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冷站用直膨式活塞并联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951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冷站用直膨式活塞并联制冷系统,包括:压缩部、散热部、储液部、回气结构和注液结构,所述压缩部为压缩机;所述散热部为风冷冷凝器,所述风冷冷凝器的冷凝进气口通过管路Ⅰ与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出气口相连;所述储液部为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储液器进液口通过管路Ⅱ与所述风冷冷凝器的冷凝出液口相连;所述回气结构为回气迅速接头,所述回气迅速接头通过管路Ⅲ与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进气口相连;所述注液结构为供液迅速接头,所述供液迅速接头通过管路Ⅳ与所述储液器的储液器出液口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利用将制冷剂的填充和回收并联设置,从而起到可以给冷藏车快速充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冷站用直膨式活塞并联制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充冷站用直膨式活塞并联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储存蔬果、肉类等食品的蓄冷型冷冻冷藏车厢使用量逐年增加。蓄冷型冷冻冷藏车厢,需要在车厢不运送食品时,在充冷站对其内部的蓄冷板进行快速、高效的充冷,以满足运送食品时的保冷要求。当前的充冷站制冷机组,一般采用载冷剂进行冷却。充冷站制冷机组上包含压缩冷凝系统和水路系统。水路系统的水泵驱动载冷剂循环,经过压缩冷凝系统的蒸发器进行一次换热,然后低温载冷剂进入车厢内部的蓄冷板进行二次换热,完成制冷。充冷站制冷机组上包含了压缩冷凝系统和水路系统,导致机组系统复杂、控制繁琐、不利于维护、设备投资大。同时,载冷剂通过二次换热实现制冷,换热效率低、换热温差小,导致充冷时间长。基于客观实际需求以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充冷站用直膨式活塞并联制冷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充冷站用直膨式活塞并联制冷系统。本技术主要利用将制冷剂的填充和回收并联设置,从而起到可以给冷藏车快速充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充冷站用直膨式活塞并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部、散热部、储液部、回气结构和注液结构,所述压缩部为压缩机;所述散热部为风冷冷凝器,所述风冷冷凝器的冷凝进气口通过管路Ⅰ与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出气口相连;所述储液部为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储液器进液口通过管路Ⅱ与所述风冷冷凝器的冷凝出液口相连;所述回气结构为回气迅速接头,所述回气迅速接头通过管路Ⅲ与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进气口相连;所述注液结构为供液迅速接头,所述供液迅速接头通过管路Ⅳ与所述储液器的储液器出液口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系统还设有回油装置,所述回油装置为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设置在所述管路Ⅰ上,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油口通过管路Ⅴ与所述压缩机上的电子油平衡注油口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回气结构的管端依次设有回气球阀、电子膨胀阀压力传感器和电子膨胀阀温度传感器;所述注液结构的管端依次设有供液球阀和电子膨胀阀;所述管路Ⅲ上设有气液分离器,所述管路Ⅲ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回气结构之间的管路处设有吸气过滤器;所述管路Ⅳ上设有供液干燥过滤器,所述管路Ⅳ在所述供液干燥过滤器和所述注液结构之间的管段处设有液路视液镜;所述管路Ⅴ上以靠近所述油分离器为起点依次设有油路过滤器、油路截止阀和油路视液镜;所述储液器上设有储液器安全阀。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Ⅰ和压缩机Ⅱ,所述压缩机Ⅰ和所述压缩机Ⅱ并联;所述回气结构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每两个所述回气结构相互并联;所述注液结构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每两个所述注液结构相互并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充冷站用直膨式活塞并联制冷系统通过设置多个回气接头和注液接头,可以快速的为多个制冷车注冷。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充冷站用直膨式活塞并联制冷系统通过将回气接头和注液接头并联设置,同时进行回气和注液操作,加快制冷车的注冷效率。基于上述理由本技术可在制冷系统技术等领域广泛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充冷站用直膨式活塞并联制冷系统的制冷循环系统图。