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冲击木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11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6:20
一种防冲击木门,包括后封板、侧封板、前封板、上封板、下封板、中部缓冲组件、侧边缓冲组件和门把;侧封板包括横板和纵板,侧封板设置在后封板上,侧封板设置两组;前封板与后封板平行,前封板与横板贴合;门把设置在前封板外侧;上封板设置在后封板顶部;下封板设置在后封板底部部;弧形挡板设置在后封板内侧壁上;多组第一支撑杆设置在弧形挡板外周壁上;中部缓冲组件设置多组;第二支撑杆垂直设置在后封板上,第二支撑杆端部与纵板连接;弹簧两端分别与后封板和前封板连接;侧边缓冲组件设置多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中部缓冲组件和侧边缓冲组件,大大提高了前封板的抗冲击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冲击木门
本技术涉及防护门
,尤其涉及一种防冲击木门。
技术介绍
木门,顾名思义,即木制的门,按照材质、工艺及用途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广泛适用于民、商用建筑及住宅。防冲击门多为金属或混凝土制成,木门很少有专门的防冲击类型,导致木门安全性能等不高,在收到冲击,特别是局部收到很大的冲击力时门很容易被破坏,实际使用为了提高木门的防冲击能力,多采用实木或实木复合材料,但这种门价格高昂且十分笨重,不论是搬运、安装、拆卸还是开关均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防冲击木门,中部缓冲组件能将前封板受到的局部冲击力快速扩散到整个弧形挡板上,大大提高了前封板的抗冲击性能,侧边缓冲组件能为前封板的冲击移动提供缓冲作用,同时便于前封板受冲击后恢复原位。(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防冲击木门,包括后封板、侧封板、前封板、上封板、下封板、中部缓冲组件、侧边缓冲组件和门把;中部缓冲组件包括弧形挡板和第一支撑杆;侧边缓冲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杆和弹簧;侧封板的水平截面为“L”形,侧封板包括垂直于后封板的横板和平行于后封板的纵板,侧封板设置在后封板上,横板端面与后封板朝向纵板的端面贴合,侧封板设置两组,两组侧封板关于前封板对称,两组侧封板的纵板位于两组横板之间;前封板与后封板平行,前封板外端面设有竖直的第一条形槽,第一条形槽在前封板上下端面和朝向横板的端面上均形成开口,前封板朝向横板的端面与横板朝向第二支撑杆的端面贴合,第一条形槽朝向横板的槽壁面与纵板朝向前封板的端面贴合;门把设置在前封板外侧;上封板水平设置在后封板顶部,上封板的竖直面分别与横板、后封板以及前封板的外侧面平齐;下封板水平设置在后封板底部部,下封板的竖直面分别与横板、后封板以及前封板的外侧面平齐;弧形挡板为金属板,弧形挡板设置在后封板内侧壁上,弧形挡板外周壁朝向前封板,弧形挡板外周壁中部与前封板接触;多组第一支撑杆并排均布设置在弧形挡板外周壁上,第一支撑杆与前封板垂直,第一支撑杆朝向前封板端面与前封板内侧面贴合;中部缓冲组件在竖直方向上均布设置多组;第二支撑杆垂直设置在后封板上,第二支撑杆端部穿过前封板上开设的水平的通孔并与纵板连接;弹簧一端与后封板内侧连接,弹簧另一端与前封板内侧连接,弹簧位于第二支撑杆外周;第二支撑杆和弹簧均设置两组,两组第二支撑杆分别与两组纵板连接;侧边缓冲组件沿竖直方向上均布设置多组。优选的,第一支撑杆朝向前封板的端部设有橡胶板。优选的,横板朝向第二支撑杆的端面上设有竖直的第二条形槽,前封板朝向横板的端面与第二条形槽槽底面贴合。优选的,后封板、侧封板、前封板、上封板和下封板围成的空间内设有泡沫。优选的,后封板、侧封板、前封板、上封板和下封板表面均涂覆有耐腐涂层。优选的,纵板外端面与前封板外端面平齐。