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9475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侧换热器、室内第一换热器和无水加湿装置,室内第一换热器能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无水加湿装置包括室内第二换热器,室内第二换热器能对从室外引入的新风进行制冷以制取冷凝水,无水加湿装置还包括加湿部件,加湿部件能够将获取的冷凝水进行喷至室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不需对加湿部件进行补充水分等补水装置、实现了无水加湿的功能,并且通过制冷循环管路中的多个支路、多个控制阀等控制结构,能够有效地对室内实现精准的温湿度控制,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均能达到预期的温度或温度范围,控制更加精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为大部分家庭的选择。首先,使用空调会导致相对湿度降低,从而导致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量升高,进而人体缺水,感到干燥,干燥感在冬季使用空调制热过程中更加明显,因此需要相应的空气加湿器。其次,市面上的独立空气加湿器加湿范围很小,加湿效果差,现在有部分空调产品配置有加湿功能,但需要频繁手动加水,使用十分不方便而且容易滋生细菌,二次污染室内环境,虽然有厂家提出转轮加湿的方案,但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并提供额外的能耗,仅为了避免手动加水,得不偿失。最后,在使用空调时,由于没有新风的加入,导致空调中空气始终在室内循环,空气污浊,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室内舒适性差,然而新风负荷约占空调总负荷的30%~40%,也加大了能耗。因此,如何设计包含新风装置的加湿系统及空调器,能够使室外新风进入室内同时调节室内湿度适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带有加湿装置的新风空调系统存在温湿控制能力差等问题,因此本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带有加湿装置的新风空调系统存在温湿控制能力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其中:包括压缩机、室外侧换热器、室内第一换热器和无水加湿装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能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所述无水加湿装置包括室内第二换热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能对从室外引入的新风进行制冷以制取冷凝水,所述无水加湿装置还包括加湿部件,所述加湿部件能够将获取的冷凝水进行喷至室内。优选地,所述无水加湿装置还包括储水区,所述储水区位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下方。优选地,所述储水区中还设置有水过滤装置,和/或,所述加湿部件设置于与所述储水区连通的位置;和/或,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上和/或所述储水区上还设置有保温层;和/或,所述储水区还与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通过管路连通、以收集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机和室内第一进风口,所述室内机包括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所述室内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室内机上、以通过所述室内第一进风口从室内吸入空气。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风道和室内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位于所述室内机内部,所述室内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室内机上、以通过所述第一风道从所述室内第一进风口引入空气、并经过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换热而从所述室内第一出风口回到室内。优选地,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一风道通断装置,所述第一风道通断装置能够对所述第一风道进行开闭或者调节所述第一风道的开度大小,所述第一风道通断装置包括风叶电机和位于所述室内第一出风口处的导风板。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风道和室内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位于所述室内机内部,所述室内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室内机上,所述第二风道一端连通至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输出端、另一端经过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以通过所述第二风道从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输出端引入空气、并经过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换热而从所述室内第二出风口回到室内。优选地,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风道通断装置,所述第二风道通断装置能够对所述第二风道进行开闭或者调节所述第二风道的开度大小,所述第二风道通断装置包括风叶电机和位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处的湿度控制通风板。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三风道和室内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三风道位于所述室内机内部,所述室内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室内机上,所述第三风道一端连通至所述室内第二进风口、另一端经过回热装置换热后经由室外第一出风口排出室外;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五风道、室外第一进风口和室内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五风道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室外第一进风口、另一端经过回热装置换热后经由室内第三出风口排至室内;所述第三风道中的气流与所述第五风道中的气流能在所述回热装置中进行换热。优选地,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三风道通断装置,所述第三风道通断装置能够对所述第三风道进行开闭或者调节所述第三风道的开度大小,所述第三风道通断装置包括排风风机电机和位于所述回热装置处的第一回热装置通风板;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五风道通断装置,所述第五风道通断装置能够对所述第五风道进行开闭或者调节所述第五风道的开度大小,所述第五风道通断装置包括新风风机电机和位于所述回热装置处的第二回热装置通风板。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四风道,所述第四风道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三风道的位于所述室内第二进风口一侧,以从所述室内第二进风口吸入室内空气,另一端经过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并连回至所述第三风道,以通过所述第四风道从室内的所述室内第二进风口引入空气、并经过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换热而再回到所述第三风道中。优选地,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四风道通断装置,所述第四风道通断装置能够对所述第四风道进行开闭或者调节所述第四风道的开度大小,所述第四风道通断装置包括所述排风风机电机、位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处的湿度控制通风板、所述室内第二进风口和位于所述回热装置处的第一回热装置通风板。