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支架、发光组件、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42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7:04
本申请提供了导光支架、发光组件、电子设备。其中,导光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与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光件。支架本体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收容空间。每个导光件分别设于每个收容空间内。本申请提供的导光支架,通过在支架本体上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收容空间,再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光件,并使每个导光件分别设于每个收容空间内。本申请将一体式的导光件变成分体式的,并使多个导光件间隔设置,可防止导光件之间相互进行窜光。另外,本申请还将导光件设于收容空间内,从而保证经导光件反射的光线只在对应的收容空间内传输,并不会传输到其他的收容空间中,从而进一步防止窜光现象的产生。本申请提供的导光支架可解决光线窜光的问题,提高图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支架、发光组件、电子设备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
,具体涉及导光支架、发光组件、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由于电子设备的便携性、以及丰富多样的操作性,现已备受广大用户的喜爱。但同时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期望值与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多个发光件在进行发光时通常需要采用导光件将其光路改变从而实现灯光的传递与显示。但目前的导光支架通常会产生窜光的问题,进而影响最终呈现的图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光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收容空间;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光件,每个所述导光件分别设于每个所述收容空间内。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导光支架,通过在支架本体上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收容空间,再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光件,并使每个所述导光件分别设于每个所述收容空间内。本申请将一体式的导光件变成分体式的,并使多个导光件间隔设置,可防止导光件之间相互进行窜光。另外,本申请还将导光件设于收容空间内,从而保证经导光件反射的光线只在对应的收容空间内传输,并不会传输到其他的收容空间中,从而进一步防止窜光现象的产生。本申请提供的导光支架可解决光线窜光的问题,提高图像质量。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多个发光件、以及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导光支架,每个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至少一个所述发光件。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发光组件,通过采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导光支架,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光件,并使每个所述导光件分别设于每个所述收容空间内,从而解决发光组件内光线窜光的问题,提高图像质量。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如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发光组件,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发光组件,且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光孔。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采用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发光组件,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光件,并使每个所述导光件分别设于每个所述收容空间内,从而解决电子设备内光线窜光的问题,提高图像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导光支架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截面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导光支架与发光件配合时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导光支架与发光件配合时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导光支架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沿B-B方向的截面图。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导光支架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导光支架与发光件配合时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导光支架的截面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导光支架的截面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导光支架的截面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导光支架的截面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导光支架的截面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导光支架与多个子发光件的配合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导光支架的俯视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局部示意图。标号说明:导光支架-1,发光组件-2,电子设备-3,支架本体-10,收容空间-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4,第四侧壁-15,出光孔-150,第五侧壁-16,第一端-161,第二端-162,安装槽-17,导光件-20,子导光件-21,发光件-30,印制电路板-31,粘结件-32,反光件-40,透明导光板-50,出光区域-51,非出光区域-52,壳体-60,通光孔-6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前,再详细介绍下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在电子设备中通常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发光件进行发光,并使发出的光线传导至电子设备外以供用户进行观看。但很多情况下发光件并不是直接对着电子设备壳体的出光孔设置的,因此这时就通常需要导光支架。导光支架通常设有多个收容空间,并且通过利用设置在导光支架上的导光件来对发光件发出的光线进行光学反射,从而改变光线的光路,使光线可直接从电子设备壳体上的通光孔传输出去。目前的导光支架通常采用一体式的导光件。这样设置首先在各个收容空间内的发光件发出的光线可能会由于一体式导光件的影响从而出现窜光现象,即一个收容空间内发光件发出的光线传输到了其他的收容空间中,从而会影响其他收容空间内的光线,进而影响最终的图像质量。其次,支架本体上开设的收容空间具有较大的开口,更易产生窜光现象。鉴于此,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导光支架。请参考图1-图4,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导光支架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截面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导光支架与发光件配合时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导光支架与发光件配合时的俯视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导光支架1,具体包括支架本体10,以及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光件20。所述支架本体10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收容空间11。每个所述导光件20分别设于每个所述收容空间11内。本申请提供的导光支架1主要用于将发光件30发出的光线通过光的反射原理将其光路进行改变从而射出导光支架1。其中,支架本体10主要用于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收容空间11,从而将多个发光件30按照需求分别设于不同的收容空间11中,为防止窜光提供良好的基础。另外,支架本体10还可用于承载发光件30或者在支架本体10上设置其他结构件,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支架本体10的材质为不透光材质,可防止光线进入其他的收容空间11中。至于支架本体10的具体结构,本申请会在后文进行详细介绍。另外,至于应用在本申请中与导光支架1配合的发光件30可以为任何形式的光源,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发光件30包括但不限于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或有机发光半导体(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可选地,发光件30可设于印制电路板31(PrintedCircuitBoard,PCB)上,印制电路板31为发光件30提供所需的电信号。而导光支架1可设于印上电路板上,并使发光件30设于收容空间11内,从而实现导光的作用(如图3所示)。从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可知,将导光件20设计成一体式的容易产生窜光的问题。因此本申请提供了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光件20,本申请将一体式的导光件20变成分体式的,并使多个导光件20间隔设置,可使一个导光件20内的光线不会传输到另一个导光件20中,从而防止导光件20之间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收容空间;/n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光件,每个所述导光件分别设于每个所述收容空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收容空间;
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光件,每个所述导光件分别设于每个所述收容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围设形成所述收容空间,且所述第四侧壁上开设有出光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的第五侧壁,所述导光件承载于所述第五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侧壁包括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一端、以及靠近所述第四侧壁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光件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发光件之间的垂直距离。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侧壁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表面为所述导光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粘结于所述第五侧壁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侧壁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导光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8.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揭骏仁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