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46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波炉,包括壳体、腔体、电气部件,所述腔体、电气部件均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包括后板、顶板、靠近腔体的第一侧板,所述后板、第一侧板、顶板中的至少一个与腔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散热腔,所述后板设置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的一端与微波炉外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与散热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微波炉,通过在腔体与壳体结构之间设置散热腔,并在后板设置散热通孔,通过散热通孔将腔体释放到散热腔中的热量扩散到外部环境中,提高微波炉对腔体的散热能力,从而避免了腔体及对应位置的后板局部温度较高的情况发生,一方面有利于防止烫伤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降低了腔体周围元器件的耐温要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波炉
本技术涉及微波炉
,特别涉及一种微波炉。
技术介绍
目前,微波炉作为食物加热用具被广泛地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微波炉包括放置食物的腔体及设置在腔体外的电气设备,这些电气设备包括磁控管、电控件等,用于提供及传导微波至腔体内部;但在微波炉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气设备会产生热量,同时腔体内部也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以对食物进行加热,从而对于微波炉而言,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电气设备以及腔体往往均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为了对相关热量进行散热,通常需要在微波炉上设置散热系统;但在现有技术中,往往在微波炉电气设备对应位置的后板设置散热孔、散热风扇,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种散热结构的设置方式只对电气设备进行散热,对腔体的散热能力有限,无法及时有效地对腔体进行散热;这使得腔体会聚集一定的热量,导致腔体对应位置的后板局部温度较高,一方面容易烫伤着人,另一方面对周围元器件耐温要求较高,增加了成本。有鉴于此,本申请对微波炉的散热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微波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微波炉对腔体进行散热的能力较差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波炉,包括壳体、腔体、电气部件,所述腔体、电气部件均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包括后板、顶板、靠近腔体的第一侧板,所述后板、第一侧板、顶板中的至少一个与腔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散热腔,所述后板设置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的一端与微波炉外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与散热腔连通,从而通过在腔体与壳体结构之间设置散热腔,并在后板设置散热通孔,通过散热通孔将腔体释放到散热腔中的热量扩散到外部环境中,提高微波炉对腔体的散热能力,从而避免了腔体及对应位置的后板局部温度较高的情况发生,一方面有利于防止烫伤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降低了腔体周围元器件的耐温要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的,所述顶板至少与腔体的顶端面之间形成第一散热腔,所述后板在靠近顶板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一散热腔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孔沿水平方向均匀阵列设置;从而有利于均匀地将腔体顶部散发的热量释放到外部环境中,避免腔体顶部出现局部热量集中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至少与腔体的侧端面之间形成第二散热腔,所述后板在靠近第一侧板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与第二散热腔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孔沿竖直方向均匀阵列设置;从而有利于均匀地将腔体的侧端面散发的热量释放到外部环境中,避免腔体在侧端面处出现局部热量集中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后板与腔体的后端面连接,所述顶板至少与腔体的顶端面之间形成第一散热腔,所述第一侧板至少与腔体的侧端面之间形成第二散热腔,所述后板在靠近顶板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一散热腔连通,所述后板在靠近第一侧板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与第二散热腔连通;从而有利于将腔体的后端部散发的热量释放到外部环境中,避免腔体在侧端面处出现局部热量集中的情况。进一步的,第一散热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方形孔、异形孔中的至少一种;和/或第二散热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方形孔、异形孔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靠近电气部件的第二侧板,所述电气部件设置在壳体的电气腔中,所述后板在靠近第二侧板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三散热孔,所述第三散热孔与电气腔连通,用于对腔体靠近电气部件一侧的端面、电气部件进行散热,将电气腔中聚集的热量通过第三散热孔释放到外部环境中。进一步的,所述电气腔中设置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口与第三散热孔连通,以增强散热效率,将电气腔中聚集的热量排放至外部环境中。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微波炉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微波炉,通过在腔体与壳体结构之间设置散热腔,并在后板设置散热通孔,通过散热通孔将腔体释放到散热腔中的热量扩散到外部环境中,提高微波炉对腔体的散热能力,从而避免了腔体及对应位置的后板局部温度较高的情况发生,一方面有利于防止烫伤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降低了腔体周围元器件的耐温要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微波炉的爆炸示意图(电气部件未显示);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微波炉在去掉部分壳体结构后的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在图2基础上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腔体1,顶端面11,侧端面12,后板2,第一散热孔21,第二散热孔22,第三散热孔23,凸起部24,第一侧板3,顶板4,电气部件5,散热腔6,第一散热腔61,第二散热腔62,电气腔7,第二侧板8。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向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技术概念。然而,这些技术概念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因而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微波炉对腔体进行散热的能力较差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微波炉,如附图1-3所示,所述微波炉包括壳体、腔体1、电气部件5,所述腔体1、电气部件5均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电气部件5设置在壳体内的一侧,电气部件5所占用的壳体内部空间记为电气腔7,所述腔体1设置在壳体内的另一侧;对于腔体1、电气部件5、壳体的装配情况,这与现有技术基本一致,在此不进行赘述。对于所述壳体而言,包括后板2、顶板4以及两个侧板;其中,一个侧板靠近电气部件5,另一个侧板靠近腔体1;为了便于描述,将靠近电气部件5的侧板记为第二侧板8,将靠近腔体1的侧板记为第一侧板3,所述腔体1的外壁与顶板4、第一侧板3、后板2中的至少一个不接触,且所述腔体1的外壁与后板2、第一侧板3、顶板4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形成散热腔6;为了增强微波炉对腔体散热的能力,所述后板2设置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的一端与微波炉外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与散热腔6连通,用于将腔体1的热量从散热腔6中释放到外部环境中,以提高微波炉对腔体的散热能力。从而通过在腔体1与壳体结构之间设置散热腔6,并在后板2设置散热通孔,通过散热通孔将腔体1释放到散热腔6中的热量扩散到外部环境中,提高微波炉对腔体的散热能力,从而避免了腔体及对应位置的后板局部温度较高的情况发生,一方面有利于防止烫伤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降低了腔体周围元器件的耐温要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实施例2如附图2-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微波炉的散热结构进行进一步介绍。所述后板2与腔体1的后端面连接,所述腔体1与顶板4、第一侧板3均不接触,为了便于介绍,将腔体1朝向第一侧板3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波炉,包括壳体、腔体(1)、电气部件(5),所述腔体(1)、电气部件(5)均设置在壳体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后板(2)、顶板(4)、靠近腔体(1)的第一侧板(3),所述后板(2)、第一侧板(3)、顶板(4)中的至少一个与腔体(1)的外壁之间形成散热腔(6),所述后板(2)设置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的一端与微波炉外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与散热腔(6)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波炉,包括壳体、腔体(1)、电气部件(5),所述腔体(1)、电气部件(5)均设置在壳体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后板(2)、顶板(4)、靠近腔体(1)的第一侧板(3),所述后板(2)、第一侧板(3)、顶板(4)中的至少一个与腔体(1)的外壁之间形成散热腔(6),所述后板(2)设置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的一端与微波炉外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与散热腔(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至少与腔体(1)的顶端面(11)之间形成第一散热腔(61),所述后板(2)在靠近顶板(4)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散热孔(21),所述第一散热孔(21)与第一散热腔(6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21)沿水平方向均匀阵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至少与腔体(1)的侧端面(12)之间形成第二散热腔(62),所述后板(2)在靠近第一侧板(3)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二散热孔(22),所述第二散热孔(22)与第二散热腔(6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孔(22)沿竖直方向均匀阵列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正彬徐华锋赖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格兰仕微波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广东格兰仕微波炉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