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四通阀和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管路包括主循环管路,所述四通阀、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侧换热器和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主循环管路上,所述四通阀的四个端分别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室外侧换热器和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所述室外侧换热器和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优选地,所述制冷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一支路,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上,且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主循环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主循环管路上、且位于所述四通阀和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之间的位置。优选地,所述制冷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且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主循环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支路上、且位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四通阀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一支路相接位置设置有第二换向阀。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分别与所述主循环管路相接的位置还设置有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能控制分别进入所述第一支路和进入所述第二支路中的流量占比。优选地,所述制冷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主循环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支路上、且位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分流装置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三支路与所述第一支路相接位置设置有第一换向阀。优选地,所述制冷循环管路还包括第四支路,所述第四支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主循环管路上、且位于所述分流装置和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之间的位置,所述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n包括压缩机(1)、室外侧换热器(3)、室内第一换热器(4)和无水加湿装置(5),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能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所述无水加湿装置(5)包括室内第二换热器(51),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51)能对从室外引入的新风进行制冷以制取冷凝水,所述无水加湿装置(5)还包括加湿部件(55),所述加湿部件(55)能够将获取的冷凝水进行喷至室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压缩机(1)、室外侧换热器(3)、室内第一换热器(4)和无水加湿装置(5),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能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所述无水加湿装置(5)包括室内第二换热器(51),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51)能对从室外引入的新风进行制冷以制取冷凝水,所述无水加湿装置(5)还包括加湿部件(55),所述加湿部件(55)能够将获取的冷凝水进行喷至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水加湿装置(5)还包括储水区(53),所述储水区(53)位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51)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水区(53)中还设置有水过滤装置(52),和/或,所述加湿部件(55)设置于与所述储水区(53)连通的位置;和/或,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51)上和/或所述储水区(53)上还设置有保温层(54);和/或,
所述储水区(53)还与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通过管路连通、以收集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产生的冷凝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机和室内第一进风口(N11),所述室内机包括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所述室内第一进风口(N11)设置于所述室内机上、以通过所述室内第一进风口(N11)从室内吸入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风道(100)和室内第一出风口(N21),所述第一风道(100)位于所述室内机内部,所述室内第一出风口(N21)设置于所述室内机上、以通过所述第一风道(100)从所述室内第一进风口(N11)引入空气、并经过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换热而从所述室内第一出风口(N21)回到室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一风道通断装置(T1),所述第一风道通断装置(T1)能够对所述第一风道(100)进行开闭或者调节所述第一风道(100)的开度大小,所述第一风道通断装置(T1)包括风叶电机和位于所述室内第一出风口处的导风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风道(200)和室内第二出风口(N22),所述第二风道(200)位于所述室内机内部,所述室内第二出风口(N22)设置于所述室内机上,所述第二风道(200)一端连通至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的输出端、另一端经过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51),以通过所述第二风道(200)从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的输出端引入空气、并经过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51)换热而从所述室内第二出风口(N22)回到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风道通断装置(T2),所述第二风道通断装置(T2)能够对所述第二风道(200)进行开闭或者调节所述第二风道(200)的开度大小,所述第二风道通断装置(T2)包括风叶电机和位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51)处的湿度控制通风板。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三风道(300)和室内第二进风口(N12),所述第三风道(300)位于所述室内机内部,所述室内第二进风口(N12)设置于所述室内机上,所述第三风道(300)一端连通至所述室内第二进风口(N12)、另一端经过回热装置(7)换热后经由室外第一出风口(W2)排出室外;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五风道(500)、室外第一进风口(W1)和室内第三出风口(N23),所述第五风道(500)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室外第一进风口(W1)、另一端经过回热装置(7)换热后经由室内第三出风口(N23)排至室内;
所述第三风道(300)中的气流与所述第五风道(500)中的气流能在所述回热装置(7)中进行换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三风道通断装置(T3),所述第三风道通断装置(T3)能够对所述第三风道(300)进行开闭或者调节所述第三风道(300)的开度大小,所述第三风道通断装置(T3)包括排风风机电机和位于所述回热装置(7)处的第一回热装置通风板;
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五风道通断装置(T5),所述第五风道通断装置(T5)能够对所述第五风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伟高阳肖庆越飞常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