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粘贴式智能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09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6:18
一种外置粘贴式智能门锁,包括原门锁和主壳体;所述原门锁左右两侧设有对称的夹爪,所述夹爪下方固定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端设有螺杆,所述螺杆分别套设有一个滑块,所述螺杆两端固定连接夹爪驱动电机,所述夹爪驱动电机两端固定设有转斧;所述主壳体内部还设有转斧轨道;所述主壳体左下角设有控制器,并内置连接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右下角设有电源,左侧依次设有夹爪张开按钮和开始按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门锁无需拆卸原门锁,通过外置的方式安装,安装方便;可远程通过蓝牙或者WIFI连接的控制器进行模拟人工开锁的动作进行门锁开启,也可以手动开锁,使用便捷;可反复拆装配合不同的原门锁,避免了装修时更换智能门锁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置粘贴式智能门锁
本技术涉及智能家居
,具体是一种外置粘贴式智能门锁。
技术介绍
智能家居是在物联网的影响之下物联化体现。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以及三表抄送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在现有普通门锁的日常使用中,经常出现忘带钥匙、钥匙容易被偷换仿制、钥匙临时数量不足等问题,日常生活中,需要重新安装开智能开关,不仅费时费力且价格较高并且也会造成浪费,因此,需要一种不影响手动控制、能够适应多种款式、可以直接粘贴使用的外置的粘贴式智能门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外置粘贴式智能门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置粘贴式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原门锁1和主壳体2;所述主壳体2为上端开口的方形,所述原门锁1设置于主壳体2内部中间靠近开口的位置;所述原门锁1左右两侧设有对称的夹爪3,所述夹爪3夹住原门锁1的位置固定设有橡胶保护层21;所述夹爪3下方固定设有支撑杆20,所述支撑杆20下端横向设有螺杆17,所述螺杆17分别套设有一个滑块18,所述滑块18和支撑杆20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8内壁设有螺纹,和螺杆17螺纹连接。所述螺杆17两端固定连接夹爪驱动电机5,所述夹爪驱动电机5两端固定设有转斧6,所述螺杆17、夹爪驱动电机5和转斧6之间为销连接,且所述螺杆17可转动;所述转斧6为U型结构,U型部的竖直部分与弯曲部分的连接处内壁设有相向突出端,所述转斧6的相向突出端部分别固定设有夹爪左原点传感器7和夹爪右原点传感器16;所述主壳体2内部还设有向上开口的半圆形转斧轨道19,所述转斧轨道19两端部分别与主壳体2两侧内壁贴合,底部设有缺口;所述转斧轨道19左右两边靠近转斧6底部位置固定设有转斧左限位传感器8和转斧右限位传感器15;所述转斧6中间固定设有螺杆支撑轴4,所述螺杆支撑轴4顶端固定连接螺杆17内侧端部;所述主壳体2左下角设有控制器11,并内置连接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右下角设有电源13,中间设有连接左右两端的挡板,所述挡板中间固定设有圆形转斧驱动电机14,所述转斧驱动电机14的转轴固定有齿轮,所述转斧6底部圆弧部分有齿条,所述转斧驱动电机14的齿轮与转斧6底部齿条啮合;所述主壳体左侧面还设有夹爪张开按钮9和开始按钮10。进一步的,所述夹爪驱动电机5驱动螺杆17转动的方向左右相反。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11的输出端与夹爪驱动电机5、转斧驱动电机1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11的输入端与夹爪左原点传感器7、转斧左限位传感器8、转斧右限位传感器15、夹爪右原点传感器16、夹爪张开按钮9和开始按钮10的输出端联接。进一步的,所述所述控制器11的型号为STM32F控制器。进一步的,所述夹爪左原点传感器7、夹爪右原点传感器16、转斧左限位传感器8、转斧右限位传感器15均为光电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转斧6以原门锁1的轴为轴,可在转斧轨道19中滑动。进一步的,所述主壳体2上端内壁和底部内壁涂有液体胶粘剂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智能门锁无需拆卸原门锁,通过外置的方式安装,安装方便;可远程通过蓝牙或者WIFI连接的控制器进行模拟人工开锁的动作进行门锁开启,也可以手动开锁,使用便捷;可反复拆装配合不同的原门锁,避免了装修时更换智能门锁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原门锁,2-主壳体,3-夹爪,4-螺杆支撑轴,5-夹爪驱动电机,6-转斧,7-夹爪左原点传感器,8-转斧左限位传感器,9-夹爪张开按钮,10-开始按钮,11-控制器,12-液体胶粘剂,13-电源,14-转斧驱动电机啊,15-转斧右限位传感器,16-夹爪右原点传感器,17-螺杆,18-滑块,19-转斧轨道,20-支撑杆,21-橡胶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行使回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附图所示,一种外置粘贴式智能门锁,包括包括原门锁1和主壳体2;主壳体2为上端开口的方形,所述原门锁1设置于主壳体2内部中间靠近开口的位置;所述原门锁1左右两侧设有对称的夹爪3,用于夹住原门锁1,夹爪3夹住原门锁1的位置固定设有橡胶保护层21,用来加大夹爪3与原门锁1之间的摩擦力。