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90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触控面板,包括支板、支撑机构、面板机构、安装框、面板主体、传动机构、安置筒、第二旋钮、连杆、第三齿轮、调节机构、第四齿轮、第二螺杆、滑块、弯杆、滑槽和卡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手动握住第二旋钮并进行按压,当第三齿轮同第四齿轮啮合时,即可对第二旋钮转动,第二旋钮转动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第二螺杆转动,第二螺杆转动令滑块不断的上下移动,滑块移动带动弯杆移动,带动安装框不断的偏转,进而令面板主体同时偏转,当面板主体到达合适的偏转角度时,松开第二旋钮,从而方便在一定范围内对面板主体进行任意角度的调节,使得得以避免使用者的脖颈长期处于压迫状态,令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触控面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面板,具体为一种新型触控面板,属于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即触控屏,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触摸屏作为一种最新的电脑输入设备,它是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它赋予了多媒体以崭新的面貌,是极富吸引力的全新多媒体交互设备。主要应用于公共信息的查询、工业控制、军事指挥、电子游戏、多媒体教学等。在一些公共的阅读平台上,就经常应用到一些大型的触控面板,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这些触控面板大多都是固定的,从而当部分使用者需要长时间的阅览时,就会导致这些使用者的脖颈长时间处于弯曲压迫状态,使得使用者感觉到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触控面板,能够在实际使用时方便在一定范围内对触控面板进行任意角度的调节,从而避免使用者的脖颈长期处于压迫状态,使得使用更加方便。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触控面板,包括支板,所述支板的底部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板的顶部设有面板机构,所述面板机构包括安装框和面板主体,所述支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所述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部安装有所述面板主体,所述支板中部的一侧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安置筒、第二旋钮、连杆和第三齿轮,所述支板中部的一侧固定有所述安置筒,所述安置筒背离所述支板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旋钮,所述第二旋钮的一端连接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贯通所述安置筒延伸至所述支板的内腔且连接有所述第三齿轮,所述支板的内部和所述安装框的底部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四齿轮、第二螺杆、滑块、弯杆、滑槽和卡轴,所述支板内部位于所述第三齿轮的一侧设有所述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的中部固定有所述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转动于所述支板的内部,且所述第二螺杆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所述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弯杆,所述弯杆的顶部卡合于所述安装框的底端内部,且所述安装框的底端内部设有一道所述滑槽,所述弯杆的顶端内部转动有一根所述卡轴,且所述卡轴卡合于所述滑槽。优选的,为了方便对所述支板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座和支脚,所述支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四周分别固定有一个所述支脚。优选的,为了方便对所述第二齿轮进行传动,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旋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支脚一侧的中部设有所述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板内部且连接有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啮合有所述第二齿轮。优选的,为了方便对所述滚轮进行调节,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螺杆、升降块和滚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部固定有所述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底端侧壁螺纹连接于所述升降块的内部,所述升降块卡合于所述支板的内部,所述升降块的底部固定有所述滚轮,所述滚轮卡合于所述支板和所述底座的内部。优选的,为了方便对所述安装框进行合理的安置,所述面板机构还包括卡块和转块,所述支板的顶端内部卡合有所述卡块,所述卡块的内部转动有所述转块,所述转块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安装框的底部。优选的,为了方便对所述连杆起到复位的作用,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弹簧,所述连杆位于所述安置筒内部的侧壁上缠绕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杆的侧壁,且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触于所述安置筒的内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需要长时间阅览面板主体时,使用者可先手动握住第二旋钮并进行按压,则第二旋钮移动带动连杆移动,连杆移动带动第三齿轮移动,当第三齿轮同第四齿轮啮合时,使用者即可对第二旋钮转动,第二旋钮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第二螺杆转动,第二螺杆转动令滑块产生的趋势,但由于滑块被限位,则滑块只能不断的上下移动,滑块移动带动弯杆移动,随着弯杆不断的移动,就会通过卡轴带动安装框不断的偏转,卡轴同时沿着滑槽滑动,进而也带动面板主体同时偏转,当面板主体到达合适的偏转角度时,松开第二旋钮即可,从而实际使用时方便在一定范围内对面板主体进行任意角度的调节,使得得以避免使用者的脖颈长期处于压迫状态,令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支板、传动机构与调节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支板