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围结构及新能源物流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35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侧围结构及新能源物流车。该侧围结构包括:侧围框架,其为矩形框架结构;横梁组件,其沿侧围框架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侧围框架上;竖梁组件,其沿侧围框架的宽度方向设置于侧围框架上;斜梁组件,其设置于侧围框架、横梁组件及竖梁组件之间,斜梁组件相对于侧围框架倾斜设置。该侧围结构的横梁组件起到了加强侧围框架的作用,在侧围框架的宽度方向,竖梁组件起到了加强侧围框架的作用。斜梁组件将侧围框架、横梁组件及竖梁组件分割成小三角形结构,利用三角形结构稳定性的特性,进一步提高结构刚度。另外,利用框架和梁结构,整体质量较轻,满足轻量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围结构及新能源物流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侧围结构及新能源物流车。
技术介绍
汽车刚度是整车车身结构的基础,并决定了汽车的品质和性能,如果车身刚度不足其影响如下:1、汽车在粗糙路面上行驶或者受到冲击时,车身变形较大,容易与周边部件产生碰撞和摩擦,从而产生异响;2、整车模态频率低,容易与外界激励频率一致或接近,从而产生共振;车身扭转角度大,整车跟随感差,进而降低操控性能;3、疲劳性能和可靠性能变差,影响碰撞的能量吸收和对行人的保护。传统的物流货箱骨架结构为了加强其刚度,在货箱侧围增加了大量的支撑结构,不但加大了汽车的研发制造成本,而且整车质量也随之增加,这将对汽车的续驶里程产生不利的影响,不满足轻量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围结构及新能源物流车,在增加结构刚度的同时,减轻了自身重量。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侧围结构,包括:侧围框架,其为矩形框架结构;横梁组件,其沿所述侧围框架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侧围框架上;竖梁组件,其沿所述侧围框架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侧围框架上;斜梁组件,其设置于所述侧围框架、所述横梁组件及所述竖梁组件之间,所述斜梁组件相对于所述侧围框架倾斜设置。作为优选,所述侧围框架包括:顶部横梁;底部横梁,其位于所述顶部横梁的下方并与其平行设置;第一侧竖梁,其位于所述顶部横梁的一端,所述第一侧竖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顶部横梁和所述底部横梁;第二侧竖梁,其位于所述顶部横梁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侧竖梁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侧竖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顶部横梁和所述底部横梁。作为优选,所述竖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中间竖梁,所述中间竖梁位于所述顶部横梁和所述底部横梁之间及所述第一侧竖梁和所述第二侧竖梁之间,所述中间竖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顶部横梁和所述底部横梁并与所述第一侧竖梁平行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横梁组件包括至少三个中间横梁,在所述第一侧竖梁和所述中间竖梁之间、所述第二侧竖梁和所述中间竖梁之间及相邻两个所述中间竖梁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中间横梁。作为优选,所述斜梁组件包括:第一斜梁,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竖梁、所述中间竖梁、所述顶部横梁及所述中间横梁之间;第二斜梁,其设置于所述第二侧竖梁、所述中间竖梁、所述顶部横梁及所述中间横梁之间;中间斜梁,其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中间竖梁、所述顶部横梁及所述中间横梁之间。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斜梁和所述中间斜梁之间形成V形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斜梁和所述中间斜梁之间形成V形结构。作为优选,还包括至少三个支撑梁,在所述第一侧竖梁和所述中间竖梁之间、所述第二侧竖梁和所述中间竖梁之间及相邻两个所述中间竖梁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与所述中间横梁平行设置。作为优选,还包括封板,所述第一侧竖梁和所述底部横梁之间、所述第二侧竖梁和所述底部横梁之间及所述中间竖梁和所述底部横梁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封板。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物流车,包括上述的侧围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侧围结构,侧围框架为矩形框架结构,矩形结构的侧围框架用于匹配新能源物流车的车厢的外部轮廓形状,侧围框架实现外部轮廓的支撑。