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却的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772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3:22
提供了一种能够从盒模式转换到展开模式或反之亦然的折叠式包装冷却盒,包括:盒体部分,所述盒体部分具有底部部分、侧壁部分和接合部分,所述底部部分、侧壁部分和接合部分被构造为彼此连接并且在所述展开模式下形成单一平面;以及冷却增强部分,所述冷却增强部分被构造为插入到所述盒的内部并且当所述盒体部分被转换成所述盒模式时与所述盒体部分一起形成六面体形状,其中所述冷却增强部分包括:增强底部部分,所述增强底部部分被构造为形成下表面并且在转换成所述盒模式时面向所述盒体部分的底部部分;增强侧壁部分,所述增强侧壁部分被构造为与所述增强底部部分连接并且面向所述盒体部分的侧壁部分;以及增强接合部分,所述增强接合部分被构造为接合所述增强侧壁部分,被折叠成面向自身并且在转换成所述盒模式时与所述增强侧壁部分紧密接触,并且其中所述增强底部部分、所述增强侧壁部分和增强接合部分在所述展开模式下形成单一平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冷却的包装盒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装冷却盒。
技术介绍
最近,在线业务蓬勃发展,从而带来了食品配送的巨大增长。对于食品配送,像在任何其他常规配送中一样使用包装盒。随着配送食品逐渐多样化,需要长时间保持制冷的食品的配送需求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配送这种冷藏食品,包装盒需要在其中附有隔热构件,从而成倍地增加了包装资源的浪费。此外,即使在包装盒中附有隔热构件,由于冷却功能不完全,食品在收到时的状况也经常恶化。因此,对能够代替一次性包装盒并且具有增强的冷却功能的包装盒的需求不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本公开的专利技术人提出了韩国专利号2136639(以下为“现有技术参考”)。尽管有该现有技术参考,但是随着配送距离或时间的增加以及对冷藏食品的需求的增加,越来越需要进一步增强的冷却功能。因此,本公开的专利技术人研究了一种可以具有双重冷却结构的方法,同时原样使用现有技术参考的冷却盒。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标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具有双重冷却结构的包装冷却盒。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包装冷却盒,该包装冷却盒可以在盒模式下为易损部位提供增强的冷却结构,在展开模式下体现所有部件的自动化清洁,并且在便携模式下使各部件彼此组合以易于携带。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问题,并且可以从以下实施方式中推断出其他技术挑战。技术方案根据实现上述技术挑战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从盒模式转换到展开模式或反之亦然的折叠式包装冷却盒,包括:盒体部分,该盒体部分具有底部部分、侧壁部分和接合部分,所述底部部分、侧壁部分和接合部分被构造为彼此连接并且在展开模式下形成单一平面;以及冷却增强部分,该冷却增强部分被构造为插入到该盒的内部,并且当所述盒体部分被转换成盒模式时与所述盒体部分一起形成六面体形状,其中所述冷却增强部分包括:增强底部部分,该增强底部部分被构造为形成下表面并且在转换成盒模式时面向所述盒体部分的底部部分;增强侧壁部分,该增强侧壁部分被构造为与所述增强底部部分连接并且面向所述盒体部分的侧壁部分;以及增强接合部分,所述增强接合部分被构造为接合所述增强侧壁部分,被折叠成面向自身并且在转换成盒模式时与所述增强侧壁部分紧密接触,并且其中所述增强底部部分、所述增强侧壁部分和增强接合部分在展开模式下形成单一平面。根据另一个方面,所述增强底部部分、增强侧壁部分和增强接合部分形成单一矩形形状。根据另一个方面,所述增强接合部分各自具有圆形拐角。根据另一个方面,所述增强接合部分各自面向所述盒体部分的每个接合部分的内部,并且当所述增强接合部分各自被折叠成面向自身时,所述盒体部分的每个折叠的接合部分可以插入到每个增强接合部分的内部。根据另一个方面,包装冷却盒进一步包括隔层,当在盒模式下设置在所述冷却增强部分的内部时,该隔层形成制冷空间,并且所述冷却增强部分包括易粘合部分,使得当该隔层向下卷曲时,该隔层可以附接到所述易粘合部分上。根据另一个方面,所述隔层在一端具有易粘合部分,并且所述隔层包括可以保持制冷剂的网格部分。根据另一个方面,当该隔层向下卷曲从而在内部形成制冷空间时,所述网格部分设置在所述隔层的面向该制冷空间的一个表面处,以保持该制冷空间处于低温。其他实施方式的细节包括在详细描述和附图中。效果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可以通过在盒体部分的内部包括冷却增强部分来形成双重冷却结构,从而使包装冷却盒的内部空间中的冷却效果最大化。此外,在转换成盒模式时,接合部分可以被折叠成彼此面对的两层,从而使易损部位中的热损失最小化。此外,由于盒体部分和冷却增强部分在展开模式下形成单一平面,因此容易将其引入到清洁装置中,从而实现完全自动化清洁。此外,由于冷却增强部分在与盒体部分结合时可以转换成便携模式,因此使用者可以容易地抓握或携带处于其最小化体积的盒。本专利技术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权利要求中的描述可以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构成根据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的盒体部分的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图2是用于图1的盒体部分的模板的内部视图;图3是用于图1的盒体部分的模板的外部视图;图4是展示了将构成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的盒体部分从展开模式组装到盒模式的过程的透视图;图5是本公开的在展开模式下的包装冷却盒中包括的折痕部分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6是本公开的在折叠模式下的包装冷却盒中包括的折痕部分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7是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中包括的侧壁部分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8是根据构成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