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泄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28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泄压阀,包括:阀座本体,其中形成有第一和第二压力腔,第一压力腔连通密封系统或管路,第二压力腔连通外部环境;阀座端口,其与第一压力腔的内侧端口固定连接,阀座端口由金属材料或工程塑料制成;阀盖,其与阀座本体固定连接;阀杆,其穿过阀盖并向内延伸,阀杆上设置有弹簧;阀瓣连接阀杆;非泄压状态下,阀瓣封闭阀座端口,泄压状态下,弹簧压缩,阀瓣与阀座端口分离,第一和第二压力腔连通。通过设计独立于阀座本体设置的阀座端口,将泄压阀的阀体分解为不同材料制成的两个部分,既可以确保阀瓣稳定封闭第一压力腔,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阀座本体材质,从整体上降低泄压阀的成本,提高泄压阀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泄压阀
本技术属于阀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泄压阀。
技术介绍
泄压阀一般安装于封闭系统的设备或管路上保护系统安全。泄压阀可以根据系统的工作压力自动启闭。当设备或管道内压力超过泄压阀设定压力时,即自动开启泄压,保证设备和管道内介质压力在设定压力之下,保护设备和管道,防止发生意外。例如应用于厂房车间内的动力源,如气压或液压系统,防止压力系统内部因意外导致堵塞,避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损坏系统或造成安全事故。现有的泄压阀多为黄铜阀体或塑料阀体,黄铜阀体经过热锻、机加工等工艺,可以较好地保证泄压阀阀体的密封端面光滑,但是黄铜原材料的生产加工成本高。而塑料阀体通过模具注塑生产,在保证使用功能和寿命的前提下,成本更低且生产周期更短。但塑料阀体密封端面处容易应高温发生烧焦现象,且容易由于困气等原因出现注塑不良,不良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黄铜阀体生产加工成本高,而塑料阀体容易出现烧焦和注塑不良的问题,设计并提出一种泄压阀。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泄压阀,包括:阀座本体,所述阀座本体中形成有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其中所述第一压力腔连通密封系统或管路,所述第二压力腔连通外部环境;阀座端口,所述阀座端口与所述第一压力腔的内侧端口固定连接,所述阀座端口由金属材料或工程塑料制成;阀盖,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本体固定连接;阀杆,所述阀杆穿过所述阀盖并向内延伸,所述阀杆上设置有弹簧;和阀瓣,所述阀瓣连接所述阀杆;非泄压状态下,所述阀瓣封闭所述阀座端口,泄压状态下,所述弹簧压缩,所述阀瓣与所述阀座端口分离,所述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连通。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所述阀座端口与所述第一压力腔的内侧端口注塑固定连接。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式,所述阀座端口与所述第一压力腔的内侧端口焊接连接。为便于焊接时阀座端口的初始导入,所述第一压力腔的内侧端口倒角形成内径沿所述第一压力腔延伸方向自外向内逐渐增大的第一坡面,所述第一坡面的坡度为40°~60°。为确保焊接稳定性,所述阀座端口具有焊接连接部,所述焊接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坡面对应设置,所述焊接连接部在厚度方向上具有焊接过盈量。为保证焊接过程平稳,同时利于阀座端口的导入,所述焊接连接部倒角形成外径沿所述第一压力腔延伸方向自外向内逐渐减小的第二坡面,所述第二坡面的坡度为60°~70°。优选的,所述阀座本体由聚酰胺塑料制成,所述第一压力腔的内侧端口的壁厚大于等于1.5mm;所述阀座端口由黄铜制成。优选的,所述阀座本体由聚丙烯塑料制成,所述第一压力腔的内侧端口的壁厚为2.4mm-2.6mm;所述阀座端口由黄铜制成。为确保泄压阀整体的结构稳定性,所述第一压力腔的内侧端口的内径与所述阀座端口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压力腔的内侧端口的外径与所述阀座端口的外径相同。优选的,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卡扣连接或焊接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设计独立于阀座本体设置的阀座端口,将泄压阀的阀体分解为不同材料制成的两个部分,一方面可以确保阀瓣稳定封闭第一压力腔,使得泄压阀的整体运行更为稳定可靠,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阀座本体的材质,从整体上降低泄压阀的成本,提高泄压阀的实用性。