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发电机组供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9165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电机组领域的一种柴油发电机组供油装置,包括柴油发电机组本体,配合柴油发电机组本体设置的供油装置,所述供油装置包括埋地油罐组件,配合埋地油罐组件设置的中间油箱组件;所述埋地油罐组件和中间油箱组件之间还配合设置有事故油箱组件;所述埋地油罐组件分别与中间油箱组件、事故油箱组件之间相通,所述事故油箱组件与中间油箱组件的之间相通;所述中间油箱组件与柴油发电机组供油管路及回油管路连接;所述埋地油罐组件与油槽车之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的时候安全可靠,而且性能稳定,能够长期的确保柴油发电机组进行安全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供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电机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供油装置。
技术介绍
由发动机、发电机和控制系统组成,所以叫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是以柴油机为原动机,拖动同步发电机发电的一种电源设备。是一种起动迅速、操作维修方便、投资少、对环境的适应性能较强的发电装置。在柴油机汽缸内,经过空气滤清器过滤后的洁净空气与喷油嘴喷射出的高压雾化柴油充分混合,在活塞上行的挤压下,体积缩小,温度迅速升高,达到柴油的燃点。柴油被点燃,混合气体剧烈燃烧,体积迅速膨胀,推动活塞下行,称为'作功'。各汽缸按一定顺序依次作功,作用在活塞上的推力经过连杆变成了推动曲轴转动的力量,从而带动曲轴旋转;将无刷同步交流发电机与柴油机曲轴同轴安装,就可以利用柴油机的旋转带动发电机的转子,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电机就会输出感应电动势,经闭合的负载回路就能产生电流;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需要对柴油发电机组的整个供油装置进行重新设计,确保在发生火灾时候能够迅速将罐体中的柴油进行转移,这样可以降低爆炸的风险,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柴油发电机组供油装置,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的时候安全可靠,而且性能稳定,能够长期的确保柴油发电机组进行安全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本技术应用时,一种柴油发电机组供油装置,包括柴油发电机组本体,配合柴油发电机组本体设置的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装置包括埋地油罐组件,配合埋地油罐组件设置的中间油箱组件;所述埋地油罐组件和中间油箱组件之间还配合设置有事故油箱组件;所述埋地油罐组件分别与中间油箱组件、事故油箱组件之间相通,所述事故油箱组件与中间油箱组件的之间相通;所述中间油箱组件与柴油发电机组供油管路及回油管路连接;所述埋地油罐组件与油槽车之间连接。本技术工作时,在柴油发电机组正常的工作的时候,中间油箱组件的油箱能够实现实时的供油,在此过程中,一旦中间油箱液位器的油位过低,此时埋地油罐组件上的潜油泵开始工作,这样椭圆形罐体中的柴油源源不断的进入到油箱中直到中间油箱液位器的高油位然后潜油泵停止工作,然后依此进行循环供油;在中间油箱有火灾的时候,油箱中的油可以直接进入到事故油箱中,如果事故油箱中的油满之后,此时事故上液位器触动A组件或B组件,将柴油排入到椭圆形罐体中,确保中间油箱中的油能够排空;然后等待危消除之后,再重新进行供油;而设置的A组件或B组件可以形成双保险,可以同时进行出油或者进行单独出油,便于操作,避免危险。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埋地油罐组件能够正常进行供油和回油稳定的工作;所述埋地油罐组件包括椭圆形罐体、埋地油罐液位器、埋地油罐报警器及配合椭圆形罐体设置的出油口,所述出油口处配合设置有事故油箱油管和中间油箱油管;所述中间油箱油管上还配合安装有潜油泵;所述埋地油罐液位器上设置有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中间油箱组件能够正常稳定的进行供油回油工作;所述中间油箱组件包括油箱、中间油箱液位器;所述油箱的下侧与发电机组供油管路连接,所述油箱的顶部与发电机组回油管路连接,所述油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油口,所述油箱的侧面靠近顶部的位置通过管路与事故油箱组件之间连接。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事故油箱组件能够稳定的进行工作;所述事故油箱组件包括事故油箱、事故油箱液位器、配合事故油箱设置的事故回油泵组件;所述事故油箱通过事故油箱回油泵组件与埋地油罐组件连接。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事故油箱回油泵组件安全性高,工作稳定;所述事故油箱回油泵组件包括A组件和B组件,所述A组件和B组件之间并排设置。