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态混料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719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51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静态混料器,包括入口节,顶部混料芯,中部混料芯,底部混料芯及套管,所述入口节,所述顶部混料芯,若干所述中部混料芯及所述底部混料芯自上而下依次地设置于所述套管中,所述顶部混料芯,若干所述中部混料芯及所述底部混料芯分别设有贯穿芯体的若干斜孔,若干所述斜孔的顶部相惯线中心呈第一直线分布,若干所述斜孔的底部相惯线中心呈第二直线分布,该两直线相互垂直,顶部混料芯与第一中部混料芯之间,各所述中部混料芯之间均设有混合腔,所述斜孔及各所述混合腔相互连通。本公开可以使得液体物料在流经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分流和汇流,通过剧烈湍动,充分地混合液体物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态混料器
本公开涉及物料混合的领域,尤其涉及适用于液态物料混合的静态混料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各种液态物料静态混合操作领域,经常使用的静态混料器通常为螺旋片结构,不同材料通过流经多层螺旋片而完成混合过程,该种静态混料器的结构存在以下的缺点:(1)、在不同物料配比差值较大时,混合不均匀;(2)、处理含有粉末填料或易于固化的物料时,静态混料芯堵塞后不容易拆装清洗维护;(3)、混合操作温度难以恒定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静态混料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静态混料器,包括入口节,顶部混料芯,中部混料芯,底部混料芯及套管,所述入口节,所述顶部混料芯,若干所述中部混料芯及所述底部混料芯自上而下依次地设置于所述套管中,所述顶部混料芯,若干所述中部混料芯及所述底部混料芯分别设有贯穿芯体的若干斜孔,若干所述斜孔的顶部相惯线中心呈第一直线分布,若干所述斜孔的底部相惯线中心呈第二直线分布,该两直线相互垂直,所述顶部混料芯与第一中部混料芯之间,各所述中部混料芯之间均设有混合腔,所述斜孔及各所述混合腔相互连通。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中部混料芯包括第一斜孔,第二斜孔,第三斜孔及第四斜孔,所述第一斜孔,所述第二斜孔,所述第三斜孔及所述第四斜孔的顶部相贯线中心依次分布在所述第一直线上,而在所述第二直线上,四所述斜孔的底部相惯线中心分布顺序为:第二斜孔的底部相惯线中心,第四斜孔的底部相惯线中心,第一斜孔的底部相惯线中心及第三斜孔的底部相惯线中心。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中部混料芯的上部设有楔形突起,所述中部混料芯的下部设有第一楔形切口,上节所述中部混料芯的下部第一楔形切口与下节所述中部混料芯的上部楔形突起相互吻合。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楔形突起部分另设有第二楔形切口,上、下节的所述中部混料芯叠加后,所述第二楔形切口形成的空腔即为所述混合腔。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顶部混料芯的顶面为平面,所述顶部混料芯的底部设有与所述中部混料芯相同的下部第一楔形切口,所述顶部混料芯上设置的斜孔的数量、设置方式同所述中部混料上的斜孔。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底部混料芯的底面为平面,所述所述底部混料芯的顶部设有与所述中部混料芯相同的上部楔形突起及第二楔形切口。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混料器还包括热缩管,所述热缩管设于所述入口节,所述顶部混料芯,若干所述中部混料芯,所述底部混料芯的外围;所述套管设于所述热缩管的外围。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混料器还包括夹套壳体,所述夹套壳体设于所述套管的外围,所述夹套壳体包括热媒入口、腔体及热媒出口,所述腔体环设于所述套管外,所述热媒入口设于所述腔体的底部,所述热媒出口设于所述腔体的顶部。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混料器还包括垫环,所述垫环设于所述套管的底部,所述底部混料芯设于所述垫环上。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垫环的内径小于所述套管底部的开口内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公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公开顶部混料芯、中部混料芯和底部混料芯的斜孔、楔形突起和楔形切口结构,使得液体物料在流经过程中,不断地分流和汇流,剧烈湍动,充分地混合:2、本公开入口节、顶部混料芯、多节中部混料芯和底部混料芯采用热缩管覆裹成柱状的整体,拆装方便;3、本公开设置的夹套壳体,采用热媒加热或冷却操作,易于对混合操作温度控制和调节;4、本公开设置的垫环内径小于套管下口内径,在拆卸清洗混料芯时,便于使用工装将热缩管覆裹成的柱状芯体从套管中顶出。