图中:1、压缩机Ⅰ;2、压缩机Ⅱ;3、电子油平衡Ⅰ;4、电子油平衡Ⅱ;5、油分离器;6、风冷冷凝器;7、储液器;8、储液器安全阀;9、供液干燥过滤器;10、液路视液镜;11、电子膨胀阀Ⅰ;12、电子膨胀阀Ⅱ;13、电子膨胀阀Ⅲ;14、供液球阀Ⅰ;15、供液球阀Ⅱ;16、供液球阀Ⅲ;17、供液迅速接头Ⅰ;18、供液迅速接头Ⅱ;19、供液迅速接头Ⅲ;20、回气迅速接头Ⅰ;21、回气迅速接头Ⅱ;22、回气迅速接头Ⅲ;23、回气球阀Ⅰ;24、回气球阀Ⅱ;25、回气球阀Ⅲ;26、电子膨胀阀压力传感器Ⅰ;27、电子膨胀阀压力传感器Ⅱ;28、电子膨胀阀压力传感器Ⅲ;29、电子膨胀阀温度传感器Ⅰ;30、电子膨胀阀温度传感器Ⅱ;31、子膨胀阀温度传感器Ⅲ;32、吸气过滤器;33、气液分离器;34、油路过滤器;35、油路截止阀;36、油路视液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冷站用直膨式活塞并联制冷系统,包括:压缩部、散热部、储液部、回气结构和注液结构,所述压缩部为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Ⅰ1和压缩机Ⅱ2,所述压缩机Ⅰ1和所述压缩机Ⅱ2并联;所述散热部为风冷冷凝器6,所述风冷冷凝器6的冷凝进气口通过管路Ⅰ与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出气口相连;所述储液部为储液器7,所述储液器7的储液器7进液口通过管路Ⅱ与所述风冷冷凝器6的冷凝出液口相连;所述回气结构为回气迅速接头,所述回气迅速接头通过管路Ⅲ与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进气口相连;所述注液结构为供液迅速接头,所述供液迅速接头通过管路Ⅳ与所述储液器7的储液器7出液口相连,所述回气结构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每两个所述回气结构相互并联;所述注液结构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每两个所述注液结构相互并联,所述制冷系统还设有回油装置,所述回油装置为油分离器5,所述油分离器5设置在所述管路Ⅰ上,所述油分离器5的出油口通过管路Ⅴ与所述压缩机上的电子油平衡注油口相连接,所述回气结构的管端依次设有回气球阀、电子膨胀阀压力传感器和电子膨胀阀温度传感器;所述注液结构的管端依次设有供液球阀和电子膨胀阀;所述管路Ⅲ上设有气液分离器33,所述管路Ⅲ在所述气液分离器33和所述回气结构之间的管路处设有吸气过滤器32;所述管路Ⅳ上设有供液干燥过滤器9,所述管路Ⅳ在所述供液干燥过滤器9和所述注液结构之间的管段处设有液路视液镜10;所述管路Ⅴ上以靠近所述油分离器5为起点依次设有油路过滤器34、油路截止阀35和油路视液镜36;所述储液器7上设有储液器安全阀8。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冷站用直膨式活塞并联制冷系统,包括:压缩部、散热部、储液部、回气结构和注液结构,所述压缩部为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Ⅰ1和压缩机Ⅱ2,所述压缩机Ⅰ1和所述压缩机Ⅱ2并联;所述散热部为风冷冷凝器6,所述风冷冷凝器6的冷凝进气口通过管路Ⅰ与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出气口相连;所述储液部为储液器7,所述储液器7的储液器7进液口通过管路Ⅱ与所述风冷冷凝器6的冷凝出液口相连;所述回气结构为回气迅速接头,所述回气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冷站用直膨式活塞并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部、散热部、储液部、回气结构和注液结构,所述压缩部为压缩机;所述散热部为风冷冷凝器,所述风冷冷凝器的冷凝进气口通过管路Ⅰ与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出气口相连;所述储液部为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储液器进液口通过管路Ⅱ与所述风冷冷凝器的冷凝出液口相连;所述回气结构为回气迅速接头,所述回气迅速接头通过管路Ⅲ与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进气口相连;所述注液结构为供液迅速接头,所述供液迅速接头通过管路Ⅳ与所述储液器的储液器出液口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冷站用直膨式活塞并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部、散热部、储液部、回气结构和注液结构,所述压缩部为压缩机;所述散热部为风冷冷凝器,所述风冷冷凝器的冷凝进气口通过管路Ⅰ与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出气口相连;所述储液部为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储液器进液口通过管路Ⅱ与所述风冷冷凝器的冷凝出液口相连;所述回气结构为回气迅速接头,所述回气迅速接头通过管路Ⅲ与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进气口相连;所述注液结构为供液迅速接头,所述供液迅速接头通过管路Ⅳ与所述储液器的储液器出液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冷站用直膨式活塞并联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设有回油装置,所述回油装置为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设置在所述管路Ⅰ上,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油口通过管路Ⅴ与所述压缩机上的电子油平衡注油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作忠孔德莉潘长耀李学智吴正茂阎树冬初韶群舒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冷机系统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