通过设置横梁组件沿侧围框架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侧围框架上,在侧围框架的长度方向,横梁组件起到了加强侧围框架的作用。通过设置竖梁组件沿侧围框架的宽度方向设置于侧围框架上,在侧围框架的宽度方向,竖梁组件起到了加强侧围框架的作用。为了避免四边形结构具有结构不稳定性,将斜梁组件设置于侧围框架、横梁组件及竖梁组件之间,斜梁组件相对于侧围框架倾斜设置,使得斜梁组件将侧围框架、横梁组件及竖梁组件分割成小三角形结构,利用三角形结构稳定性的特性,进一步提高结构刚度。另外,在侧围框架、横梁组件、竖梁组件及斜梁组件的配合作用下,利用框架和梁结构,与现有实心加强件相比,整体质量较轻,满足轻量化的需求。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物流车,包括上述的侧围结构。通过设置该侧围结构,在增加新能源物流车货箱结构刚度的同时,减轻了新能源物流车自身重量,以提高了汽车的品质和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侧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侧围框架;2、横梁组件;3、竖梁组件;4、斜梁组件;5、封板;6、支撑梁;11、顶部横梁;12、底部横梁;13、第一侧竖梁;14、第二侧竖梁;21、中间横梁;31、中间竖梁;41、第一斜梁;42、第二斜梁;43、中间斜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围结构,如图1所示,该侧围结构包括:侧围框架1、横梁组件2、竖梁组件3及斜梁组件4,侧围框架1为矩形框架结构,起到了整体支撑的作用。横梁组件2沿侧围框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侧围框架1上,竖梁组件3沿侧围框架1的宽度方向设置于侧围框架1上,斜梁组件4设置于侧围框架1、横梁组件2及竖梁组件3之间,斜梁组件4相对于侧围框架1倾斜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侧围结构,侧围框架1为矩形框架结构,矩形结构的侧围框架1用于匹配新能源物流车的车厢的外部轮廓形状,侧围框架1实现外部轮廓的支撑。通过设置横梁组件2沿侧围框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侧围框架1上,在侧围框架1的长度方向,横梁组件2起到了加强侧围框架1的作用。通过设置竖梁组件3沿侧围框架1的宽度方向设置于侧围框架1上,在侧围框架1的宽度方向,竖梁组件3起到了加强侧围框架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侧围框架(1),其为矩形框架结构;/n横梁组件(2),其沿所述侧围框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侧围框架(1)上;/n竖梁组件(3),其沿所述侧围框架(1)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侧围框架(1)上;/n斜梁组件(4),其设置于所述侧围框架(1)、所述横梁组件(2)及所述竖梁组件(3)之间,所述斜梁组件(4)相对于所述侧围框架(1)倾斜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围框架(1),其为矩形框架结构;
横梁组件(2),其沿所述侧围框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侧围框架(1)上;
竖梁组件(3),其沿所述侧围框架(1)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侧围框架(1)上;
斜梁组件(4),其设置于所述侧围框架(1)、所述横梁组件(2)及所述竖梁组件(3)之间,所述斜梁组件(4)相对于所述侧围框架(1)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框架(1)包括:
顶部横梁(11);
底部横梁(12),其位于所述顶部横梁(11)的下方并与其平行设置;
第一侧竖梁(13),其位于所述顶部横梁(11)的一端,所述第一侧竖梁(1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顶部横梁(11)和所述底部横梁(12);
第二侧竖梁(14),其位于所述顶部横梁(11)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侧竖梁(13)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侧竖梁(1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顶部横梁(11)和所述底部横梁(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组件(3)包括至少两个中间竖梁(31),所述中间竖梁(31)位于所述顶部横梁(11)和所述底部横梁(12)之间及所述第一侧竖梁(13)和所述第二侧竖梁(14)之间,所述中间竖梁(3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顶部横梁(11)和所述底部横梁(12)并与所述第一侧竖梁(13)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组件(2)包括至少三个中间横梁(21),在所述第一侧竖梁(13)和所述中间竖梁(31)之间、所述第二侧竖梁(14)和所述中间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欢谢庆发王金锋吴元邓武王鹏牛胜福张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