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73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右侧设置有吸附装置,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过滤箱的右侧设置有混合装置,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混合装置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沉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座用于对过滤箱、吸附装置、混合装置、水泵和沉降装置进行安装,通过过滤箱与吸附装置之间的配合实现对水中的铁颗粒进行吸附,通过设置混合装置用于将污水与碱混合,通过设置水泵用于将混合装置内部的污水送至沉降装置的内部进行沉淀并排出,同时解决了现有的工厂污水中存在铁颗粒和铁离子直接排放造成浪费及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过滤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环境的不断污染不仅会对生物链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环境污染也会对人们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而为了减轻环境的污染。现有的工厂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内部存在许多的铁颗粒及铁离子,若不将其过滤处理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不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具备能够将污水中的铁及铁离子进行处理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工厂污水中存在铁颗粒和铁离子直接排放造成浪费及污染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右侧设置有吸附装置,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过滤箱的右侧设置有混合装置,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混合装置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沉降装置。优选的,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固定架、容纳盒、气缸、滤网和电磁铁,所述过滤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过滤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气缸,所述气缸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滤网贯穿过滤箱并延伸至卡块的内部,所述滤网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铁,所述固定架的内部且位于气缸的下方活动连接有容纳盒。优选的,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搅拌叶、电机、传动轴和进料口,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混合箱,所述混合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贯穿混合箱并延伸至混合箱的内部,所述传动轴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搅拌叶,所述混合箱的顶部且位于电机的右侧连通有进料口。优选的,所述沉降装置包括沉降箱、排污口、排水管、水堰槽和缓冲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沉降箱,所述沉降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污口,所述沉降箱的右侧且位于排污口的上方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沉降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左侧与沉降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沉降箱内腔的右侧且位于排水管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水堰槽。优选的,所述过滤箱与混合箱的顶部之间、混合箱右侧的底部与水泵输入端之间和水泵的输出端与沉降箱的左侧之间均通过导水管连通,所述水泵输出端的导水管贯穿沉降箱的左侧并延伸至缓冲板的上方,所述传动轴与混合箱之间通过机械密封固定连接,所述进料口、排污口和排水管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阀门,所述缓冲板与沉降箱的内壁之间开设有通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底座用于对过滤箱、吸附装置、混合装置、水泵和沉降装置进行安装,通过过滤箱与吸附装置之间的配合实现对水中的铁颗粒进行吸附,通过设置混合装置用于将污水与碱混合,通过设置水泵用于将混合装置内部的污水送至沉降装置的内部进行沉淀并排出,同时解决了现有的工厂污水中存在铁颗粒和铁离子直接排放造成浪费及污染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进料口,用于将碱加入混合箱的内部,通过搅拌叶、电机和传动轴之间的配合实现对污水进行搅拌,从而使得碱与其进行充分反应通过设置缓冲板用于对污水进行缓冲,防止污水进入沉降箱的内部将沉淀的物质冲起,通过设置水堰槽用于减缓污水的流量,从而防止水中的沉淀外泄,通过设置排污口用于将沉降箱底部的沉淀排出,沉降箱的底部呈倾斜状且最低点位于排污口左侧的下方,从而方便将沉降箱内部的沉淀排出,通过设置导水管实现污水的转移,通过将水泵输出端的导水管延伸至缓冲板上方用于对污水进行缓冲,通过设置机械密封用于防止混合箱内部的污水进入电机的内部,从而对电机造成损害,通过设置通槽用于将污水导入缓冲板的下方进行沉淀,通过设置阀门用于防止混合箱和沉降箱内部的污水经过进料口、排水管和排污口外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吸附装置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混合装置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沉降装置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过滤箱;3、吸附装置;301、固定架;302、容纳盒;303、气缸;304、滤网;305、电磁铁;306、卡块;4、混合装置;401、混合箱;402、搅拌叶;403、电机;404、传动轴;405、进料口;5、水泵;6、沉降装置;601、沉降箱;602、排污口;603、排水管;604、水堰槽;605、缓冲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文件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申请文件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左侧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有过滤箱2,过滤箱2的右侧设置有吸附装置3,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过滤箱2的右侧设置有混合装置4,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混合装置4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水泵5,底座1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沉降装置6,通过设置底座1用于对过滤箱2、吸附装置3、混合装置4、水泵5和沉降装置6进行安装,通过过滤箱2与吸附装置3之间的配合实现对水中的铁颗粒进行吸附,通过设置混合装置4用于将污水与碱混合,通过设置水泵5用于将混合装置4内部的污水送至沉降装置6的内部进行沉淀并排出,吸附装置3包括固定架301、容纳盒302、气缸303、滤网304和电磁铁305,过滤箱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301,过滤箱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卡块306,固定架3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气缸303,气缸30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滤网304,滤网304贯穿过滤箱2并延伸至卡块306的内部,滤网30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铁305,固定架301的内部且位于气缸303的下方活动连接有容纳盒302,通过设置固定架301用于对容纳盒302和气缸303进行安装,通过设置气缸303用于控制滤网304和电磁铁305的移动,通过滤网304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底座(1)、传动轴(404)和进料口(40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左侧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有过滤箱(2),所述过滤箱(2)的右侧设置有吸附装置(3),所述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过滤箱(2)的右侧设置有混合装置(4),所述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混合装置(4)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水泵(5),所述底座(1)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沉降装置(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底座(1)、传动轴(404)和进料口(40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左侧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有过滤箱(2),所述过滤箱(2)的右侧设置有吸附装置(3),所述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过滤箱(2)的右侧设置有混合装置(4),所述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混合装置(4)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水泵(5),所述底座(1)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沉降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3)包括固定架(301)、容纳盒(302)、气缸(303)、滤网(304)和电磁铁(305),所述过滤箱(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301),所述过滤箱(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卡块(306),所述固定架(3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气缸(303),所述气缸(30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滤网(304),所述滤网(304)贯穿过滤箱(2)并延伸至卡块(306)的内部,所述滤网(30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铁(305),所述固定架(301)的内部且位于气缸(303)的下方活动连接有容纳盒(3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4)包括混合箱(401)、搅拌叶(402)、电机(403)、传动轴(404)和进料口(405),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混合箱(401),所述混合箱(4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403),所述电机(403)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传动轴(40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经周赵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昊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