5、本公开设置的套管便于将装入其中的垫环和热缩管覆裹成的柱状芯体同其一起整体地装入夹套壳体或从夹套壳体中取出,且套管采用薄壁结构,传热效果好。附图说明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图1是本公开静态混料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中部混料芯顶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中部混料芯侧面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中部混料芯侧面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静态混料器,包括入口节1、热缩管2、薄壁套管3、顶部混料芯4、夹套壳体5、中部混料芯6、底部混料芯7及垫环8。底部混料芯7、多节中部混料芯6、顶部混料芯4及入口节1自下而上同轴叠加组合,热缩管2同轴地将该叠加组合覆裹成一个柱状芯体,便于拆装。垫环8同轴地装入薄壁套管3的下方,热缩管2覆裹成的柱状芯体也同轴地装入薄壁套管3中;垫环8的内径d1小于薄壁套管3下口内径d2,在拆卸清洗混料芯时,便于使用工装将热缩管覆裹成的柱状芯体从套管中顶出。装入垫环8和热缩管2覆裹成的柱状芯体后的薄壁套管3又同轴地装入夹套壳体5中。夹套壳体5包括热媒入口51、腔体52及热媒出口53,腔体52环设于薄壁套管3外,热媒入口53设于腔体52的底部,热媒出口53设于腔体52的顶部;采用热媒加热或冷却操作,易于对混合操作温度控制和调节。如图2所示,为本公开的中部混料芯6的结构,斜孔61、62、63及64贯穿芯体,斜孔61、62、63及64与阀芯上面相惯线中心均在y轴(第一直线)上,61和64的相贯线在外侧,62和63的相贯线在靠近原点0的内侧。斜孔61、62、63及64与阀芯下面相惯线中心竖直投影均在X轴(第二直线)上,61和64的相贯线在靠近中心的内侧,62和63的相贯线在外侧。如图3所示,中部混料芯6下部有一个角度为α第一楔形切口65,上部为一个同角度的楔形突起66,多个中部混料芯6叠加时,上节中部混料芯的下部第一楔形切口和下节中部混料芯的上部楔形突起刚好吻合;如图4所示,在y轴方向上,中部混料芯6部上楔形突起部分又开有一个角度为β的第二楔形切口67,在上、下节的中部混料芯叠加组合后,形成了一个中间的混合腔9,如图1所示。混合腔9与斜孔之间相互连通。顶部混料芯4和底部混料芯7均设有与中部混料芯6类似的斜孔;顶部混料芯4没有上部的楔形突起和第一楔形切口,顶面为平面,有与中部混料芯6相同的下部第二楔形切口;底部混料芯7没有下部的第一楔形切口,底面为平面,有与中部混料芯6相同的上部楔形突起和第二楔形切口。本公开顶部混料芯、中部混料芯和底部混料芯的斜孔、楔形突起和楔形切口结构,使得液体物料在流经过程中,不断地分流和汇流,剧烈湍动,充分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态混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口节,顶部混料芯,中部混料芯,底部混料芯及套管,所述入口节,所述顶部混料芯,若干所述中部混料芯及所述底部混料芯自上而下依次地设置于所述套管中,所述顶部混料芯,若干所述中部混料芯及所述底部混料芯分别设有贯穿芯体的若干斜孔,若干所述斜孔的顶部相惯线中心呈第一直线分布,若干所述斜孔的底部相惯线中心呈第二直线分布,所述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相互垂直,所述顶部混料芯与第一中部混料芯之间,各所述中部混料芯之间均设有混合腔,所述斜孔及各所述混合腔相互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态混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口节,顶部混料芯,中部混料芯,底部混料芯及套管,所述入口节,所述顶部混料芯,若干所述中部混料芯及所述底部混料芯自上而下依次地设置于所述套管中,所述顶部混料芯,若干所述中部混料芯及所述底部混料芯分别设有贯穿芯体的若干斜孔,若干所述斜孔的顶部相惯线中心呈第一直线分布,若干所述斜孔的底部相惯线中心呈第二直线分布,所述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相互垂直,所述顶部混料芯与第一中部混料芯之间,各所述中部混料芯之间均设有混合腔,所述斜孔及各所述混合腔相互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混料芯包括第一斜孔,第二斜孔,第三斜孔及第四斜孔,所述第一斜孔,所述第二斜孔,所述第三斜孔及所述第四斜孔的顶部相贯线中心依次分布在所述第一直线上,而在所述第二直线上,四所述斜孔的底部相惯线中心分布顺序为:第二斜孔的底部相惯线中心,第四斜孔的底部相惯线中心,第一斜孔的底部相惯线中心及第三斜孔的底部相惯线中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混料芯的上部设有楔形突起,所述中部混料芯的下部设有第一楔形切口,上节所述中部混料芯的下部第一楔形切口与下节所述中部混料芯的上部楔形突起相互吻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突起部分另设有第二楔形切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森辉张朝鑫林鹏计从兴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盈硕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