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泄压阀第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阀座本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以示出第一压力腔的内侧端口的壁厚;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泄压阀第二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5中阀座本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以示出第一压力腔的内侧端口的具体结构;图7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4中阀座端口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泄压阀采用黄铜阀体生产加工成本高,而塑料阀体容易出现烧焦和注塑不良的问题,设计并提出一种泄压阀。从总体结构上看,泄压阀1主要由阀座本体10、阀座端口13、阀盖14、阀杆15和阀瓣17几个部分组成。其中阀座本体10大致呈三通管件的形状,其中呈直角的两路分别形成有第一压力腔11和第二压力腔12,其中第一压力腔11连通密封系统或管路,第二压力腔12连通外部环境。阀座本体10的另一路端部设置有阀盖14,阀盖14与阀座本体10优选通过卡扣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以利用阀盖14进行封闭。在泄压阀1中特别设计有阀座端口13,阀座端口13与第一压力腔11的内侧端口固定连接。泄压阀1的阀杆15穿过阀盖14并向内水平延伸,阀杆15上设置有弹簧16,弹簧16设置在阀盖14与阀瓣17之间。由于阀盖14的限位作用,阀杆15仅能沿轴向移动。阀杆15的内端固定连接阀瓣17。非泄压状态下,密封系统或管路中的压力低于设定的安全压力值,弹簧16处于轻微压缩状态,弹簧16的回复力大于密封系统或管路中介质作用于阀瓣17上的压力,在弹簧16的回复力的作用下,阀瓣17抵靠在阀座端口13上以封闭阀座端口13,泄压阀1处于关闭状态。当密闭系统或管路中发生异常而堵塞时,内部的压力逐渐增大;如果系统压力超过设定安全压力值,密封系统或管路中介质作用于阀瓣17上的压力大于弹簧16的回复力,弹簧16进一步被压缩,阀瓣17与阀座端口13分离,第一压力腔11和第二压力腔12连通,第一压力腔11经由第二压力腔12连通外部环境,密闭系统或管路中的压力下降。当密闭系统或管路中的压力下降至安全压力值时,弹簧16的回复力大于密闭系统或管路中介质作用与阀瓣17上的压力,阀瓣17复位再次封闭阀座端口13,密闭系统或管路恢复在安全压力范围内运行。其中,阀座端口13选用金属材料或者工程塑料制成,阀座端口13的外表面平滑。而阀座本体10则可以选用高分子塑料材料制成。通过设计独立于阀座本体设置的阀座端口,将泄压阀的阀体分解为不同材料制成的两个部分,一方面可以确保阀瓣可以稳定封闭第一压力腔,使得泄压阀的整体运行更为稳定可靠,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泄压阀,其特征在于,包括:/n阀座本体,所述阀座本体中形成有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其中所述第一压力腔连通密封系统或管路,所述第二压力腔连通外部环境;/n阀座端口,所述阀座端口与所述第一压力腔的内侧端口固定连接,所述阀座端口由金属材料或工程塑料制成;/n阀盖,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本体固定连接;/n阀杆,所述阀杆穿过所述阀盖并向内延伸,所述阀杆上设置有弹簧;和/n阀瓣,所述阀瓣连接所述阀杆;非泄压状态下,所述阀瓣封闭所述阀座端口,泄压状态下,所述弹簧压缩,所述阀瓣与所述阀座端口分离,所述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泄压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座本体,所述阀座本体中形成有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其中所述第一压力腔连通密封系统或管路,所述第二压力腔连通外部环境;
阀座端口,所述阀座端口与所述第一压力腔的内侧端口固定连接,所述阀座端口由金属材料或工程塑料制成;
阀盖,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本体固定连接;
阀杆,所述阀杆穿过所述阀盖并向内延伸,所述阀杆上设置有弹簧;和
阀瓣,所述阀瓣连接所述阀杆;非泄压状态下,所述阀瓣封闭所述阀座端口,泄压状态下,所述弹簧压缩,所述阀瓣与所述阀座端口分离,所述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压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端口与所述第一压力腔的内侧端口注塑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压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端口与所述第一压力腔的内侧端口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泄压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力腔的内侧端口倒角形成内径沿所述第一压力腔延伸方向自外向内逐渐增大的第一坡面,所述第一坡面的坡度为40°~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硕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