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中间油箱液位器能够对潜油泵进行控制;所述中间油箱液位器包括中间上液位器和中间下液位器,中间上液位器和中间下液位器分别与潜油泵互锁。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事故油箱液位器能够对事故油箱回油泵组件进行控制;所述事故油箱液位器包括事故上液位器和事故下液位器,事故上液位器和事故下液位器分别与事故油箱回油泵组件互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的时候安全可靠,而且性能稳定,能够长期的确保柴油发电机组进行安全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事故的发生率。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其中,1油箱、2事故油箱、3潜油泵、4椭圆形罐体、5埋地油罐液位器、6A组件、7B组件、8事故油箱液位器、9中间油箱液位器、10回油管路、11供油管路、12埋地油罐报警器、13事故油箱油管、14中间油箱油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应用时,一种柴油发电机组供油装置,包括柴油发电机组本体,配合柴油发电机组本体设置的供油装置,所述供油装置包括埋地油罐组件,配合埋地油罐组件设置的中间油箱组件;所述埋地油罐组件和中间油箱组件之间还配合设置有事故油箱组件;所述埋地油罐组件分别与中间油箱组件、事故油箱组件之间相通,所述事故油箱组件与中间油箱组件的之间相通;所述中间油箱组件与柴油发电机组供油管路11及回油管路10连接;所述埋地油罐组件与油槽车之间连接;所述埋地油罐组件包括椭圆形罐体4、埋地油罐液位器5、埋地油罐报警器12及配合椭圆形罐体4设置的出油口,所述出油口处配合设置有事故油箱油管13和中间油箱油管14;所述中间油箱油管14上还配合安装有潜油泵3;所述埋地油罐液位器5上设置有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所述中间油箱组件包括油箱1、中间油箱液位器9;所述油箱1的下侧与发电机组供油管路11连接,所述油箱1的顶部与发电机组回油管路10连接,所述油箱1的底部设置有出油口,所述油箱1的侧面靠近顶部的位置通过管路与事故油箱组件之间连接;所述事故油箱组件包括事故油箱12、事故油箱液位器8、配合事故油箱12设置的事故回油泵组件;所述事故油箱12通过事故油箱回油泵组件与埋地油罐组件连接;所述事故油箱回油泵组件包括A组件6和B组件7,所述A组件6和B组件7之间并排设置;所述中间油箱液位器9包括中间上液位器和中间下液位器,中间上液位器和中间下液位器分别与潜油泵3互锁。所述事故油箱液位器8包括事故上液位器和事故下液位器,事故上液位器和事故下液位器分别与事故油箱回油泵组件互锁。本技术工作时,在柴油发电机组正常的工作的时候,中间油箱组件的油箱1能够实现实时的供油,在此过程中,一旦中间油箱液位器9的油位过低,此时埋地油罐组件上的潜油泵3开始工作,这样椭圆形罐体4中的柴油源源不断的进入到油箱1中直到中间油箱液位器9的高油位然后潜油泵3停止工作,然后依此进行循环供油;在中间油箱1有火灾的时候,油箱1中的油可以直接进入到事故油箱12中,如果事故油箱12中的油满之后,此时事故上液位器触动A组件6或B组件7,将柴油排入到椭圆形罐体4中,确保中间油箱1中的油能够排出去;然后等待危消除之后,再重新进行供油;而设置的A组件6或B组件7可以形成双保险,可以同时进行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柴油发电机组供油装置,包括柴油发电机组本体,配合柴油发电机组本体设置的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装置包括埋地油罐组件,配合埋地油罐组件设置的中间油箱组件;所述埋地油罐组件和中间油箱组件之间还配合设置有事故油箱组件;所述埋地油罐组件分别与中间油箱组件、事故油箱组件之间相通,所述事故油箱组件与中间油箱组件的之间相通;所述中间油箱组件与柴油发电机组供油管路及回油管路连接;所述埋地油罐组件与油槽车之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发电机组供油装置,包括柴油发电机组本体,配合柴油发电机组本体设置的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装置包括埋地油罐组件,配合埋地油罐组件设置的中间油箱组件;所述埋地油罐组件和中间油箱组件之间还配合设置有事故油箱组件;所述埋地油罐组件分别与中间油箱组件、事故油箱组件之间相通,所述事故油箱组件与中间油箱组件的之间相通;所述中间油箱组件与柴油发电机组供油管路及回油管路连接;所述埋地油罐组件与油槽车之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发电机组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埋地油罐组件包括椭圆形罐体、埋地油罐液位器、埋地油罐报警器及配合椭圆形罐体设置的出油口,所述出油口处配合设置有事故油箱油管和中间油箱油管;所述中间油箱油管上还配合安装有潜油泵;所述埋地油罐液位器上设置有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发电机组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油箱组件包括油箱、中间油箱液位器;所述油箱的下侧与发电机组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陈逸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