,通过防护罩对电感线圈本体进行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防撞电感线圈
本技术涉及电感线圈
,具体为可防撞电感线圈。
技术介绍
电感线圈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工作的器件,当有电流流过一根导线时,就会在这根导线的周围产生一定的电磁场,而这个电磁场的导线本身又会对处在这个电磁场范围内的导线发生感应作用,对产生电磁场的导线本身发生的作用,叫做“自感”,但现有的电感线圈在使用时不具备防撞的功能,受到撞击时极易造成部件损坏,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可防撞电感线圈,具备防撞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感线圈在使用时不具备防撞的功能,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防撞电感线圈,包括安装座、防护罩和第二导向槽,所述安装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防护罩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安装座的内表面且位于放置槽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座,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底部卡接于第一卡座的内腔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防撞电感线圈,包括安装座(1)、防护罩(2)和第二导向槽(8),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10),所述防护罩(2)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9),所述安装座(1)的内表面且位于放置槽(10)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6),所述第二滑槽(16)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板(18),所述滑板(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座(6),所述第二导向槽(8)的底部卡接于第一卡座(6)的内腔中,所述滑板(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弹簧(17)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放置槽(10)内壁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防撞电感线圈,包括安装座(1)、防护罩(2)和第二导向槽(8),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10),所述防护罩(2)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9),所述安装座(1)的内表面且位于放置槽(10)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6),所述第二滑槽(16)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板(18),所述滑板(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座(6),所述第二导向槽(8)的底部卡接于第一卡座(6)的内腔中,所述滑板(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弹簧(17)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放置槽(10)内壁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撞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感线圈本体(3),且电感线圈本体(3)位于防护罩(2)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撞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内表面且位于放置槽(10)的内侧开设有第三导向槽(1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丹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华盛润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