的冷却增强部分的实施方式的模板的内部视图;图9是用于图8的冷却增强部分的模板的外部视图;图10是展示了在展开模式下,将构成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的冷却增强部分插入到盒体部分中并且与其组装在一起的过程的透视图;图11是展示了在将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组装成盒期间,已经完全插入到盒体部分中的冷却增强部分的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图12是展示了在将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组装成盒期间隔层的插入的透视图;图13是展示了在将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组装成盒期间,已经完全插入的隔层的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图14是展示构成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的隔层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模板;图15是展示构成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的隔层的实施方式的第二模板;图16是展示了已经完全插入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中的隔层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17是展示了已经完全插入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中的隔层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18展示了在展开模式下,构成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的盒体部分和冷却增强部分的清洁;图19是展示了将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从展开模式组装到便携模式的第一步骤的透视图;图20是展示了将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从展开模式组装到便携模式的第二步骤的透视图;并且图21是展示了已经完全组装成便携模式的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考虑到根据本公开获得的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地从当前广泛使用的一般术语中选择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术语,但是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意图、惯例、新技术的出现等,这些术语可以被其他术语取代。另外,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使用本公开的申请人任意地选择的术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本公开的相应描述部分中描述这些术语的含义。因此,应当注意,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应当基于其实际含义和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进行解释,而不是仅仅基于术语的名称进行解释。如本文所使用的,用于本公开的组成元素的术语“模块”和“部分”仅是为了易于准备说明书而使用或可互换地使用,并且不具有不同的含义,并且它们中的每一个都不独自起作用。此外,关于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描述,当确定这样的描述可能使本公开中包括的示例实施方式的本质混淆时,可以省略相关的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是为了使得易于理解本公开中包括的实施方式,并且本公开的技术思想不限于此,并且它们应当被解释为包括本公开的思想和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从盒模式转换到展开模式或者从展开模式转换到盒模式的折叠式包装冷却盒,包括:/n盒体部分,所述盒体部分具有底部部分、侧壁部分和接合部分,所述底部部分、侧壁部分和接合部分被构造为彼此连接并且在所述展开模式下形成单一平面;以及/n冷却增强部分,所述冷却增强部分被构造为插入到所述盒的内部并且当所述盒体部分被转换成所述盒模式时与所述盒体部分一起形成六面体形状,/n其中所述冷却增强部分包括:/n增强底部部分,所述增强底部部分被构造为形成下表面并且在转换成所述盒模式时面向所述盒体部分的底部部分;/n增强侧壁部分,所述增强侧壁部分被构造为与所述增强底部部分连接并且面向所述盒体部分的侧壁部分;以及/n增强接合部分,所述增强接合部分被构造为接合所述增强侧壁部分,被折叠成面向自身并且在转换成所述盒模式时与所述增强侧壁部分紧密接触,并且/n其中所述增强底部部分、所述增强侧壁部分和增强接合部分在所述展开模式下形成单一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200820 KR 10-2020-01049471.一种能够从盒模式转换到展开模式或者从展开模式转换到盒模式的折叠式包装冷却盒,包括:
盒体部分,所述盒体部分具有底部部分、侧壁部分和接合部分,所述底部部分、侧壁部分和接合部分被构造为彼此连接并且在所述展开模式下形成单一平面;以及
冷却增强部分,所述冷却增强部分被构造为插入到所述盒的内部并且当所述盒体部分被转换成所述盒模式时与所述盒体部分一起形成六面体形状,
其中所述冷却增强部分包括:
增强底部部分,所述增强底部部分被构造为形成下表面并且在转换成所述盒模式时面向所述盒体部分的底部部分;
增强侧壁部分,所述增强侧壁部分被构造为与所述增强底部部分连接并且面向所述盒体部分的侧壁部分;以及
增强接合部分,所述增强接合部分被构造为接合所述增强侧壁部分,被折叠成面向自身并且在转换成所述盒模式时与所述增强侧壁部分紧密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增强底部部分、所述增强侧壁部分和增强接合部分在所述展开模式下形成单一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冷却盒,其中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由石李允衡孙裕李袁埈荣金义坤申正燮俞世英金泰妍
申请(专利权)人:韩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