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立组合式非耦合电感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电感器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直立组合式非耦合电感及其对应的制造方法,属于电感加工
技术介绍
电感是电子设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元器件,同时也是电路中的重要组件之一,被广泛地使用于各类电路中,可以达到滤波、储能、匹配、谐振之功用。伴随着近年来计算机通信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硬件设备的更新迭代日益频繁,人们传统认知中的一些大型设备,如伺服器、云端服务器等也开始朝着集成化、小型化的趋势发展。考虑到这类设备运行时的稳定性,在设计阶段,对于其外部尺寸、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要求较为严格,不仅需要考虑对硬件设备内部空间的充分利用,而且还需要保证使用状态下硬件设备内部各元件能够高效运行。对于目前云端服务器中使用较多的立式电感器件为例,现有技术中对此类电感的应用大多都以点的形式、独立设置,这无疑对于硬件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率过高,制约了其内部电路的整体布局、影响了电路的精简化设计。其次,目前困扰业内技术人员的另一主要问题是设备内部的电感散热。由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立组合式非耦合电感,其特征在于:由主体部分与外壳部分组合而成;所述主体部分包括至少两个独立功率电感单元(1),所述独立功率电感单元(1)之间平行设置且多个所述独立功率电感单元(1)内电感导体(12)的引脚均贴合设置于同一端面内;所述外壳部分为一个金属罩壳(2),所述金属罩壳(2)罩设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周且分别与每个所述独立功率电感单元(1)的外周侧相触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立组合式非耦合电感,其特征在于:由主体部分与外壳部分组合而成;所述主体部分包括至少两个独立功率电感单元(1),所述独立功率电感单元(1)之间平行设置且多个所述独立功率电感单元(1)内电感导体(12)的引脚均贴合设置于同一端面内;所述外壳部分为一个金属罩壳(2),所述金属罩壳(2)罩设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周且分别与每个所述独立功率电感单元(1)的外周侧相触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立组合式非耦合电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分中,所述独立功率电感单元(1)间的结构相同;每个所述独立功率电感单元(1)均包括一块电感磁体(11)以及一个埋设于所述电感磁体(11)内部的电感导体(12),所述电感导体(12)的两端为引脚、分别伸出所述电感磁体(11)外侧并经弯折贴合于所述电感磁体(11)的下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立组合式非耦合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磁体(11)整体呈立方体结构,所述电感磁体(11)的下端外周侧开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电感导体(12)引脚的台阶面、所述电感磁体(11)的上端边沿转折处设置有平滑过渡的倒角弧面;在所述电感磁体(11)与所述电感导体(12)二者的结合状态下,所述电感导体(12)的引脚经弯折贴合于所述台阶面且所述电感导体(12)引脚的下端面与所述电感磁体(11)的下端面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立组合式非耦合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导体(12)由导线塑性而成,所述导线的中段部分绕制形成由一个电感效用段、所述导线的两端部分作为所述电感导体(12)的引脚,所述电感导体(12)的每个引脚均经过两段弯折、分别贴合于所述电感磁体(11)的侧面下端位置及下端面两侧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立组合式非耦合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为圆形线材或扁平线材;当所述导线为圆形线材时,所述导线上电感效用段的电感等效圈数大于1,所述圆形线材的两端经打扁、镀锡、弯折形成所述电感导体(12)的引脚;当所述导线为扁平线材时,所述导线上电感效用段的电感等效圈数不小于3/4,所述扁平线材的两端直接弯折形成所述电感导体(12)的引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立组合式非耦合电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独立功率电感单元(1)间粘接固定、共同形成所述主体部分,多个所述独立功率电感单元(1)内电感导体(12)间平行设置;在形成有所述主体部分的状态下,多个所述独立功率电感单元(1)间的耦合系数不大于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直立组合式非耦合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罩壳(2)为有一面开口的金属腔体结构,所述金属罩壳(2)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金火,林伙利,
申请(专利权)人:三积瑞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