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中部缓冲组件能将前封板受到的局部冲击力快速扩散到整个弧形挡板上,大大提高了前封板的抗冲击性能,侧边缓冲组件能为前封板的冲击移动提供缓冲作用,同时便于前封板受冲击后恢复原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防冲击木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防冲击木门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后封板;2、侧封板;3、横板;4、纵板;5、前封板;6、上封板;7、下封板;8、第一条形槽;9、弧形挡板;10、第一支撑杆;11、通孔;12、第二支撑杆;13、弹簧;14、门把;15、橡胶板;16、第二条形槽;17、泡沫。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冲击木门,包括后封板1、侧封板2、前封板5、上封板6、下封板7、中部缓冲组件、侧边缓冲组件和门把14;中部缓冲组件包括弧形挡板9和第一支撑杆10;侧边缓冲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杆12和弹簧13;侧封板2的水平截面为“L”形,侧封板2包括垂直于后封板1的横板3和平行于后封板1的纵板4,侧封板2设置在后封板1上,横板3端面与后封板1朝向纵板4的端面贴合,侧封板2设置两组,两组侧封板2关于前封板5对称,两组侧封板2的纵板4位于两组横板3之间;前封板5与后封板1平行,前封板5外端面设有竖直的第一条形槽8,第一条形槽8在前封板5上下端面和朝向横板3的端面上均形成开口,前封板5朝向横板3的端面与横板3朝向第二支撑杆12的端面贴合,第一条形槽8朝向横板3的槽壁面与纵板4朝向前封板5的端面贴合;门把14设置在前封板5外侧;上封板6水平设置在后封板1顶部,上封板6的竖直面分别与横板3、后封板1以及前封板5的外侧面平齐;下封板7水平设置在后封板1底部部,下封板7的竖直面分别与横板3、后封板1以及前封板5的外侧面平齐;弧形挡板9为金属板,弧形挡板9设置在后封板1内侧壁上,弧形挡板9外周壁朝向前封板5,弧形挡板9外周壁中部与前封板5接触;多组第一支撑杆10并排均布设置在弧形挡板9外周壁上,第一支撑杆10与前封板5垂直,第一支撑杆10朝向前封板5端面与前封板5内侧面贴合;中部缓冲组件在竖直方向上均布设置多组;第二支撑杆12垂直设置在后封板1上,第二支撑杆12端部穿过前封板5上开设的水平的通孔11并与纵板4连接;弹簧13一端与后封板1内侧连接,弹簧13另一端与前封板5内侧连接,弹簧13位于第二支撑杆12外周;第二支撑杆12和弹簧13均设置两组,两组第二支撑杆12分别与两组纵板4连接;侧边缓冲组件沿竖直方向上均布设置多组。本技术中,本木门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弧形挡板9、第一支撑杆10和弹簧13均为前封板5提供支撑作用,正常的倚靠以及对前封板5施加轻度推力均不会导致前封板5向内移动,当前封板5收到较大的冲击力时,前封板5向内侧滑动,前封板5挤压第一支撑杆10,第一支撑杆10将局部冲击力传递至弧形挡板9,弧形挡板9的圆形周面将局部冲击力快速分散至整个弧形挡板9上,有效减小局部冲击力,对前封板5提供保护作用,同时前封板5压缩弹簧13,也为前封板5的冲击提供了大量的缓冲。本技术中,中部缓冲组件能将前封板5受到的局部冲击力快速扩散到整个弧形挡板9上,大大提高了前封板5的抗冲击性能,侧边缓冲组件能为前封板5的冲击移动提供缓冲作用,同时便于前封板5受冲击后恢复原位。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10朝向前封板5的端部设有橡胶板15;为第一支撑杆10和前封板5之间的冲击接触提供缓冲作用,房子第一支撑杆10对前封板5造成刚性破坏。