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缆渗水移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968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缆渗水移动检测装置,包括与待测光缆一端相连的注水装置和位于待测光缆另一端下方的检测盒;所述注水装置与待测光缆的一端通过出水管连接,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用来选择光缆是否进入检测状态;所述检测盒底部放置有水滴检测电路板,待测光缆的另一端放置于检测盒上,当有水滴从光缆内部渗出,就会滴落在检测盒内,水滴检测电路板检测到光缆漏水;所述检测盒与待测光缆的接触点高度高于阀门的高度,可以有效避免阀门接口不严或操作失误带来的溢出水流向检测盒,降低检测误差的发生概率,同时由于水柱管内的液面高度远大于检测盒与待测光缆的接触面的高度,不会对待测光缆内部的渗水检测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缆渗水移动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渗水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光缆渗水移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光缆的出厂质量检测当中,在渗水检测环节,厂家通常的做法是在车间某个角落安装一个大型渗水检查装置,占地面积较大,由质检员、操作人员将光缆插在渗水检查装置上进行渗水检查。检测光缆渗水装置集中在车间的角落,距离光缆生产线较远,往往由检测人员收集一定数量后再进行批量检测,假使出现渗水情况再通知生产人员,这样检测就有一定的滞后性,此时可能就有好几盘具有渗水风险的光缆已下机。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如二次抽查等情况下,需要对少量光缆进行临时的渗水检测,由于渗水检查装置距离生产线较远,临时多次送检会导致检测结果的滞后性。且渗水装置的检查口众多(一般在100个以上),临时送检的光缆与批量检查的光缆混在一起进行检查,出现渗水时查找具体哪一根渗水需花费一定时间,不能很好的指导生产。并且,在现有的小型光缆渗水检查装置中,需要人为向水压管道中注水,操作不便,且无法避免因装置接口不严或因操作不当导致光缆外表面有水溢出,导致检测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光缆渗水检查装置在光缆外表面有水溢出时带来的检测误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缆渗水移动检测装置。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光缆渗水移动检测装置,包括与待测光缆一端相连的注水装置和位于待测光缆另一端下方的检测盒;所述注水装置与待测光缆的一端通过出水管连接,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用来选择光缆是否进入检测状态;所述检测盒底部放置有水滴检测电路板,待测光缆的另一端放置于检测盒上,当有水滴从光缆内部渗出,就会滴落在检测盒内,水滴检测电路板检测到光缆漏水;所述检测盒与待测光缆的接触点高度高于阀门的高度,可以有效避免阀门接口不严或操作失误带来的溢出水流向检测盒,降低检测误差的发生概率,同时由于水柱管内的液面高度远大于检测盒与待测光缆的接触面的高度,不会对待测光缆内部的渗水检测产生影响。其中,所述注水装置包括水柱管和蓄水箱,水柱管的高度为1~1.5米,用于向待测待测光缆施加水压,水柱管设置于蓄水箱上方且与蓄水箱连通;蓄水箱侧面设置有N个出水管,N为大于等于4、小于等于10的整数。为了方便作业人员操作,所述蓄水箱侧面开有注水口,作业人员无需从水柱管手动向装置注水,通过注水口连接水源即可通过开关控制加水。所述蓄水箱的出水管下端设置有接水槽,对检测口等位置故障或操作过程产生的溢水进行收集。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有,所述水柱管高位侧接有溢水管,溢水管另一端通向接水槽,当水柱管内液面高于溢水管接头高度时,水从溢水管内流出。由于待测光缆需要一定的长度,光缆的硬度不足以使其在仅有两头支撑点的情况下保持直线状态,光缆可能会产生轻微的下凹,导致溢出的水从下凹处滴落而不从阀门口滴落,且每根光缆下凹的位置不确定,需要将接水槽的位置设置得很长。因此,在阀门和检测盒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待测光缆的支架,支架的高度和位置设置用于保持支架与阀门之间的待测光缆段为倾斜直线状态,保证溢出的水从阀门口滴落,接水槽只需设置于出水管下端位置即可。因为本装置是可移动式装置,所以节省接水槽的材料从而减轻装置的整体重量很有必要。所述接水槽和检测盒下方均接有排水管,两排水管相连汇聚后引出有排水口,将装置中溢出的水全部排走,以免对后续检测作业产生影响。所述光缆渗水移动检测装置还包括有声光报警器,声光报警器与水滴检测电路板电连接,当待测光缆出现渗水情况,即会触发声光报警器进行报警。为了对待测光缆的检测时间进行记录,所述光缆渗水移动检测装置还包括可暂停的时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的暂停触点与水滴检测电路板电连接,时间继电器还包括有复位触点按钮。当开启任意一个阀门,手动按下相应的开始按钮开启时间继电器记录时间,当水滴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待测光缆渗水时,时间继电器即会停止计时,重新检测时按下复位按钮即可重新开始计时。