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流塔点滴填料及横流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59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横流塔点滴填料,用于横流塔,填料前后两端抵持在横流塔的内壁,且填料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填料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若干个填料模块,相邻两个填料模块之间相互抵持,所述填料模块包括若干个由上而下依次间隔排布的填料单元以及支撑固定于若干个填料单元两端的丝网格栅,且每个填料单元均包括若干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的填料片,相邻两个填料单元中的填料片交错布置,所述填料片为条形板,横截面呈向上弯曲的弧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用途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水滴通道流畅,生产工艺简单,散热效率高的横流塔点滴填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带有该横流塔点滴填料的横流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横流塔点滴填料及横流塔
本技术涉及一种横流塔,特别是涉及一种横流塔点滴填料及横流塔。
技术介绍
填料在冷却塔中起到增加散热量,延长冷却水停留时间,增加换热面积和换热量的作用。常用的填料分为薄膜式填料和点滴式填料,薄膜填料的原理是利用水在薄膜填料上形成一层很薄的水膜以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水膜与空气接触进行蒸发散热。点滴式填料是将喷头喷溅出来的水撞击成细小的水滴以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细小的水滴再与冷空气接触进行蒸发散热。横流塔一般采用点滴式填料,横流塔是横流式冷却塔的简称,横流塔是指在塔内,借助于通风机的强制通风或自然通风,使空气横向流入,而水滴则借助重力在填料中由上而下流动,两种流体的流动方向呈90°夹角,在填料中进行传质传热,填料的结构设计是影响冷却水在塔内的停留时间以及冷却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影响整个冷却塔换热效率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水滴通道流畅,生产工艺简单,散热效率高的横流塔点滴填料。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横流塔点滴填料,用于横流塔,填料前后两端抵持在横流塔的内壁,且填料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填料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若干个填料模块,相邻两个填料模块之间相互抵持,所述填料模块包括若干个由上而下依次间隔排布的填料单元以及支撑固定于若干个填料单元两端的丝网格栅,且每个填料单元均包括若干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的填料片,相邻两个填料单元中的填料片交错布置,所述填料片为条形板,填料片的横截面呈向上弯曲的弧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片的横截面结构包括光滑过渡连接的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位于靠近进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半径为第二弧形部半径的1/3-1/2。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片的宽度为30-38mm。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片为挤拉玻璃钢填料片。进一步地,所述丝网格栅上设有若干个呈线性阵列布置的格栅孔,所述填料片的端部固定于格栅孔内。一种横流塔,所述横流塔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横流塔点滴填料。进一步地,所述横流塔包括横流塔主体,横流塔还包括横流塔点滴填料,所述横流塔点滴填料抵持在横流塔主体的内壁上。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优化了填料片的结构设计以及各填料片之间的位置分布,增加了反射后水滴的比表面积以及在塔内的停留时间,即增加了水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增加了水滴与空气蒸发散热的时间;散热效率高,冷却快。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水滴通道流畅,生产工艺简单,重量轻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填料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中安装有填料的横流塔截面结构;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中填料片的横截面结构图;其中,1、填料模块;2、填料单元;3、丝网格栅;31、格栅孔;4、横流塔主体;5、填料片;51、第一弧形部;52、第二弧形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描述中,为了清楚地描述本技术的技术特征所使用的一些方位词,例如“前”、“后”、“上”、“下”、“顶部”、“底部”、“内”、“外”等均是按照本技术的附图方位而言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横流塔点滴填料,用于横流塔,横流塔点滴填料的前后两端抵持在横流塔主体4的内壁上,且横流塔主体4上位于填料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填料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若干个填料模块1,相邻两个填料模块1之间相互抵持,填料模块1包括若干个由上而下依次间隔排布的填料单元2以及支撑固定于若干个填料单元2两端的丝网格栅3,且每个填料单元2均包括若干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的填料片5,相邻两个填料单元2中的填料片5交错布置(如图3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丝网格栅3为不锈钢丝网,且丝网格栅3上设有若干个呈线性阵列布置的格栅孔31,格栅孔31为方形孔,孔的尺寸与填料片5的宽度相适配,填料片5的端部固定于格栅孔31内。填料单元2中相邻两个填料片5之间间隔一个格栅孔31,相邻两个填料单元2之间间隔两个格栅孔31。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填料片5为条形板,填料片5的横截面呈向上弯曲的弧形结构。填料片5为挤拉玻璃钢填料片,采用整体注塑成型,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性能和寿命优于传统填料材质。具体地,填料片5的横截面结构包括光滑过渡连接的第一弧形部51和第二弧形部52,第一弧形部51位于靠近进风口的一侧,第一弧形部51的半径为第二弧形部52半径的1/3-1/2;填料片5的宽度为30-38mm。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填料片5的宽度为32mm,高度为10mm,厚度为2.2mm,第一弧形部51的半径为12mm,第二弧形部52的半径为32mm,且第二弧形部52的宽度为21mm;采用这种结构设计的填料片5,结合上述上下间隔且交错设置的填料单元2,可以最大化地将落至填料片5表面的水滴分散成更加细碎均匀的小水滴。使用时,环境冷空气通过横流塔主体4的进风口整流后进入塔内,冷却水滴喷洒在交错布置的填料片5上,由于填料片5各个部位的弧度不同,水滴落至填料片5时遇到的阻力小,且会分散向不同的角度进行反射,而且有部分水滴会在各填料单元2的填料片5之间反复反射,不仅可以将水滴溅射得更细更均匀,而且还能延长水滴在横流塔主体4内的停留时间,增加散热量。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横流塔,该横流塔包括横流塔主体4,横流塔还包括上述的横流塔点滴填料,所述横流塔点滴填料抵持在横流塔主体4的内壁上。本技术的一种横流塔点滴填料,优化了填料片5的结构设计以及各填料片5之间的位置分布,增加了反射后水滴的比表面积以及在塔内的停留时间,即增加了水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增加了水滴与空气蒸发散热的时间;散热效率高,冷却快。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水滴通道流畅,生产工艺简单,重量轻巧,成本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横流塔点滴填料,用于横流塔,填料前后两端抵持在横流塔的内壁,且填料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若干个填料模块(1),相邻两个填料模块(1)之间相互抵持,所述填料模块(1)包括若干个由上而下依次间隔排布的填料单元(2)以及支撑固定于若干个填料单元(2)两端的丝网格栅(3),且每个填料单元(2)均包括若干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的填料片(5),相邻两个填料单元(2)中的填料片(5)交错布置,所述填料片(5)为条形板,填料片(5)的横截面呈向上弯曲的弧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流塔点滴填料,用于横流塔,填料前后两端抵持在横流塔的内壁,且填料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若干个填料模块(1),相邻两个填料模块(1)之间相互抵持,所述填料模块(1)包括若干个由上而下依次间隔排布的填料单元(2)以及支撑固定于若干个填料单元(2)两端的丝网格栅(3),且每个填料单元(2)均包括若干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的填料片(5),相邻两个填料单元(2)中的填料片(5)交错布置,所述填料片(5)为条形板,填料片(5)的横截面呈向上弯曲的弧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流塔点滴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片(5)的横截面结构包括光滑过渡连接的第一弧形部(51)和第二弧形部(52),所述第一弧形部(51)位于靠近进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弧形部(51)的半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朝定姬志春包冰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鸥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