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建施工电梯井道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387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房建施工电梯井道防护结构,涉及建筑设施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边框、防护门、防护板和支撑件;边框中的第一侧板与防护门中的合页固定连接,边框中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下部与防护板中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防护板中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A处与支撑件中的第一卡墙件和第二卡墙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边框、防护门、防护板和支撑件等结构,解决了现有的防护结构在发生意外情况后,十分容易将施工人员困在下一层的防护结构中,使得施工人员只能被动的等待救援;以及现有的防护结构在进行安装时十分繁琐,大大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建施工电梯井道防护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设施
,特别是涉及一种房建施工电梯井道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楼宇的高度在不断攀升,建筑高层的楼宇可有效的缓解土地紧张的问题,使楼宇占用较少的地面面积即可获得大量的使用面积。在高层的楼宇中电梯已是一种必备设施,由于建筑高层的楼宇工期较长,在楼宇不断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预留出的电梯井,但是预留出的电梯井存在着非常大的安全隐患,需要使用防护结构对预留的电梯井逐层进行防护,从而避免施工人员跌落进电梯井的底部而发生人员伤亡。但是现有的防护结构在发生意外情况后,十分容易将施工人员困在下一层的防护结构中,使得施工人员只能被动的等待救援,而施工人员长时间处在电梯井的防护结构中,极易使施工人员产生严重的恐慌心理,对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是一种极大的损害,并且现有的防护结构在进行安装时十分繁琐,大大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建施工电梯井道防护结构,通过设置的边框、防护门、防护板和支撑件等结构,解决了现有的防护结构在发生意外情况后,十分容易将施工人员困在下一层的防护结构中,使得施工人员只能被动的等待救援;以及现有的防护结构在进行安装时十分繁琐,大大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房建施工电梯井道防护结构,包括边框、防护门、防护板和支撑件;所述边框中的第一侧板与防护门中的合页固定连接,所述边框中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下部与防护板中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板中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A处与支撑件中的第一卡墙件和第二卡墙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边框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一侧与第一侧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另一侧与第二侧板的上部固定连接;通过边框与防护门相互配合对电梯井的入口进行封堵,可有效的阻拦非施工人员进入本装置中。进一步地,所述防护门包括门框,所述门框的一侧与合页固定连接,所述门框上固定连接有格栅,所述格栅上固定连接有警示牌,所述门框的中间部位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手和弹子锁;施工人员可通过钥匙将防护门从外部锁上,避免非施工人员进入,同时施工人员也可通过防护门上设置的弹子锁从内部打开防护门,可避免施工人员被反锁在本装置中。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包括第一承接板,所述第一承接板的前部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接板和第一连接板的内侧面与第二承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贴合连接,所述第二承接板的前部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防护板可避免施工人员坠落至电梯井的底部,并且防护板中设置的第一承接板和第二承接板有较大的倾斜角度,使得施工人员不能在第一承接板和第二承接板上停留,可通过第一承接板和第二承接板的倾斜角度将施工人员滑动至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卡板件和第二卡板件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卡板件的外侧面与第一卡墙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板件的外侧面与第二卡墙件固定连接;支撑件可在防护板铺设完后对其进行支撑固定,可有效的避免防护件翘起。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防护门上设置的弹子锁,使得施工人员即可在防护门的外侧通过钥匙将防护门锁住,避免非施工人员进入,也可避免施工人员被反锁在本装置的里面,使得在本装置中的施工人员无需被动等待救援即可自行打开防护门从本装置中走出,避免施工人员长时间待在本装置中而影响其身心健康。2、本技术设置的边框、防护门、防护板和支撑件等部件,结构简单,可快速的完成拼装,使得安装过程变得十分简单,大大加快了安装过程,使得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房建施工电梯井道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边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防护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防护板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支撑件的爆炸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边框;11、顶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2、防护门;21、合页;22、格栅;23、门框;24、拉手;25、弹子锁;26、警示牌;3、防护板;31、第一承接板;32、第一连接板;33、第二连接板;34、第二承接板;4、支撑件;41、支撑板;42、第一卡墙件;43、第一卡板件;44、第二卡板件;45、第二卡墙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房建施工电梯井道防护结构,包括边框1、防护门2、防护板3和支撑件4;边框1中的第一侧板12与防护门2中的合页21固定连接,边框1中的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下部与防护板3中的第一连接板32和第二连接板33固定连接,防护板3中的第一连接板32和第二连接板33的A处与支撑件4中的第一卡墙件42和第二卡墙件45固定连接,安装时先将防护板3铺设在电梯井中,然后通过支撑件4对防护板3进行限位固定,然后将边框1与防护板3连接固定在一起,再将防护门2通过合页21与边框1转动连接在一起,组装完成后将防护门2关闭锁住即可。其中如图2所示,边框1包括顶板11,顶板11的一侧与第一侧板12的上部固定连接,顶板11的另一侧与第二侧板13的上部固定连接,安装时先将顶板11的两侧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上部连接固定,再将边框1中的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下部与防护板3中的第一连接板32和第二连接板33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使边框1形成一个“匚”形的框架,主要用于作为防护门2的承载部件。其中如图3所示,防护门2包括门框23,门框23的一侧与合页21固定连接,门框23上固定连接有格栅22,格栅22上固定连接有警示牌26,门框23的中间部位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手24和弹子锁25;防护门2上设置的格栅22可使本装置的内部与外界的气流流通,防护门2上设置的弹子锁25可使施工人员在外部使用钥匙将防护门2锁住,同时施工人员在防护门2的内侧时也可通过弹子锁25将防护门2打开。其中如图4所示,防护板3包括第一承接板31,第一承接板31的前部与第一连接板32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建施工电梯井道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1)、防护门(2)、防护板(3)和支撑件(4);/n所述边框(1)中的第一侧板(12)与防护门(2)中的合页(21)固定连接,所述边框(1)中的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下部与防护板(3)中的第一连接板(32)和第二连接板(33)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板(3)中的第一连接板(32)和第二连接板(33)的A处与支撑件(4)中的第一卡墙件(42)和第二卡墙件(45)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建施工电梯井道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1)、防护门(2)、防护板(3)和支撑件(4);
所述边框(1)中的第一侧板(12)与防护门(2)中的合页(21)固定连接,所述边框(1)中的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下部与防护板(3)中的第一连接板(32)和第二连接板(33)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板(3)中的第一连接板(32)和第二连接板(33)的A处与支撑件(4)中的第一卡墙件(42)和第二卡墙件(4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施工电梯井道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1)包括顶板(11),所述顶板(11)的一侧与第一侧板(12)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11)的另一侧与第二侧板(13)的上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施工电梯井道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门(2)包括门框(23),所述门框(23)的一侧与合页(21)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玉春种道帅亓希国杨博杨英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