、面板机构与调节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支板与支撑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支板,2、支撑机构,21、底座,22、支脚,23、第一旋钮,24、第一齿轮,25、第二齿轮,26、第一螺杆,27、升降块,28、滚轮,3、面板机构,31、安装框,32、面板主体,33、卡块,34、转块,4、传动机构,41、安置筒,42、第二旋钮,43、连杆,44、弹簧,45、第三齿轮,5、调节机构,51、第四齿轮,52、第二螺杆,53、滑块,54、弯杆,55、滑槽,56、卡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新型触控面板,包括支板1,所述支板1的底部设有支撑机构2,所述支板1的顶部设有面板机构3,所述面板机构3包括安装框31和面板主体32,所述支板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所述安装框31,所述安装框31的内部安装有所述面板主体32,所述支板1中部的一侧设有传动机构4,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安置筒41、第二旋钮42、连杆43和第三齿轮45,所述支板1中部的一侧固定有所述安置筒41,所述安置筒41背离所述支板1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旋钮42,所述第二旋钮42的一端连接有所述连杆43,所述连杆43的另一端贯通所述安置筒41延伸至所述支板1的内腔且连接有所述第三齿轮45,所述支板1的内部和所述安装框31的底部设有调节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第四齿轮51、第二螺杆52、滑块53、弯杆54、滑槽55和卡轴56,所述支板1内部位于所述第三齿轮45的一侧设有所述第四齿轮51,所述第四齿轮51的中部固定有所述第二螺杆52,所述第二螺杆52转动于所述支板1的内部,且所述第二螺杆52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所述滑块53,所述滑块53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弯杆54,所述弯杆54的顶部卡合于所述安装框31的底端内部,且所述安装框31的底端内部设有一道所述滑槽55,所述弯杆54的顶端内部转动有一根所述卡轴56,且所述卡轴56卡合于所述滑槽5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底座21和支脚22,所述支板1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座21,所述底座21的底部四周分别固定有一个所述支脚22。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触控面板,包括支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1)的底部设有支撑机构(2),所述支板(1)的顶部设有面板机构(3),所述面板机构(3)包括安装框(31)和面板主体(32),所述支板(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所述安装框(31),所述安装框(31)的内部安装有所述面板主体(32),所述支板(1)中部的一侧设有传动机构(4),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安置筒(41)、第二旋钮(42)、连杆(43)和第三齿轮(45),所述支板(1)中部的一侧固定有所述安置筒(41),所述安置筒(41)背离所述支板(1)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旋钮(42),所述第二旋钮(42)的一端连接有所述连杆(43),所述连杆(43)的另一端贯通所述安置筒(41)延伸至所述支板(1)的内腔且连接有所述第三齿轮(45),所述支板(1)的内部和所述安装框(31)的底部设有调节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第四齿轮(51)、第二螺杆(52)、滑块(53)、弯杆(54)、滑槽(55)和卡轴(56),所述支板(1)内部位于所述第三齿轮(45)的一侧设有所述第四齿轮(51),所述第四齿轮(51)的中部固定有所述第二螺杆(52),所述第二螺杆(52)转动于所述支板(1)的内部,且所述第二螺杆(52)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所述滑块(53),所述滑块(53)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弯杆(54),所述弯杆(54)的顶部卡合于所述安装框(31)的底端内部,且所述安装框(31)的底端内部设有一道所述滑槽(55),所述弯杆(54)的顶端内部转动有一根所述卡轴(56),且所述卡轴(56)卡合于所述滑槽(5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触控面板,包括支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1)的底部设有支撑机构(2),所述支板(1)的顶部设有面板机构(3),所述面板机构(3)包括安装框(31)和面板主体(32),所述支板(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所述安装框(31),所述安装框(31)的内部安装有所述面板主体(32),所述支板(1)中部的一侧设有传动机构(4),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安置筒(41)、第二旋钮(42)、连杆(43)和第三齿轮(45),所述支板(1)中部的一侧固定有所述安置筒(41),所述安置筒(41)背离所述支板(1)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旋钮(42),所述第二旋钮(42)的一端连接有所述连杆(43),所述连杆(43)的另一端贯通所述安置筒(41)延伸至所述支板(1)的内腔且连接有所述第三齿轮(45),所述支板(1)的内部和所述安装框(31)的底部设有调节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第四齿轮(51)、第二螺杆(52)、滑块(53)、弯杆(54)、滑槽(55)和卡轴(56),所述支板(1)内部位于所述第三齿轮(45)的一侧设有所述第四齿轮(51),所述第四齿轮(51)的中部固定有所述第二螺杆(52),所述第二螺杆(52)转动于所述支板(1)的内部,且所述第二螺杆(52)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所述滑块(53),所述滑块(53)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弯杆(54),所述弯杆(54)的顶部卡合于所述安装框(31)的底端内部,且所述安装框(31)的底端内部设有一道所述滑槽(55),所述弯杆(54)的顶端内部转动有一根所述卡轴(56),且所述卡轴(56)卡合于所述滑槽(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底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榕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深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