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敬坤专利>正文

一种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87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8:04
本专利涉及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显影单元、感光单元;显影单元上包括有显影元件,感光单元上包括有感光元件,所述处理盒还包括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可以使显影元件与感光元件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盒本专利申请为专利申请日为2019年7月11日,申请号为CN201921090008.6,名称为一种处理盒的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处理盒。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上设置有感光驱动元件和显影驱动元件,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接收驱动力,以驱动处理盒上的感光元件和显影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控制感光元件驱动头和显影元件驱动头之间的距离的结构。其具体结构在于: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显影单元、感光单元;显影单元上包括有显影元件,感光单元上包括有感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元件,当所述控制元件处于靠近或远离显影单元时,所述显影元件远离或者靠近感光元件。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控制元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元件远离显影单元,此时感光元件和显影元件接触;当控制元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此时控制元件比控制元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更靠近显影单元,此时显影元件与感光元件不接触。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控制元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元件远离显影单元,此时显影元件靠近感光元件;当控制元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此时控制元件比控制元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更靠近显影单元,此时显影元件远离感光元件。所述控制元件设置在显影单元上,并伸出显影单元外,以接收外力。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处理盒的显影单元内设置的第一齿轮元件、第二齿轮元件和第三齿轮元件;且第一齿轮元件、第二齿轮元件和第三齿轮元件上均设置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元件上设置有摆杆,且摆杆可以控制第一齿轮元件的转动;所述摆杆为控制元件;第二齿轮元件上的齿轮与第一齿轮元件上的齿轮啮合并传递动力;第三齿轮元件上的齿轮与第二齿轮元件上的齿轮啮合并传递动力;第三齿轮元件上设置有凸轮部分,凸轮部分可随第三齿轮元件一起转动;摆杆的转动控制凸轮部分与感光单元抵接或者不抵接,从而控制显影元件与感光元件的远离或靠近。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推杆和顶杆;所述推杆为控制元件;推杆上设置有转轴,顶杆上设置有转轴,推杆和顶杆通过铰接连接;推杆和顶杆均设置在显影单元上;顶杆的一端与推杆连接,另一端向感光单元的方向伸出;推杆伸出显影单元外;所述推杆绕其转轴的转动控制顶杆的转动,从而使顶杆与感光单元不抵接或者挤压,从而使显影元件靠近或者远离感光元件。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压杆、第二齿轮元件和第三齿轮元件;所述第一压杆上设置有齿条部分,齿条部分与第二齿轮元件啮合,第二齿轮元件与第三齿轮元件啮合;第三齿轮元件上设置有凸轮部分;第一压杆伸出显影单元外,其上还设置有斜面;所述第一压杆为控制元件;所述第一压杆接收外力使第一压杆靠近或者远离显影单元,使得凸轮部分与感光单元啮合或者不啮合,从而控制显影元件远离或者靠近感光元件。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压杆、第二顶杆;所述第一压杆为控制元件;第一压杆在显影单元上可移动,第一压杆上设置有斜面;第二顶杆绕设置于显影单元上的转轴转动;第一压杆接收外力使第一压杆靠近或者远离显影单元,使得第二顶杆与感光单元抵接或者不抵接,从而控制显影元件远离或者靠近感光元件。附图说明图1、2分别为本专利实施例一中处理盒的显影元件和感光元件处于接触盒分离时的示意图;图3、4分别为本专利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7分别为本专利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8-11分别为本专利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12-14分别为本专利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图17-27分别为本专利实施例八的结构和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采用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处理盒上设置有显影单元41和感光单元31,所述显影单元41上设置有显影元件42,所述感光单元31上设置有感光元件32。显影单元41可靠近或者远离感光单元31,从而使显影元件42与感光元件32接触或者不接触(即分离);如图1所示,显影单元41通过绕转轴46b的转动,从而实现显影元件42与感光元件32接触或者不接触(即分离)。显影单元41与感光单元31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元件95,所述弹性元件95为显影单元41和感光单元31提供弹性力,从而使显影单元41绕转轴46b转动,并使显影元件42靠近感光元件32并与之接触。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即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上设置有动力施加元件61;所述动力施加元件61可绕其自身的转轴61a转动。处理盒上还设置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推杆10、转杆20和顶杆30;所述推杆10与转杆20通过铰接10a连接;所述转杆20可绕转轴20a转动;所述顶杆30的一端与转杆20通过铰接20b连接;所述顶杆30可绕转轴30a转动,所述顶杆30的另一端与显影单元41抵接,所述显影单元41上与顶杆30抵接的位置相对于推杆10位于转轴46b的另一侧,所述显影单元41上与顶杆30抵接的位置越远离转轴46b则分离显影单元41所需的力就越小。所述控制单元(推杆10、转杆20和顶杆30)均设置在感光单元31上。如图1所示,当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动力施加元件61未与推杆10接触并为推杆10施加力时,弹性元件95使显影单元41绕转轴61a转动从而使显影单元41与感光单元31靠近,从而是显影元件42与感光元件32接触。如图2所示,当动力时间元件61转动后与推杆10抵接并为推杆10提供推力时,推杆10沿图示A方向移动,从而带动转杆20绕转轴20a沿图示B方向转动,然后顶杆30在转杆20的作用下绕转轴30a沿图示C方向转动,最终使顶杆30推动显影单元41绕转轴61a转动;显影单元41的转动使显影元件42向远离感光元件32的方向移动,最终使显影元件42与感光元件32不接触(分离),并形成距离L。通过在感光单元31上设置控制单元,可以使位于感光元件32上方的动力施加元件61的动力转化为显影单元41的转动力,从而是显影元件42与感光元件32分离。当动力施加元件61绕其转轴61a转动后(即由图2所示位置转动到图1所示位置),不再与推杆10抵接和提供推力时,显影单元41在弹性元件95的作用下绕转轴46b转动并回复到图1所示状态,顶杆30被显影单元41推动后绕转轴30a转动(沿图2中箭头C所示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同时带动转杆20绕转轴20a转动(沿图2中箭头B所示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最后使推杆10沿图2所示箭头A的反方向移动,最终显影单元41和控制单元均回复到图1所示状态。实施例二:控制单元除了采用实施例一所示方案外,还可以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因此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特征和工作方式不再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显影单元、感光单元;显影单元上包括有显影元件,感光单元上包括有感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上还设置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包括突起和受力元件,受力元件上设置有斜面或底面、转轴和受力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18 CN 2018215290922;20180919 CN 2018215353241.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显影单元、感光单元;显影单元上包括有显影元件,感光单元上包括有感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上还设置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包括突起和受力元件,受力元件上设置有斜面或底面、转轴和受力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单元可远离所述感光单元,所述突起和受力元件设置在显影单元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上还设置有阻挡元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上还设置有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敬坤李坤
申请(专利权)人:卢敬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