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横板3朝向第二支撑杆12的端面上设有竖直的第二条形槽16,前封板5朝向横板3的端面与第二条形槽16槽底面贴合;前封板5受到冲击力时沿着第二条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冲击木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封板(1)、侧封板(2)、前封板(5)、上封板(6)、下封板(7)、中部缓冲组件、侧边缓冲组件和门把(14);中部缓冲组件包括弧形挡板(9)和第一支撑杆(10);侧边缓冲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杆(12)和弹簧(13);/n侧封板(2)的水平截面为“L”形,侧封板(2)包括垂直于后封板(1)的横板(3)和平行于后封板(1)的纵板(4),侧封板(2)设置在后封板(1)上,横板(3)端面与后封板(1)朝向纵板(4)的端面贴合,侧封板(2)设置两组,两组侧封板(2)关于前封板(5)对称,两组侧封板(2)的纵板(4)位于两组横板(3)之间;前封板(5)与后封板(1)平行,前封板(5)外端面设有竖直的第一条形槽(8),第一条形槽(8)在前封板(5)上下端面和朝向横板(3)的端面上均形成开口,前封板(5)朝向横板(3)的端面与横板(3)朝向第二支撑杆(12)的端面贴合,第一条形槽(8)朝向横板(3)的槽壁面与纵板(4)朝向前封板(5)的端面贴合;门把(14)设置在前封板(5)外侧;上封板(6)水平设置在后封板(1)顶部,上封板(6)的竖直面分别与横板(3)、后封板(1)以及前封板(5)的外侧面平齐;下封板(7)水平设置在后封板(1)底部部,下封板(7)的竖直面分别与横板(3)、后封板(1)以及前封板(5)的外侧面平齐;/n弧形挡板(9)为金属板,弧形挡板(9)设置在后封板(1)内侧壁上,弧形挡板(9)外周壁朝向前封板(5),弧形挡板(9)外周壁中部与前封板(5)接触;多组第一支撑杆(10)并排均布设置在弧形挡板(9)外周壁上,第一支撑杆(10)与前封板(5)垂直,第一支撑杆(10)朝向前封板(5)端面与前封板(5)内侧面贴合;中部缓冲组件在竖直方向上均布设置多组;/n第二支撑杆(12)垂直设置在后封板(1)上,第二支撑杆(12)端部穿过前封板(5)上开设的水平的通孔(11)并与纵板(4)连接;弹簧(13)一端与后封板(1)内侧连接,弹簧(13)另一端与前封板(5)内侧连接,弹簧(13)位于第二支撑杆(12)外周;第二支撑杆(12)和弹簧(13)均设置两组,两组第二支撑杆(12)分别与两组纵板(4)连接;侧边缓冲组件沿竖直方向上均布设置多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冲击木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封板(1)、侧封板(2)、前封板(5)、上封板(6)、下封板(7)、中部缓冲组件、侧边缓冲组件和门把(14);中部缓冲组件包括弧形挡板(9)和第一支撑杆(10);侧边缓冲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杆(12)和弹簧(13);
侧封板(2)的水平截面为“L”形,侧封板(2)包括垂直于后封板(1)的横板(3)和平行于后封板(1)的纵板(4),侧封板(2)设置在后封板(1)上,横板(3)端面与后封板(1)朝向纵板(4)的端面贴合,侧封板(2)设置两组,两组侧封板(2)关于前封板(5)对称,两组侧封板(2)的纵板(4)位于两组横板(3)之间;前封板(5)与后封板(1)平行,前封板(5)外端面设有竖直的第一条形槽(8),第一条形槽(8)在前封板(5)上下端面和朝向横板(3)的端面上均形成开口,前封板(5)朝向横板(3)的端面与横板(3)朝向第二支撑杆(12)的端面贴合,第一条形槽(8)朝向横板(3)的槽壁面与纵板(4)朝向前封板(5)的端面贴合;门把(14)设置在前封板(5)外侧;上封板(6)水平设置在后封板(1)顶部,上封板(6)的竖直面分别与横板(3)、后封板(1)以及前封板(5)的外侧面平齐;下封板(7)水平设置在后封板(1)底部部,下封板(7)的竖直面分别与横板(3)、后封板(1)以及前封板(5)的外侧面平齐;
弧形挡板(9)为金属板,弧形挡板(9)设置在后封板(1)内侧壁上,弧形挡板(9)外周壁朝向前封板(5),弧形挡板(9)外周壁中部与前封板(5)接触;多组第一支撑杆(10)并排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海欧晏小丽晏璐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恒嘉利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