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蜡模淋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7808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蜡模淋砂装置,目的是解决现有蜡模淋砂不均匀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与下料箱底部落砂口竖直对接的淋砂箱主体,待淋砂处理的工件放置于淋砂箱主体内部,工件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抛砂滚筒和第二抛砂滚筒,下料箱内腔上部倾斜固定有筛网、底部落砂口固定有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两导流板的一端分别间隔与下料箱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向下倾斜伸出至第一抛砂滚筒和第二抛砂滚筒的上方,以及水平定于下料箱底部靠近落砂口上方的旋转抛砂组件和驱动其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旋转抛砂组件包括旋转轴及沿旋转轴周向垂直固定的若干抛砂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下落的砂密度更加均匀,且能全方位沾砂,使工件表面及厚度粘砂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蜡模淋砂装置
本技术涉及熔模铸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蜡模淋砂装置。
技术介绍
蜡模精密铸造,又称为失蜡铸造或熔模铸造。蜡模精密铸造的模壳制作过程中,蜡模沾浆后需要在其表面淋上一层砂,淋砂是熔模铸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淋砂过程通常是在淋砂机内完成,砂在蜡模表面的粘附情况会直接影响铸件的产量和质量。目前这一工序需要通过人工淋砂操作或是借助淋砂机完成,人工淋砂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淋砂机是通过皮带料斗循环提升砂,砂至最高点由上往下落,直接淋在在淋砂机的箱体内转动的蜡模上,以实现蜡模粘砂,整个淋砂过程难以保证砂颗粒大小均匀,易导致淋砂不均匀,且蜡模表面局部地区可能会造成粘砂厚度不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蜡模淋砂装置,解决了现有蜡模淋砂过程中淋砂不均匀粘砂厚度不一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蜡模淋砂装置,包括:下料箱,底部为敞口结构的落砂口;淋砂箱主体,顶部敞口,与下料箱底部竖直对接,待淋砂处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蜡模淋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下料箱(3),底部为敞口结构的落砂口;/n淋砂箱主体(12),顶部敞口,与下料箱(3)底部竖直对接,待淋砂处理的工件(16)放置于淋砂箱主体(12)内部,工件(16)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抛砂滚筒(13)和第二抛砂滚筒(14);/n筛网(4),倾斜固定于下料箱(3)内腔上部;/n第一导流板(10),一端与下料箱(3)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下倾斜伸出至第一抛砂滚筒(13)上方;/n第二导流板(11),一端与下料箱(3)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下倾斜伸出至第二抛砂滚筒(14)上方;/n旋转抛砂组件(7),包括水平固定于下料箱(3)底部的旋转轴(70)及沿旋转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蜡模淋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料箱(3),底部为敞口结构的落砂口;
淋砂箱主体(12),顶部敞口,与下料箱(3)底部竖直对接,待淋砂处理的工件(16)放置于淋砂箱主体(12)内部,工件(16)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抛砂滚筒(13)和第二抛砂滚筒(14);
筛网(4),倾斜固定于下料箱(3)内腔上部;
第一导流板(10),一端与下料箱(3)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下倾斜伸出至第一抛砂滚筒(13)上方;
第二导流板(11),一端与下料箱(3)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下倾斜伸出至第二抛砂滚筒(14)上方;
旋转抛砂组件(7),包括水平固定于下料箱(3)底部的旋转轴(70)及沿旋转轴(70)周向垂直固定于旋转轴(70)外表面的若干抛砂叶片(71);
驱动装置(8),固定于下料箱(3)外壁,其输出端与旋转轴(70)连接,用于驱动旋转抛砂组件(7)在落砂口上方转动;
沸腾槽(15),设置于淋砂箱主体(12)底部、工件(16)的正下方;
其中,旋转抛砂组件(7)位于筛网下方,若干抛砂叶片(71)位于第一导流板(10)和第二导流板(11)之间,且位于工件(16)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蜡模淋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送料箱(1),底部设有送料口,该送料口通过控制管路(2)与下料箱(3)顶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蜡模淋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4)底端靠近下料箱(3)内壁处开设有出料槽(40),所述出料槽(40)底部对接有导料槽(5),该导料槽(5)倾斜布置,且一端与出料槽(40)底部连通,另一端贯穿紧邻出料槽(40)的下料箱(3)侧壁与一回收箱(6)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蜡模淋砂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枝峰曾光前李伟叶贵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法拉特不锈钢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