夹爪3下方固定设有支撑杆20,支撑杆20下端横向设有螺杆17,所述螺杆17分别套设有一个滑块18,所述滑块18和支撑杆20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8内壁设有螺纹,和螺杆17螺纹连接。螺杆17两端固定连接夹爪驱动电机5,夹爪驱动电机5两端固定设有转斧6,螺杆17、夹爪驱动电机5和转斧6之间为销连接,所述螺杆17可转动。夹爪驱动电机5驱动螺杆17转动的方向左右相反,使得滑块18在夹爪驱在螺杆17往相反的方向左右滑动并带动夹爪3抓紧或放开原门锁1。转斧6为U型结构,U型部的竖直部分与弯曲部分的连接处内壁设有相向突出端;转斧6相向突出端部分别固定设有夹爪左原点传感器7和夹爪右原点传感器16;所述主壳体2内部还设有向上开口的半圆形转斧轨道19,所述转斧轨道19两端部分别与主壳体2两侧内壁贴合,底部设有缺口。转斧6以原门锁1的轴为轴,可在转斧轨道19中滑动。转斧轨道19左右两边靠近转斧6底部位置固定设有转斧左限位传感器8和转斧右限位传感器15;夹爪左原点传感器7、夹爪右原点传感器16、转斧左限位传感器8、转斧右限位传感器15均为光电传感器。所述转斧6中间固定设有有螺杆支撑轴4,所述螺杆支撑轴4顶端固定连接螺杆17内侧端部;所述主壳体2左下角设有控制器11,并内置连接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右下角设有电源13,中间设有连接左右两端的挡板,所述挡板中间固定设有圆形转斧驱动电机14,所述转斧驱动电机14的转轴固定有齿轮,所述转斧6底部圆弧部分有齿条,所述转斧驱动电机14的齿轮与转斧6底部齿条啮合;所述主壳体2左侧面还依次设有夹爪张开按钮9和开始按钮10。控制器11的型号为STM32F控制器,其输出端与夹爪驱动电机5、转斧驱动电机1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11的输入端与夹爪左原点传感器7、转斧左限位传感器8、转斧右限位传感器15、夹爪右原点传感器16、夹爪张开按钮9和开始按钮10的输出端联接。主壳体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置粘贴式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原门锁(1)和主壳体(2);所述主壳体(2)为上端开口的方形,所述原门锁(1)设置于主壳体(2)内部中间靠近开口的位置;所述原门锁(1)左右两侧设有对称的夹爪(3),所述夹爪(3)夹住原门锁(1)的位置固定设有橡胶保护层(21);所述夹爪(3)下方固定设有支撑杆(20),所述支撑杆(20)下端横向设有螺杆(17),所述螺杆(17)分别套设有一个滑块(18),所述滑块(18)和支撑杆(20)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8)内壁设有螺纹,和螺杆(17)螺纹连接;所述螺杆(17)两端固定连接夹爪驱动电机(5),所述夹爪驱动电机(5)两端固定设有转斧(6),所述螺杆(17)、夹爪驱动电机(5)和转斧(6)之间为销连接,且所述螺杆(17)可转动;所述转斧(6)为U型结构,U型部的竖直部分与弯曲部分的连接处内壁设有相向突出端;所述转斧(6)相向突出端部分别固定设有夹爪左原点传感器(7)和夹爪右原点传感器(16);所述主壳体(2)内部还设有向上开口的半圆形转斧轨道(19),所述转斧轨道(19)两端部分别与主壳体(2)两侧内壁贴合,底部设有缺口;所述转斧轨道(19)左右两边靠近转斧(6)底部位置固定设有转斧左限位传感器(8)和转斧右限位传感器(15);所述转斧(6)中间固定设有有螺杆支撑轴(4),所述螺杆支撑轴(4)顶端固定连接两个螺杆(17)端部;所述主壳体(2)左下角设有控制器(11),并内置连接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右下角设有电源(13),中间设有连接两端的挡板,所述挡板中间设有圆形转斧驱动电机(14),所述转斧驱动电机(14)的转轴固定有齿轮,所述转斧(6)底部圆弧部分有齿条,所述转斧驱动电机(14)的齿轮与转斧(6)底部齿条啮合;所述主壳体(2)左侧面还设有夹爪张开按钮(9)和开始按钮(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置粘贴式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原门锁(1)和主壳体(2);所述主壳体(2)为上端开口的方形,所述原门锁(1)设置于主壳体(2)内部中间靠近开口的位置;所述原门锁(1)左右两侧设有对称的夹爪(3),所述夹爪(3)夹住原门锁(1)的位置固定设有橡胶保护层(21);所述夹爪(3)下方固定设有支撑杆(20),所述支撑杆(20)下端横向设有螺杆(17),所述螺杆(17)分别套设有一个滑块(18),所述滑块(18)和支撑杆(20)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8)内壁设有螺纹,和螺杆(17)螺纹连接;所述螺杆(17)两端固定连接夹爪驱动电机(5),所述夹爪驱动电机(5)两端固定设有转斧(6),所述螺杆(17)、夹爪驱动电机(5)和转斧(6)之间为销连接,且所述螺杆(17)可转动;所述转斧(6)为U型结构,U型部的竖直部分与弯曲部分的连接处内壁设有相向突出端;所述转斧(6)相向突出端部分别固定设有夹爪左原点传感器(7)和夹爪右原点传感器(16);所述主壳体(2)内部还设有向上开口的半圆形转斧轨道(19),所述转斧轨道(19)两端部分别与主壳体(2)两侧内壁贴合,底部设有缺口;所述转斧轨道(19)左右两边靠近转斧(6)底部位置固定设有转斧左限位传感器(8)和转斧右限位传感器(15);所述转斧(6)中间固定设有有螺杆支撑轴(4),所述螺杆支撑轴(4)顶端固定连接两个螺杆(17)端部;所述主壳体(2)左下角设有控制器(11),并内置连接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右下角设有电源(13),中间设有连接两端的挡板,所述挡板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钱龙汪勇殷加龙周雅俊陈瀚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