所述光缆渗水移动检测装置的底部安装有四个万向轮,方便光缆渗水检查装置在生产线上进行移动检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小型的待测光缆渗水移动检测装置,并在装置底部安装万向轮,方便移动,在二次抽查等情况下,满足对少量待测光缆进行临时的渗水检测需求。2.本技术通过在蓄水箱侧面开有注水口,作业人员无需从水柱管手动向装置注水,通过注水口连接水源即可通过开关控制加水,方便作业人员操作。3.本技术通过检测盒与待测光缆的接触面高于阀门的高度,可以有效避免阀门接口不严或操作失误带来的溢出水流向检测盒,降低检测误差的发生概率,同时由于水柱管内的液面高度远大于检测盒与待测光缆的接触面的高度,不会对待测光缆内部的渗水检测产生影响。4.本技术在出现渗水情况时,其具有暂停和复位功能的时间继电器可以记录渗水检测的时间。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可以得到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可以获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在不超出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按任何期望的方式将图中所示的不同实施例的单独特征加以组合。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架作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水柱管,2-溢水管,3-配电箱,4-阀门,5-待测光缆,6-光缆收纳架,7-基础架,8-万向轮,9-检测盒,10-接水槽,11-注水口,12-排水口,13-蓄水箱,14-支架,15-滴水区。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光缆渗水移动检测装置,包括与待测光缆5一端相连的注水装置和位于待测光缆5另一端下方的检测盒9;所述注水装置与待测光缆5的一端通过出水管连接,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4,用来选择光缆是否进入检测状态;所述检测盒9底部放置有水滴检测电路板,待测光缆5的另一端放置于检测盒9上,当有水滴从光缆内部渗出,就会滴落在检测盒9内,水滴检测电路板检测到光缆漏水;所述检测盒9与待测光缆5的接触点高度高于阀门4的高度,可以有效避免阀门4接口不严或操作失误带来的溢出水流向检测盒9,降低检测误差的发生概率,同时由于水柱管1内的液面高度远大于检测盒9与待测光缆5的接触面的高度,不会对待测光缆5内部的渗水检测产生影响。其中,所述注水装置包括水柱管1和蓄水箱13,水柱管1的高度为1.2米,用于向待测待测光缆5施加水压,水柱管1设置于蓄水箱13上方且与蓄水箱13连通;蓄水箱13侧面设置有4个出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缆渗水移动检测装置,包括与待测光缆(5)一端相连的注水装置和位于待测光缆(5)另一端下方的检测盒(9),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装置与待测光缆(5)的一端通过出水管连接,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4);所述检测盒(9)底部放置有水滴检测电路板,待测光缆(5)的另一端放置于检测盒(9)上;所述检测盒(9)与待测光缆(5)的接触点高度高于阀门(4)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缆渗水移动检测装置,包括与待测光缆(5)一端相连的注水装置和位于待测光缆(5)另一端下方的检测盒(9),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装置与待测光缆(5)的一端通过出水管连接,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4);所述检测盒(9)底部放置有水滴检测电路板,待测光缆(5)的另一端放置于检测盒(9)上;所述检测盒(9)与待测光缆(5)的接触点高度高于阀门(4)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缆渗水移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阀门(4)和检测盒(9)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待测光缆(5)的支架(14),支架(14)的高度和位置设置用于保持支架(14)与阀门(4)之间的待测光缆(5)段为倾斜直线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缆渗水移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装置包括水柱管(1)和蓄水箱(13),水柱管(1)的高度为1~1.5米,设置于蓄水箱(13)上方且与蓄水箱(13)连通;蓄水箱(13)侧面设置有N个出水管,N为大于等于4、小于等于10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缆渗水移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柱管(1)高位侧接有溢水管(2),当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海燕朱卫华任浩贺巍袁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天府江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